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海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海北初級中學,佛山 528200)
校園青少年極端事件時有發生,如何更為有效地增強青少年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為了校園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多角度、多維度探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機制,有助于探索更多有效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針對性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增強青少年的心理素質。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亦稱逆境商),作為一個評價青少年抗挫力的重要指標,也是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周政[1]指出高逆商的學生更加傾向于采用積極的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也越高。還有國內相關研究顯示逆商水平顯著預測個體的壓力、焦慮、抑郁、自卑等心理健康相關的重要因素[2-3],因此,本研究將探討青少年逆商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
已有研究顯示父母教養方式能顯著影響青少年逆商、心理健康的發展水平,如徐芳芳等[4]指出父母的教養方式對不同學段學生逆商的影響程度不一致,但均有顯著影響。王馨瑤[5]發現父母教養方式的父、母情感溫暖、理解維度與逆境商總分呈現顯著正相關。王芬芬、張榆敏和王霞[6]通過元分析方法發現父母親教養方式的各個維度都與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這與郎瑞冰[7]、梁修云等人[8]的研究結果一致。徐敏霞、徐寧和汪新建[9]通過調查發現父母教養方式會顯著影響孩子的心理資本,而心理資本是個體心理健康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溺愛會導致孩子形成依賴心理,遇到挫折和困難第一反應就是向父母求助,進而限制了其逆商的發展,最后影響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青少年的社會支持也直接影響著逆商和心理健康發展水平。劉戌[10]認為,社會支持能夠緩和個體面對困境時的壓力情緒,使得個體更客觀冷靜地看待壓力情境,改變應對行為,而逆商水平也隨之得以提升。周天梅、張權偉和王超穎[11]研究發現主觀社會支持能通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正向影響中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戴家雋等[12],郭學東等[13]也指出個體的社會支持顯著正向預測其心理健康水平。
綜合以上研究不難發現,青少年的社會支持、教養方式與其逆商、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關,而逆商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目前少有研究探討社會支持、教養方式、逆商對心理健康的綜合影響機制。因此,本研究將致力于探討父母教養方式、社會支持、逆商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綜合影響機制,進而豐富青少年逆商、心理健康的理論體系,為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指導。
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廣東省佛山市3 所初中學校共1000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剔除空白問卷后,再根據MHT 問卷效度量表的得分進行第二輪剔除,得到有效問卷數908,問卷有效率為90.8%,其中男生383 名,女生525 名,七、八、九年級學生 各 為387 名、310 名、211 名。
1.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采用Zimet 等[14]編制的領悟社會支持量表,該量表包含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個維度,考慮到初中生在校時間長,與教師接觸相對較多,本研究把量表中其他支持的項目修改為教師支持,修改后的量表共12 個項目,7 點計分,每個維度的得分為其所包含的項目總分。在本研究中,領悟社會支持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913,家庭支持、朋友支持、教師支持的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881、0.842、0.837。
2.簡式父母教養方式問卷
采用蔣獎其中等[15]編制修訂的簡式父母教養方式問卷,父親問卷和母親問卷各21 題,三個維度均為:拒絕、情感溫暖和過度保護,本研究中,父親教養方式三維度的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825、0.895、0.676;母親教養方式三維度的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800、0.876、0.695。
3.逆境商量表
采用李炳全和陳燦銳[16]翻譯修訂的逆境商量表,分控制、歸因、延伸和忍耐四個維度,共30 個情境,60 個項目, 其中有10 個情境為順境。量表采用5 點計分。在本研究中,逆境商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861,控制、歸因、延伸和忍耐四個維度的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844、0.744、0.678、0.806。
4.心理健康診斷量表
采用周步成翻譯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量表(MHT),分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和效度量表9 個量表,共100 個項目,采用“是”“否”兩點計分。在本研究中,心理診斷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936,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的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765、0.667、0.733、0.743、0.674、0.728、0.801、0.771。
本研究采用SPSS17.0 進行數據篩選、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等數據分析,采用Mplus7.0 對逆商在社會支持、教養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多重中介作用進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對社會支持、父母教養方式、逆商和心理健康的各維度進行描述統計,結果如表1 所示。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除了延伸與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身體癥狀、沖動傾向,忍耐與恐怖傾向、過敏傾向、自責傾向相關系數不顯著外,其他的因素都兩兩相關。(見表2)

