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思佳(安徽省蕪湖市蕪湖華師實驗學校,蕪湖 241000)
游園會起源于維吾爾族的傳統歌舞娛樂活動,其活動現場布置著形式各異、集益智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攤位,參與者可在各個攤位前觀賞、游戲或者猜謎,在“攤位巡游”過程中獲得樂趣。我校的心理游園會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創新形式。它將游園會引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利用“攤位巡游”的場景設置以及活動項目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擺脫教室場所的限制,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展現真實的自己。
心理游園會作為體驗性活動,從活動場景的布置、活動內容的設計以及活動流程的組織與指導,都更加需要體現教育目標,以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前期,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利用MHT 測量工具對中學部442 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我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水平良好,但在學習焦慮、過敏傾向和自責傾向等項目的檢出率較高。由于心理游園會以寓教于樂的形式讓學生實現充分發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成長,現已成為深受學生喜愛的,且能夠體現其自主性、發展性和實踐性原則的活動。
積極心理學是指利用心理學目前較為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心理學思潮,提倡用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強調心理學要著力研究每個普通人所具有的積極力量[1]。而積極力量又具體包含著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人格特征和積極的組織制度,這與心理游園會的特征不謀而合。
心理游園會是集知識性、活動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學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打破了學校中以往緊張的學習氛圍,學生通過踴躍地參與從積極心理學視角下設計的活動,在互動中了解自我、減壓排壓,收獲成長和快樂,發自內心地體驗到積極情緒。
學生經過體驗能挖掘出他們原有的、潛藏的積極力量,這對學生形成完善人格與積極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心理游園會讓學生在活動限時和內容未知的情況下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和緊張感,鼓勵學生利用自身的積極力量去勇敢面對挑戰,克服自身的負面情緒,進而獲得個體人格上的完善。
馬丁·塞利格曼的研究證明:在學校開展幸福教育可以成功減少學生的抑郁情緒,提升快樂感[2]。每個人的生存都離不開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社會支持系統是個人積極人格的重要支持力量。舉辦心理游園會是學校落實“雙減”政策、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成長、構建“以人為本”的和諧校園的舉措之一,同時也為學生積極力量的構建提供了積極的、系統上的支持。
基于我校前期在積極心理學融入德育工作的研究中提出的積極德育框架,以及針對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實際情況調研,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心理游園會可以從優勢智能、健康心態、集體生活和多彩人生四個模塊展開,以游戲通關、收集印章的模式開展,將每班分為4 小組,以小組為活動單位,最后根據各班級總印章數予以獎勵。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提出:應關注學生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通過活動挖掘學生的個體積極優勢,促進學生樂學、善學。同時激發學生內在動力,強化感覺、記憶、思維、語言、行為等智能發展過程,引導其關注自我力量、自我優勢。
在優勢智能模塊,我們選擇了“舒爾特方格挑戰”“Stroop 效應游戲”以及“超級投擲”三個活動。其中,“舒爾特方格挑戰”作為一種可以訓練注意力集中、分配、控制能力的活動,有助于拓展個體視幅,加快視頻,對提高視覺的穩定性、辨別力、定向搜索能力有著重要作用。“Stroop 效應測驗”是綜合了記憶、注意力、閱讀和顏色識別的測試,用于評估個體從環境中對信息進行分類,以及有選擇性地對信息做出反應的能力測試。“超級投擲”雖然只需要參與者用腳將自己的鞋投進一定距離外的桶內,但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身體運動智能也是智力發展的重要維度,這種智力在運動員、舞蹈家、賽車手等人身上有較為突出的表現。高質量的身體運動離不開大腦對神經系統的調配,故而身體運動智能與敏捷的思維、控制和判斷等能力是分不開的。
積極心理學理論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學生在過程中的積極感受,在體驗式活動中挖掘學生的積極品質,在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情感、學習以及自我認知的困難時,充分地調動積極的處事心態[3]。它引導學生用陽光的心態,探索、評價并接納自己和他人,鼓勵學生采取積極的行動,促進學生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
