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佩佩
小學語文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關鍵和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和寫作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模塊。相比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讀寫結合這一模式屬于一種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對讀寫結合的形式進行了一定的嘗試,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無法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兩者的結合不夠密切,影響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在面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促進閱讀與寫作的結合,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體會真實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基于此,筆者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意義出發,思考了當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核心素養導向下開展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方法,以供參考。
一、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意義
(一)豐富閱讀教學的資源
小學階段是學生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此過程中,推動讀寫結合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接觸到豐富的語文知識,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還能夠幫助學生完成相關素材的合理拓展。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只分析和講解教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接觸到有限的知識,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無法提高。而讀寫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促進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豐富閱讀資源,還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的關鍵時期。教師帶領學生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將閱讀過程中所了解的相關知識轉化為自身的寫作素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分析相關材料,還能夠引導學生合理加工閱讀所接觸的材料,幫助學生形成更深層次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觀念
小學語文學科具有獨特的人文特征,教師設計并開展讀寫結合的課堂教學活動,能夠充分地凸顯這一學科所具備的人文特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此外,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大多具有較強的德育屬性,會對學生的認知觀念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引導學生將閱讀過程中接觸到的思想觀念轉化為寫作素材,能夠使學生的情感態度發生一定的轉變,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認知和價值觀念,堅定理想信念。
二、當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科學指導
在開展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價值。但是,就目前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將閱讀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在帶領學生完成相關的閱讀活動之后再引導學生開展寫作訓練活動。這樣的做法忽視了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聯系,既無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部分語文教師雖然能夠掌握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聯系,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未采用合適的課堂教學方法,總將記筆記和摘抄作為讀寫結合的重點,這種單一的指導方法不利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開展。
(二)忽視教材內容
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忽視教材內容是一個常見問題。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技巧和形式,忽略了教材中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內涵。教材中的文章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準確理解文章的主題、情節和角色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作者意圖。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了對教材內容的深入探究和討論,導致學生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感悟,無法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寫作。總之,忽視教材內容會影響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
三、核心素養導向下開展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方法
(一)通過講解示范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技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閱讀技巧是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合理引導學生的行為,并且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景陽岡》一文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積極地開展講解及示范,從而幫助學生真正地了解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景陽岡》這篇文章選自經典小說《水滸傳》,這一課主要講述的是武松醉酒后在景陽岡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通讀這篇文章,再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武松打虎這一過程的具體動作描寫上,最后鼓勵學生做好相關知識的收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故事主人公的特點,為學生后續開展寫作活動奠定基礎。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自身的閱讀效率,還能夠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豐富寫作素材,為后續開展寫作活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重要驅動力。因此,要想真正推動讀寫結合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就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方式來為學生呈現相關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運用這一課堂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意味著教師需要在教學前準備好相關的素材,并且在創設情境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寫作要求,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四季之美》一文時,教師可以具體分析文章中所描繪的畫面,幫助學生真正地領會作者筆下的四季之美。在講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并加工相關的圖片及視頻素材,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和描寫重點,為學生還原實際的場景。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寫作練習,從而幫助學生始終保持寫作熱情,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四季不同的畫面,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三)創新隨堂練習形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讀寫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中,隨堂練習是最直接的一種方法。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要以閱讀活動為基礎,并且為學生的寫作提出一定的訓練要求,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創新練習形式,在幫助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將這些閱讀體驗轉化為寫作素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牛郎織女》這篇課文時,筆者梳理了文章所講解的故事情節,分析了故事的內容,并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開展寫作教學活動時,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改編故事內容,并讓學生嘗試融入實際生活中的相關元素,改變故事結局。在改編過程中,有的學生巧妙地加入了一些現代化通信設備,讓牛郎與織女展開便捷的聯系;有的學生為了改變故事的結局,創造了平行時空,讓牛郎與織女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一起。在改編完成后,筆者引導學生分享了改編的故事,并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讀后感是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的重要產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地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要鼓勵學生以課外閱讀為基礎,開展讀后感寫作活動。在此之前,教師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性格特征,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開展相關的課后閱讀活動。教師還需要充分考慮讀后感本身所具備的寫作價值,并鼓勵學生在寫作中融入真實的情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例如,教師在講解與四大名著相關的文章時,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幫助學生明確閱讀方向。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除了一些傳統的文本類素材,教師還可以適當地融入一些圖文并茂的繪本素材,為學生直觀呈現故事內容。如教師可以提供與《西游記》中“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火燒盤絲洞”等故事有關的繪本,或者《水滸傳》中“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等故事的繪本,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由于這些經典名著中所呈現的故事具有較強的閱讀價值,學生在完成讀后感的寫作之后,會加深對這些經典的文學作品的理解,從而提升核心素養。由此可見,教師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并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能夠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結語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需要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作為重要目標,教師要充分把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優化課堂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在作文訓練中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徐州市銅山區房村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