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力發展公共安全事業,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建設,安全生產事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全國各大職業院校積極探索并開設了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但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忽視了技術應用能力與職業崗位的銜接,造成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不匹配。在新時期職業需求導向下,推動職業院校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創新優化,實現人才培養定位與產業、行業無縫銜接,成為當前職業院校所面臨的主要課題。
職業能力一直是衡量職業院校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指標,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是職業院校安全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職業需求導向探索和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對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筆者根據職業需求導向下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變化,結合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發展現狀,對職業需求導向下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思路及具體實踐路徑進行探索。
一、基于職業需求導向的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變化
(一)目標定位由處理能力轉變為綜合能力
信息化時代和工業4.0時代的到來推動了社會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標準化、程序化的生產線逐步向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并逐漸被智能化系統所取代。數字化的生產模式對安全技術與管理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相關的技術技能應用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應變處理能力,而要求相關專業人才解決技術問題的同時,具備溝通協調、統籌決策及處理復雜安全管理工作的綜合能力。基于職業需求的導向,職業院校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從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應用處理能力轉變為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技能的能力。
(二)專業培養由單一培養轉變為交叉融合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物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傳統行業之間的界限,各種跨界融合產業鏈的形成催生出許多跨學科、跨專業及跨行業的新型崗位,這些新型崗位對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相關專業人才具備多層面專業知識。因此,基于職業需求導向的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從傳統的單一專業技術技能培養轉變為交叉融合的多學科能力培養,以適應職業需求變化所帶來的全新要求。
(三)育人模式由維持性轉變為終身性
近年來,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社會各行各業的轉型發展,技術更迭周期的縮短使得各行各業職業崗位對專業人才的能力需求不斷變化,“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新時期的安全技術與管理職業崗位要求專業化人才必須具備善于學習、創新發展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此背景下,職業院校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為了適應新時期的職業需求,從傳統的技術技能維持性育人模式轉變為激活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育人模式,旨在幫助學生提高緊隨職業動態變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能力。
二、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發展現狀
(一)安全技術與管理行業背景
近年來,國家充分重視各行各業的安全生產建設,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明確要求相關生產經營單位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在此背景下,我國對具有高素質技能型安全技術與管理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攀升,而目前,全國范圍內開設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的職業院校僅100余所,無法滿足社會經濟建設和安全生產對綜合型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
(二)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學科特點
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是一門新興的交叉類學科,其專業涉及領域十分廣泛,技術應用的工程范圍也十分寬泛,展現出“安全+專業”的多類型特點。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技術技能的應用通常依托從業者所屬的特定行業,如建筑安全、交通安全、冶金安全、礦山安全、機電安全、航空航天安全、計算機安全、信息化安全及核安全等,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幫助學生獲取從事相關工程或生產領域的安全技術能力,形成“安全+專業”的能力。
(三)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職業能力體系
基于職業需求創新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要結合實際工作崗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職業能力是學生完成某行業實際職業活動需具備的能力,其中包括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圖1)。

1.專業能力。基于職業需求導向的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的專業能力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學生主要通過專業課程獲得安全技術與管理學科的安全管理、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防火防爆、安全生產標準化、風險評價、事故預防與調查、危險源辨識、現場安全檢查、隱患排查、事故調查處理、應急預案編制、安全管理文書設計、安全人機工程、安全系統工程、文書撰寫及職業危害因素等方面的基礎能力。
2.關鍵能力。基于職業需求導向的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的關鍵能力是指除專業能力以外,與職業活動相關的交叉學科能力,包括信息搜集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創新改革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系統分析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
三、基于職業需求導向的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思路
(一)完善專業人才培養層次體系,對職業人才需求
基于職業需求導向的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必須與產業升級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針對性需求相對接,不斷完善專業人才的培養層次體系建設,形成職業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階梯式人才培養層次結構,確保專業人才培養發展的橫向空間與縱向空間暢通。同時,基于職業需求導向的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要與產業對職業人才需求的發展方向相對接,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要對接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產業及支柱產業,緊跟新科技、新工藝及新技術發展步伐,堅持智能化與工業化深度結合的發展方向,滿足專業人才的需求。
(二)對接職業崗位具體任務需求,構建“遞進式”教學體系
在安全生產產業職業需求不斷調整、升級的背景下,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職業崗位的復雜程度與綜合程度不斷加深,職業院校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對接職業崗位的具體任務需求,調整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構建“遞進式”的教學體系。師資團隊需深入產業一線,調研專業實際工作崗位職責和具體工作任務內容,設計出“簡單任務+復雜任務”的進階式課程內容。另外,師資團隊需結合產業發展趨勢和跨學科職業能力需求,設計“基本任務+綜合任務”的職業能力進階式課程內容,適應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高技術能力人才的成長規律和職業發展周期,真正達成育人成才的目標。
(三)構建校企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形成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為解決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職業需求不匹配的問題,職業院校需深度推進校企融合的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特色育人體系,加大企業對專業人才培養的力度。同時,職業院校要以企業職業崗位實際需求為切入點,以企業平臺為載體,建設安全技術與管理的職業崗位實訓平臺,構建“校內教學+企業實訓”的綜合育人模式,助力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教學實現深度外延,為學生提供貼合實際職業崗位的實踐環境。
(四)強化“雙師型”師資建設,提高教師職業育人能力
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需要夯實師資基礎,強化專業教師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職業育人能力。職業院校要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安全技術與管理前沿科研交流活動,并鼓勵專業教師到對接企業頂崗實踐,接觸專業前沿技術內容,了解實際工作情況,不斷提高職業教育能力。另外,職業院校可以將“雙師型”師資建設納入專業建設和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提高“雙師型”教師的績效薪酬分配占比,進而增強專業教師對“雙師型”教師的職業認同和歸屬感,推動專業教師向著“雙師型”教師轉型發展。
四、基于職業需求導向的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路徑
(一)人才培養目標
在職業需求導向下,職業院校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定位主要是培養學生具備從事生產企業安全領域一線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使其熟練掌握和應用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的各類技術技能,使其具備職業素養、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意識。
(二)職業需求課程體系設計
基于職業需求導向的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要追求專業教學同社會發展和生產實際結合,涵蓋通識教育模塊、專業教育模塊和綜合實踐模塊:通識教育模塊課程內容主要有法律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計算機應用基礎、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與規劃、形勢與政策教育;專業教育模塊課程內容主要有電工技術、安全系統工程、安全評價技術、機械基礎、工程制圖與CAD、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管理、安全檢測與控制技術、機電安全技術及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綜合實踐模塊課程內容主要有軍事技能訓練、安全知識實習、畢業設計、校外實訓及頂崗實習。
(三)課堂教學開展過程
基于職業需求導向,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依托任務驅動式、啟發式和實踐式教學開展具體教學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案例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項目驅動式教學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等,讓學生在自主實踐過程中逐步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同時使學生具備更好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提高職業能力。
(四)校企協同育人開展過程
在校企協同育人過程中,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可通過深度結合企業實際工作崗位所需,開發和設計具有專業特色的校企合作課程,突出課堂教學內容的職業指向性,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同時,為了全面推動一體化教學的深度開展,推動工學結合的貫徹落實,安全技術與管理專業可與企業簽訂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協議,共建共享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以滿足專業現場實習和頂崗實習要求,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
(作者單位:遼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