在健康心態模塊,我們選擇了“愛要大聲說出來”“心有千千結”和“微笑打卡”三個活動。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公開表達自己的喜好時,大腦內的伏隔核區域以及中腦腹側被蓋區異常活躍,而這兩個部位與“獎賞”有關。當我們的需要被滿足時,就會活化中腦腹側被蓋區到伏隔核的多巴胺神經回路,令巴胺的分泌增加,從而產生快樂的感覺。應用這些規律,“愛要大聲說出來”的規則為:參與者通過分貝測試儀,檢測4 名小組成員的分貝值加總達到525 分貝值即可成功獲得印章。“心有千千結”是團體輔導的經典活動,出自宋朝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中的“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在這一游戲中,團隊成員必須相互合作,團結一致,才能迅速有效地解開繩結。“微笑打卡”則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表情和語言向他人和世界傳遞善意和笑容,從他人的反饋中收獲更多的快樂,這種快樂不僅來自于他人給予,更多地來自于自我控制的成就感的滿足。
有研究表明:積極心理學團體輔導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交談能力、交友與交際能力、待人接物能力、與異性交往能力和人際交往整體狀況[4]。通過引導學生在個體社會關系中學會尊重、合作和包容,不斷提高社會情感能力,做一個有責任心且有凝聚力的人。
在集體生活模塊,我們選擇了“坐地起身”“六瓶冰紅茶”“重走長征路”三個活動。“坐地起身”要求組員圍成一圈,背靠背坐在地上,并挽住身邊同學的胳膊,然后在聽到口令后共同站起來。這個游戲強調與他人的相互支撐、協調一致。溝通是開啟合作的基礎,合作則是社會中不可忽視的生存方式,而“六瓶冰紅茶”就是強調溝通重要性,啟發學生善于溝通的小游戲。它要求信息傳遞者首先仔細觀察工作人員擺放冰紅茶的位置,運用語言告知擺放者如何將冰紅茶的位置復原。在溝通過程中,兩位參賽選手要背對背站立,只有盡可能做到認真傾聽、恰當表述和有效反饋,才能盡量避免“溝通漏斗效應”,盡可能減少溝通中的信息損耗,成為溝通小能手。“重走長征路”則需要小組成員們通過合理調整地圖畫布的傾斜幅度、推動象征著“紅軍”的網球沿著長征路線前進,直至到達勝利的終點。這一活動啟發學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學生們正值青春年華,更應當以飽滿的熱情面對生活中各項困難與挑戰,走好新時代年輕一代自己的長征之路。
心理學研究的最終目標在于幫助人們獲得幸福,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該集中在不斷發掘、鼓勵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上。教育應當幫助學生將這些優勢發揚光大,引導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堅定理想信念,勇敢地面對人生,在快樂和諧的氛圍中更好地成長進步,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多彩人生”模塊的“心理知識競賽”中,我們誠邀學生們一起走進科學,探索生活中有關心理學的小問題、小竅門:為什么要提倡父母和老師多多鼓勵孩子?如何讓別人更愿意幫助你,并且保證對方也很愉悅?為什么自己會莫名地情緒低落或脾氣煩躁,這背后究竟隱藏著何種“玄機”?通過設置與同學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心理學題目,“心理知識競賽”可以宣傳心理知識、了解學生們對心理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心靈交流,解決心理困惑,助力成長。“快樂傳遞”活動則是在傳球的過程中說一件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幫助學生發掘生活中的點滴幸福,同時將這份快樂傳遞給身邊的人。“每天堅持記錄三件自己感到幸福的小事”活動啟發學生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進行積極心態小訓練,例如:持續關注并品味積極美好的事件和隨之而來的心理狀態,培養樂觀平和的心態[5]。“夢想加油站”活動則只需要每位成員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寫下自己的夢想,粘貼在夢想展板上,完成即可獲得印章。這一活動通過與常規夢想教育的結合,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資質潛力和社會需求,進而確立正確、積極、向上的夢想,厘清夢想對于人類潛力的開發具有重要的作用[6],推動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前進。
心理游園會圍繞積極賦能的主題,運用積極心理學相關理論,在了解學生實際、分析學生現狀的基礎上,增強活動內容的適切性,促進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深受學生喜愛。積極心理學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視角,對于疏導學生的困惑、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成長開辟了新思路,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積極的氛圍和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心理積極性。
本次活動是我校“5·25 心理健康月”的主題活動之一,活動全過程受到了學校領導和各班主任、輔導員老師的大力支持。游園會工作人員均由學生會成員組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營造了“以學生為本”的和諧校園氛圍。未來,我校將繼續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探索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明確著力點,提高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