鄭 哲
習主席指出:“思政教學要把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代軍隊院校辦好政治理論課、提高教學實效性,特別是在軍政融合訓練中搞好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所謂軍政融合訓練,有別于傳統的軍政階段分訓、各自組訓,是貫徹中央軍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加快推進軍校學員軍政素質復合發展、以“軍政一體、實戰實訓、科技融合”為內核的基地化人才培養的創新舉措。
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開展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教育資源。在軍政融合訓練中搞好黨史軍史校史教育,必須深入發掘歷史資源,凝練精神特質,融入實踐環節。一是結合單位,發掘校史資源。習主席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要加強校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黨創辦人民大學的故事,激勵廣大師生繼承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同樣,軍隊院校要利用好紅色校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二是結合現地,講好黨史故事。深入了解發掘單位或基地周邊紅色文化資源,以相關黨史知識為著力點促進紅色文化資源與政治理論課的融合。通過在革命烈士紀念塔舉行祭奠儀式、在黨史人物舊址舊居前發展黨員等多種形式,帶領學員走進紅色圣地、了解紅色歷史、感悟紅色真諦,真正從思想上認同、情感上共鳴、精神上依靠。三是結合訓練,融入軍史戰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軍史學習教育,繁榮發展強軍文化,強化戰斗精神培育。軍政融合訓練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軍中含政、政中有軍。要結合我軍歷史上在現地發生過的大小戰役戰斗,開展與之相適應的班組戰斗訓練和山地進攻演練等,在訓練中加深學員對軍史戰史的認識和理解,錘煉頑強的戰斗作風和意志品質。
當前,軍校政治理論實踐教學多采用“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科技含量不高、新鮮感不強,導致學員的興趣度有所下降。軍政融合訓練為創新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打開了一扇窗,特別是部分數字化、無人化、智能化裝備系統的應用,為有效開展實踐教學提供了契機。一是結合兵棋推演系統復盤經典戰例。兵棋推演系統可以模擬作戰各階段活動,調試各型武器裝備以便發揮其最大作戰效能,幫助指揮員對整體的作戰指揮活動進行優化。運用兵棋推演系統復盤經典戰例,可以使學員更加立體直觀地了解經典戰例的戰場態勢、兵力部署和戰斗過程,加深對軍史戰史的了解,增強軍魂意識和使命意識。二是借助紅藍對抗射擊系統開展對抗訓練。通過電子技術、北斗定位技術、激光發射技術、無線通信技術、計算機軟件技術等實現模擬對抗射擊,在有效提高學員實戰能力的同時,切實增強團隊協作意識、淬煉犧牲奉獻品格、錘煉頑強戰斗作風。三是運用信息化無人化裝備開展戰時政治工作。在實兵演習中設置戰時基層政治工作情況,引導學員運用信息化無人化裝備開展戰場宣傳鼓動、心理攻防,進一步熟悉程序步驟、掌握方法要領、把握原則要求,深化轉化訓練成效,提高開展戰時基層政治工作的能力素質。
習主席強調:“院校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使培養的學員符合部隊建設和未來戰爭的需要,向著部隊、實戰、未來貼近再貼近。”政治理論課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同時,亦應體現“為戰育人”的根本要求,突出“軍味”“戰味”。在軍政融合訓練中,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發揮其在塑造學員聽黨指揮、姓軍為戰、敢打必勝等優秀品質的功能作用。一是在內容上瞄準實戰。要以戰斗力標準審視軍政融合課程體系設置和實踐教學內容,真正做到打勝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要大膽汲取部隊實戰化訓練中創造的先進經驗,按照源于部隊、高于部隊、用于部隊的原則,削枝強干、創新補缺,不斷強化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實踐性、操作性。二是在組織上貼近實戰。要積極研究現代戰爭,把準官兵在執行作戰任務中思想變化、心理活動等特點規律,在實踐教學中主動構設作戰背景、戰場環境及特情危局,引導學員思考如何運用所學理論去解決現實問題,實現政治理論實踐教學由情況外向情況內延伸。三是在方法上模擬實戰。要綜合運用戰例分析、想定作業、角色模擬、問題研討等多種方法,研究作戰中具體問題的處置方法,練習方法要領的具體運用。以基層政治工作為例,在實兵綜合演習過程中模擬連排組織、分配角色任務,突出戰時支委會、戰前動員、宣傳鼓動、心理攻防等課目演練,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專攻精練,錘煉打贏能力。
單純的場館參觀式、體驗式等傳統實踐教學方法,在實現軍政素質融合式提升方面已略顯不足。近年來,我軍走出依托基地化訓練道路,形成以“院校式教學、實戰化訓練、精細化管理、集約化保障”為特點的基地化新訓模式,對于有效開展軍政融合訓練、提升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水平和效果提供了有益借鑒。一是統籌政、體、戰、技等專業針對性需求。依托基地開展實戰化教育訓練涉及政治理論、軍事體育、軍事教育等多個專業和單位,在基地建設上要充分考慮各專業對場地的建設需求特別是實戰化教學需求,統籌兼顧,科學設計,既要突出專業的自身特點,又要充分考慮相互交叉融合。二是構建學、研、演、練于一體的教學場地?!皩W”主要指學理論、學思想、學技術;“研”主要指研究戰術戰法、研究情況處置;“演”主要指學員在網上進行兵棋推演、在現地進行實兵演習;“練”主要指練思想、練指揮、練戰術、練技術、練體能等。三是打造訓、考、演、戰多功能的教學基地。按照教學向部隊靠攏、訓練向實戰聚焦的總體思路推進軍政課程向實戰化改革轉型,逐步實現由綜合訓練基地承接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入學入伍教育訓練、軍政素質強化訓練和畢業聯考聯演等任務。在基地建設過程中,要貫徹“軍民融合、集約高效”的思路,走開軍地共建共享的路子,把地方重要歷史場館等優質特色資源納入基地共建范圍,形成多種主體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基地群效應。
習主席指出:“全軍要關心院校、支持院校,把院校建設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健全指導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把我軍院校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闭卫碚摻虇T隊伍是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因素和決定力量。習主席指出,名師必曉于實戰。在軍政融合訓練中,政治理論教員的角色不是單純的理論教員,還應具備一定的軍事素養和指揮能力,特別是參與重大演習演訓和實戰任務的經歷。打造高素質政治理論教員隊伍,為提高軍政融合訓練中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質效提供堅強保障,必須堅持開放思維。一是加強院校與部隊聯合培養力度,鼓勵政治理論教員“走出去”。定期選派缺乏基層任職經歷的教員赴部隊見習代職、參與重大演訓任務、建立協作關系,了解部隊的戰備訓練水平,掌握部隊最新的戰略訓練動態;加大部隊調研、跟訓跟研力度,加強與一線部隊常態化開展聯教聯訓,鍛造一批實踐經驗豐富、真正知敵懂戰的政治理論教員隊伍。二是注重釋放教官制改革紅利,把部隊優秀指揮員“請進來”。加強對教官制的研究,完善出臺教官制實施辦法、教官管理規定等相關配套法規制度,營造尊重教官的政治氛圍,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在教官與教員交流學習中積極塑造良性競爭態勢,有效實現政治理論教員隊伍建設質量的整體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