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小學英語的教學設計、作業設計都有了顯著的變化。文章詳細分析“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雙減”;小學英語;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葛周玲(1994—),女,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能達小學。
英語是小學階段的重難點科目,教師在教學英語的過程中經常遇到各方面的難題。為適應教學改革的要求,響應國家“雙減”政策的號召,教師不僅要注重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更要全面調整設計作業的思路,使學生可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所學、內化知識,真正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一、分層設計差異性作業
(一)設計差異性作業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是否愛做作業,往往受到作業量大小和作業難易程度的影響。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設計英語作業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使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作業的形式和作業量[1]。
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有所差異,他們實際可以接受的作業量也有所不同。為了落實“雙減”政策,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應堅持分層思想,尊重每個學生,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作業量。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為例。筆者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后,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書面作業、聽說作業、背誦作業等不同類型的作業。此外,不同類型的作業在作業量上也有所區別。書面作業中包含十道填單詞題、十道選擇題和三道寫句子題。在布置作業時,筆者向學生強調:“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想完成的作業類型和作業量。”筆者班級中的一名學困生的英語基礎較弱,他選擇了書面作業中的十道填單詞題、五道選擇題;一名中等生選擇了十道填單詞題、七道選擇題以及一道寫句子題;一名學優生完成了全部的書面作業。
通過設計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作業,可大大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如果教師布置的作業量過多或者作業難度較大,一些中等生或者學困生完成作業的壓力就會過大,這不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利,不僅要在作業量、作業難度方面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還要創新作業的形式及類型,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
(二)設計適量作業
教師在設計英語作業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作業的量。如果教師布置的作業量過多,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需要耗費比較長的時間,就難以落實“雙減”政策。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應遵循適量化的原則[2]。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教師布置的多為書面作業,且學生需要完成的作業量是一樣的。顯然,這加大了學困生的學習壓力。為響應“雙減”政策,教師既要保證作業形式的多樣性,又要保證作業量的合理性。
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I can play basketball”為例。筆者在教學任務結束后給學生設計形式、內容多樣化的書面作業。首先,筆者設計部分簡單的、與此單元內容相關的默寫作業,讓學生在默寫的過程中掌握jump、skate、swim等重點單詞。其次,筆者設計部分有難度的語法知識作業,如關于“Can you...?”這一句型的單選題,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掌握這一句型的用法。再次,筆者針對此單元的教學內容與主題,設計具有拓展性的作業,如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單詞、句型,寫一寫自己或者他人可以或者不可以做的運動項目。通過這一寫作練習,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鍛煉,并可以在寫作時鞏固所學知識。最后,筆者組織學生開展學習分享活動,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保證每一小組內都有英語基礎良好、中等及偏差的學生,鼓勵學生在分享活動中討論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自己的學習收獲。在此類分享活動中,一些英語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分享給一些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這有利于學生的共同進步。
為提高小學英語作業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教師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應遵循適量化的原則,給學生設計適量的作業,使學生可以在完成這些作業的過程中,對學到的知識加以復習與鞏固。
二、創新設計趣味性作業
(一)設計聽說作業
為保證小學英語作業發揮積極的作用,教師應設計具有趣味性的作業,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教師除了設計書面作業,還可以設計其他形式的作業,如聽說作業。通過聽說作業,學生可以提高英語的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3]。
在譯林版英語教材中,有“Cartoon time”部分。這一部分的設計,實際上是為了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在對學生實施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配套的聽力資源,組織學生開展聽說練習。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應將聽力資源上傳到班級群內共享。學生在課后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下載聽力資源,通過反復聽和模仿,提高自己發音的準確性。此外,學生可以與自己的同桌或者前后桌開展對話練習。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2“A new student”的“Cartoon time”部分為例。此部分的對話展現的是Bobby 和 Sam 在操場上玩耍的情境。首先,筆者帶領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練習,讓學生互相指出對方在發音等方面的不足。其次,在學生開展練習的過程中,筆者針對每組學生的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使學生可以正確表達。最后,筆者設計課后聽說作業,鼓勵學生在課后嘗試活學活用,運用英語來交流,從而鍛煉英語口語。
為了增強學生完成英語作業的意愿,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學生的特點,設計更具趣味性的作業。聽說作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時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是值得教師研究的英語作業類型。
