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霞
在培智學校中,許多學生存在生理方面的問題,如智力問題、行為問題等,培智學校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旨在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認知概念、形成符合規范的行為,使其能夠像普通學生一樣學習與生活。在培智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以游戲形式帶領學生完成對生活數學的認知,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和發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一、游戲教學法在培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時,學生的思維、認知、想象力等都會得到發展。培智學校的學生無法像普通學生一樣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有的學生甚至會做出影響課堂秩序的行為。教師應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采用游戲教學法,這能夠激發培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適應數學課堂,理解游戲中蘊含的生活數學知識,獲得對生活數學知識的認知。
(二)降低知識理解難度
數學學科的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培智學生而言,雖然為其專門編制了數學教材,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可以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具體、生動,降低數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難度,增進培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提高數學課堂趣味性
在以往的培智小學數學課堂中,為了讓學生有效記憶數學知識,教師往往采取機械式、灌輸式教學,將相同的教學內容多次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不僅加重了教師的教學負擔,還降低了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使數學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當下的培智數學課堂中,教師運用游戲教學法,將數學知識融合在游戲中,能夠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實現有效學習。
二、游戲教學法在培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培智小學數學教學中,不論是課堂導入階段,還是課堂講授環節,教師都應當注重優化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教師可以將游戲教學法與課堂教學環節相融合,讓游戲教學法貫穿于數學課堂,并積極發揮效用。
(一)以游戲教學實施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教學活動的重要開端,其對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培智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課堂導入環節。為了確保課堂導入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要合理設計游戲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反應,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以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被游戲吸引,并參與導入過程。
以人教版培智生活數學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三課“我的學校”為例,教師在教學“認識圖形(一)”這一部分時,需要帶領學生認識圖形、對圖形的大小做出正確比較。基于此,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設計“找到球”游戲,準備許多不同形狀的物品,如乒乓球、棒球、魔方、黑板擦等,并將它們的順序打亂,一起放置在一個半封閉的紙箱中。在游戲活動開始后,教師要先為學生演示一遍游戲的玩法,即游戲者應努力找出球形的物體,并嘗試說出該物體是什么。對表現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產生一定的競爭心理,促使學生努力完成教師設置的游戲任務。在學生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應,確保班級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游戲。
在培智數學課堂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游戲教學在課堂導入環節的運用,以真正達成激活學生興趣、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的教學目標。
(二)以游戲教學創設教學情境
在培智小學數學課堂中,為了提高學生對生活數學的認知,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教學法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在教學情境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做到不遺漏、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從而使學生在游戲中都能有所收獲。
以人教版培智生活數學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三課“我的學校”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做一做”板塊中的相關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對球形物體的認知,可以在室內教學的基礎上帶領學生開展戶外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創設足球比賽的情境,將班級學生分成兩支隊伍進行足球比賽,在規定的時間內進球最多的隊伍獲勝。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球形物體,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思考,認識到生活中球形的物體有大有小,大的如足球,小的如乒乓球,進而真正掌握關于球形的知識。對于培智學生而言,在真實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識,要比單純聆聽知識講解更有學習效率。教師在運用游戲教學法時應創設符合學情、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以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以游戲教學強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在培智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強化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一方面,生活內容是使培智學生保持與社會接軌、不脫離社會環境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生活內容可以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學生有效融入社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教師在運用游戲教學法時,應加強生活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這可以豐富課堂中的生活元素,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以人教版培智生活數學小學一年級上冊第六課“常見的衣物”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授“比大小(二)”這一部分時,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大”與“小”,并借助對衣物大小的比較,強化學生的認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穿衣服時,會選擇合身的衣服,而較少會選擇過大或者過小的衣物。基于此,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與生活中穿衣相關的“我會搭配”游戲。具體來講,教師需要根據班級學生的人數,準備好足夠數量的衣物搭配卡片。這些卡片有兩個特點,其一是搭配種類豐富,有長袖、短袖、長褲、短褲等衣物,其二是衣物大小類型多樣,有成人的也有兒童的。在游戲開始前,教師要將卡片的順序打亂,并按照班級學生的人數做好劃分,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搭配卡片。在開展游戲時,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準確搭配出一套兒童穿的衣物和一套成人穿的衣物。在學生搭配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搭配的準確性,并在學生出現失誤時對其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搭配。該游戲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搭配衣物認識到衣物有大有小,進而使其學會在日常穿搭中考慮衣物的大小問題。
強化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是有效開展培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將數學生活知識與游戲教學法相結合,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
理解。
(四)以游戲教學增加課堂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設置話題,提高與學生的互動頻率,讓學生在持續互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于培智學生而言,開展課堂互動不僅是學習知識、認知知識的過程,也是將來適應社會生活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教學法,增加與學生的互動頻率,讓學生在互動中敢于表達自我、展現自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以人教版培智生活數學小學一年級上冊第四課“講衛生”的教學為例,教師需要借助生活中與衛生相關的事物引導學生認識數字“2”。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為學生設計“連一連”游戲。在游戲中,教師要提前為學生準備不同的衛生用品,且全部為兩份,如洗手液、洗衣液、牙刷、牙杯、牙膏、香皂、梳子等,并將這些物品進行圖片化處理。在進行游戲時,教師先展示一張圖片,且圖片中缺少部分物品,而缺少的物品需要由學生去找到。如教師可以展示兩個牙杯,但是只有一個牙杯中裝有牙刷,那么,學生便需要找到缺失的物品。在此過程中,學生既要發現圖片中缺失了哪個物品,又要確切找到該事物。教師借助該游戲的互動,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切實提高學生對數字“2”及生活事物的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五)以游戲教學開展合作學習
在運用游戲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實現對生活數學知識的掌握。對于培智學生而言,嘗試與他人合作也是其應掌握的一種學習手段,這有助于他們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
以人教版培智生活數學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三課“我的學校”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做一做”板塊中的相關內容時,需要組織學生根據對球形物體的認知,借助橡皮泥揉出球形的物體。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以強化學生對球形物體的認知。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各個小組捏出“冰糖葫蘆”“地球”等不同的球形物體。學生需要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合理分工,制作相應的物體結構。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將學生創作的作品保存于班級手工制作展覽角,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生活數學知識的自信心。
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更高效專注地完成任務。這對學生認知生活數學知識有著重要意義,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與進步。
結語
在培智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借助游戲教學法,能夠引導培智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讓數學課堂更加符合培智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而促進學生對生活數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培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真正獲得成長。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