表1 各變量的描述統計結果

表2 各變量的相關分析結果
根據方杰等[17]提出的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應分析步驟,以社會支持、父母教養方式為自變量,逆商為中介變量,心理健康為因變量,建立多重中介模型,并采用Mplus 7 的Bootstrap 法取樣2000 次進行檢驗(見表2)。基于學生性別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主效應顯著,在模型檢驗中,把性別作為控制變量納入模型中。母親情感溫暖和拒絕、父親情感溫暖和拒絕對逆商的主效應均不顯著(分別為0.609、0.420、0.435、0.457),因此在刪除父母拒絕、情感溫暖四維度后,重新建立多重中介模型,結果顯示:模型擬合良好(χ2/df=2.677,CFI=0.924,TLI=0.902,RMSEA=0.079,SRMR=0.076),表明本中介模型可接受,具體各路徑系數如圖1 所示。

表3 逆商在社會支持、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多重中介效應檢驗
逆商在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部分中介效應顯著(標準化中介效應值為0.076,95%置信區間:[0.045 0.108])。逆商在母親過度保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部分中介效應顯著(標準化中介效應值為0.032,95%置信區間:[0.006 0.059])。逆商在父親過度保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完全中介效應顯著(標準化中介效應值為0.037,95%置信區間:[0.010 0.063])。表明社會支持、母親過度保護可直接影響心理健康,也可通過影響逆商進而影響心理健康,父親過度保護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完全通過影響逆商而產生。

圖1 逆商在社會支持、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多重中介效應路徑圖
研究發現,逆商在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間的部分中介效應顯著,表明逆商、社會支持可以直接影響心理健康,社會支持也可以通過影響逆商進而影響心理健康,與國內相關研究結論一致[18-20]。高逆商的個體在面對挑戰時,能夠更好地自我調節,減少壓力事件對自身的消極影響。高社會支持的個體,在面對挫折事件時,更容易從社會支持系統中獲取資源,從而減弱挫折事件對個體身心健康的傷害。而低逆商或低社會支持的個體在面對挫折時,缺乏自我調節和社會支持,更容易影響心理健康[21]。也正是因為高社會支持的個體可以得到更多的幫助,他們在應對挫折事件時,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其逆商水平相應更高,進而能更好地保護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態。
本研究表明逆商在母親過度保護與心理健康之間起著部分中介作用,在父親過度保護和心理健康之間起著完全中介作用,并且父親過度保護和母親過度保護對逆商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159、-0.139,這表明在個體逆商水平的發展中,與母親的角色相比,父親的角色更為重要。Paquette[24]認為,父親與兒童發展的關系是一種激活的關系,而這種激活關系是兒童積極能力發展的基礎,也有不少傳統的理論指出父親在兒童成長中最基本的角色是作為玩伴,幫助兒童擺脫母親的依戀,促使他們主動去探索外部世界,而成功的探索經驗有利于增強兒童的自信心,讓他們更有勇氣去迎接更多的挑戰,進而提升自身的逆商水平[25]。
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過多地保護孩子,往往更易于使孩子變得自我為中心、自私、驕傲放縱,不利于其心理健康成長[22]。另外由于父母過度保護,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往往不得其法,甚至會采用自傷、暴力等非理性的方式來面對壓力事件,不利于提高逆商水平,心理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23]。
1.學校層面
在積極開展逆商教育之外,學校應積極幫助學生構建社會支持系統。首先,積極發動教師在課間多關注、關愛學生,及時為學生伸出援手。其次,學校應多開展朋輩教育,提倡同學之間互幫互助,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社會支持力量。再次,學校應積極開展家長學校的培訓工作,向家長強調家庭支持、教養方式等的重要性,指導家長更好地給予孩子家庭支持。
2.家庭層面
在親子活動中,家長應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以正確的、恰當的方式提供家庭支持,與孩子共同面對逆境。同時,在孩子遇到困境時,應該多陪伴、多鼓勵,避免直接為孩子解決問題,讓孩子對外界形成依賴。家長還應該認真審視自身所采取的教養方式,多采用權威、民主、情感溫暖等積極的教養方式,避免采用過度保護、拒絕、強勢等消極的教養方式,構建通輕松、有愛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