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花
幼兒時期是個體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著幼兒未來的思維模式。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幼兒創造傾聽、交談的機會。筆者分析了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因素,探討了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措施,以供參考。
一、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
部分教師習慣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將幼兒視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忽視了他們的主體性。這不僅剝奪了幼兒在課堂上主動表達的機會,還有可能引發他們的厭學情緒。此外,部分教師忽視了師幼互動的重要性,很少了解幼兒的感受,不重視幼兒的反饋,使得教學效果不佳。
(二)缺乏針對性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有不同的語言表達特點和發展需求,然而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缺乏針對性,不了解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情況,也沒有根據幼兒所處的年齡段提供合適的教學內容,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每個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和特點都有所不同,部分教師忽視了幼兒之間的差異性,沒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教學。
(三)缺乏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
部分教師與家長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尚未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一方面,部分教師沒有及時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在語言教學方面未形成教育合力;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忽視了家庭語言環境的重要性,沒有向家長提供相應的家庭教育指導和建議。
二、影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因素
(一)家庭方面
家庭環境包括家長的教養方式、語言環境等,都會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家長經常和幼兒交流,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那么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更好的發展。相反,如果家長和幼兒的交流較少,語言環境較為單調,那么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受到限制。此外,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也是影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經常進行互動和交流,那么幼兒就會受到更多的語言刺激、接受語言輸入,從而更好地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相反,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較少,那么幼兒的語言輸入就會減少,從而影響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家庭因素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深遠的影響。家長應當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為他們創造說話的機會,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和自信心,從而更好地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二)幼兒園方面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教師的教學方法及綜合素質等都會直接影響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幼兒時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教育內容和形式的選擇影響著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表達欲望。教師只有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語言材料,創新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幫助幼兒積累詞匯、學好語言。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互動和參與,教師應該注重師幼互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此外,教師的綜合素質對幼兒的語言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教師是幼兒語言學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他們的語言修養和教育能力直接影響幼兒的語言發展。因此,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規范自己的語言表達,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三)生理方面
幼兒的聽力、發音和口齒清晰度等生理因素都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語言表達。幼兒的聽力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如果幼兒的聽力有缺陷,沒有形成正確的語音感知,他們將難以捕捉語音的細微差別,導致難以習得正確的發音。此外,幼兒的發音和口齒清晰度也會影響他們的語言表達。一些幼兒可能因為發音器官有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發音不清晰或口齒不靈活。這需要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訓練,幫助幼兒克服發音方面的困難,如口型模仿、語音練習、拼音拼讀等方式。總之,幼兒的生理特點對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教師和家長需要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教學,幫助幼兒克服困難,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措施
(一)豐富教學方法
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學會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創設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首先,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語言游戲,如識字游戲、詞語接龍、傳話游戲等,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鍛煉語言能力。教師還可以借助音樂、舞蹈、美術等多樣化的形式,讓幼兒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體會。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和表達。例如,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購物、餐廳用餐、公園游玩等情境,讓幼兒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運用語言進行交流,促使幼兒積極地進行語言表達。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表演故事、兒童劇和演唱歌曲等,展示他們的語言表達成果。這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選擇合適的話題,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和交流。總之,教師應改進課堂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科學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表達環境,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從而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發展。
(二)加強指導的針對性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有不同的語言表達特點和發展需求,因此教師需要制訂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案,幫助幼兒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3~4歲的幼兒處于語言發展的起步階段,主要通過模仿和重復來學習語言。教師要為他們提供大量的語言輸入和模仿機會,如讓幼兒模仿和跟讀故事、歌曲、童謠等。教師可以在一日生活環節中融入語言教學,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如洗手、吃飯、睡覺等,幫助幼兒逐步建立基本的語言表達體系。4~5歲的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但仍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更加復雜的語言表達,如講述故事、描述事物、表達情感等。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角色扮演、故事接龍等活動,增強語言教學的趣味性,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在和別人交往時使用禮貌用語,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5~6歲的幼兒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但仍需要進一步增加詞匯量和規范語言表達。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閱讀簡單的兒童讀物、參加語言類的表演活動等,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水平。此外,教師還可以積極與幼兒進行日常對話,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總之,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語言表達特點和發展需求,制訂有針對性的指導方案,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幫助幼兒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關注每個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及時調整指導方案,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夠得到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
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斷發展與提高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家長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雙方的密切溝通與合作可以為幼兒的語言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首先,教師和家長需要保持經常性的溝通,包括定期的家長會、電話聯系、社交平臺上的日常交流等。同時,教師和家長可以圍繞幼兒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進行交流,共同商討并制訂適合幼兒的語言教育計劃。其次,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園內的語言活動,如組織故事會、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等,讓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與其中,以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再次,教師還可以定期邀請家長來園進行“家長助教”活動,讓家長以教師的身份參與幼兒的語言學習,增加幼兒與家長互動的機會。最后,教師和家長要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這包括尊重幼兒的提問、鼓勵他們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為幼兒提供適當的語言刺激等。同時,雙方還需要注意規范自身的語言表達,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并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所學語言,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此外,教師要指導家長在家庭中積極配合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提供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導,如讓家長與幼兒一起閱讀繪本、聽故事音頻、觀看兒童電視節目等,以豐富幼兒的語言輸入。總之,教師與家長之間加強合作與溝通,對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這種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園內和家庭中的語言教育資源,為幼兒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同時,這也有助于增進教師、家長和幼兒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為幼兒的語言發展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環境。
結語
幼兒時期是個體語言能力發展,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貫穿各個領域,也對其他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增強語言教學活動的效果,更好地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教師需要豐富教學方法,加強教學指導的針對性,并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和合作,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和交流機會,不斷完善和優化幼兒語言教育體系。
(作者單位:
甘肅省東鄉縣沿嶺鄉和平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