(二)立足現實生活設計作業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尚且處于初級階段,為了避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較大的困難,英語教材的內容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關的。通過常見的生活元素,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當下,雖然部分學生學習英語學科的態度良好,但是他們卻缺乏英語的應用能力,常常無法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4]。在“雙減”政策下,教師的英語作業設計應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注重課堂與課后的銜接。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7“At weekends”為例。此單元的主題為周末活動,展現了人們在周末的閑暇時間用多種多樣的活動來放松身心。在設計英語作業時,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加深對此單元內容的理解。通過將英語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不僅能讓學生意識到英語的重要作用,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配合筆者的教學安排,高質量地完成作業。筆者為學生布置以下作業:“同學們,想一想你們平時在周末一般會做什么?本周末要求大家在回家后與同伴進行英語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要應用weekends、Internet、play、visit等單詞以及‘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的句型。”通過這種英語對話活動,不僅有助于加強學生同伴之間的溝通,還有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立足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學生設計與現實生活緊密關聯的作業,有助于學生將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生活中應用英語,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三、設計多元評價性作業
(一)設計動手實踐作業
小學英語教學要鼓勵學生發展個性。為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個性發展的切實需求,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事物。由于學生的思維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因此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和提升的過程[5]。教師應設計個性化、多元化作業,鼓勵學生進行創新,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激發創造性思維,鍛煉實踐能力。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7“Chinese festivals”為例。此單元圍繞中國傳統節日展開分析。在此單元的學習任務完成后,筆者讓學生圍繞此單元的主題制作一份以圖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內容的手抄報。此外,學生需要在手抄報上標記好在此單元內學到的與節日有關的單詞或句子。如有的學生制作的是關于春節的手抄報,就可以標記“The Spring Festival is Chinese New Year.It always come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People usually eat dumplings on this day.”由于中外文化的差異顯著,筆者引導學生在手抄報中增加中外節日的對比部分,讓學生感受中外文化的差異,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在學生完成手抄報后,筆者在班級內組織開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多元的作業評價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制作手抄報這一作業中存在的優點與不足,從而揚長避短。
教師在設計英語作業時應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通過作業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養。此外,教師不僅需要注意作業形式的創新,還需要在學生完成作業后開展多元化評價。學生可以從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評價中,得到有效的參考信息,從而加以改進。
(二)設計合作作業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布置的英語作業大部分為單人作業,即學生在課后自己完成作業。雖然這種方式對于學生學習和鞏固知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部分學生常常在完成作業時遇到思路受限的情況。一旦學生的思路無法拓寬,他們將無法高質量地完成作業。因此,在當下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設計合作作業,使學生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在小組成員的相互交流和經驗分享中,學生可以拓寬思路,充分思考,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Hobbies”為例。此單元旨在引導學生學會用英語交流彼此的愛好,熟練使用“Like doing...”句型,掌握draw、dance、sing等較為常見的單詞。學生在用英語交流各自愛好的過程中,可以鍛煉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筆者設計以下作業:與同桌合作,相互交流各自的愛好,并將兩人的交流內容整理為一篇英語小短文。這一作業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為了順利完成筆者布置的作業,學生之間緊密合作,并在對方表達的過程中認真傾聽,做好記錄。某一學生的小短文內容如下:“My deskmate's name is Wu Meimei.She is a beautiful girl.She likes singing.”。在學生完成作業后,筆者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間交換各自的小短文,開展互評。針對同一篇小短文,每個小組成員都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當有爭議時,可以尋求筆者的幫助。
教師設計合作作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拓寬學生的思維,也有助于學生整合英語知識并逐步構建更為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
結語
為保障英語作業符合“雙減”政策的規定,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應采用科學的思路與方法,保證作業形式、內容的多樣性,努力通過合理設計英語作業,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侯茜希.優化作業設計 為英語教學“增效”:基于“雙減”政策下的小學英語作業教學嘗試[J].新教育,2022(2):23-24.
[2]李磊,萬里虹.“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序列化作業設計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2021(30):12-15.
[3]朱雪珍.雙減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效率[J].校園英語,2021(47):242-243.
[4]唐玲玲.“雙減”落地 優化作業 減輕負擔:“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J].求知導刊,2021(50):20-22.
[5]劉爽.落實“雙減”:小學英語學科多樣化作業設計策略[J].遼寧教育,2022(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