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利(廣東省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 廣州 510655)
過去,學校心理老師們常常會聽到家長這樣的言論:“我是某重點大學博士,我先生是某名牌大學海歸,我們如此優秀的基因怎么會生出這樣一個孩子?連高中都考不上,難道將來只會啃老?”“我把孩子送到你們學校是來學習文化的,你們憑什么給他做心理測試?還說他有心理問題,這絕對不可能!”“這孩子就是矯情,找借口不上學,只要死不了就得上學!”
家長們這些言論折射出什么樣的現實呢?
一是反映出家長因高期望帶來的高焦慮,這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二是仍有不少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知存在很大偏差,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表示不理解、不信任、不關心;三是家校協同還存在目標不一致、關系不協調、資源不共享、責任不共擔、功能不互補、發展不全面等諸多問題。可見,讓家長主動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一道亟待破解的難題。
2018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真正的教育,從來就不單單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成效依賴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的統一性,如果缺乏這種統一性,那么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容易垮塌。作為天河區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應用與推廣學校,廣州市一一三中學(以下簡稱“113 中”)以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鄭希付教授團隊研究成果——“雙系統三平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為理論基礎(見圖1),構建了“一心兩翼五協同”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為主導,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體,讓學校成為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協調者,讓家庭成為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學習者、支持者和監督者,更好地發揮家庭和學校的協同育人優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能。

圖1 “雙系統三平臺”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心”是“一心兩翼五協同”中學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即培養中學生的健康心理素養。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見圖2)。

圖2 “一心兩翼五協同”的家校協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是教導中學生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情緒,提高情緒的覺察能力;鼓勵他們表達情感,并教授適當的情緒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練習和積極情緒轉移等。
二是幫助中學生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并教授應對壓力的方法,包括時間管理、問題解決技巧、積極應對策略和尋求支持等。
三是鼓勵中學生培養積極心態和樂觀情緒,幫助他們面對挑戰和困難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四是幫助中學生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勵他們接受自我的獨特性,并學會尊重他人的差異。
五是培養中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技巧,包括傾聽、表達和解決沖突的技巧。
六是幫助中學生發展自我調節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包括目標設定、計劃制定、自律和自我反思等,這有助于他們提高學習效果、時間管理和自我組織能力。
七是教導中學生面對變化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鼓勵他們接受變化、靈活應對,并尋找積極的解決方案。
八是幫助中學生明白尋求支持和幫助的重要性,包括與家人、朋友和專業人士溝通,并提供適當的資源和機構供他們尋求支持和咨詢。
“兩翼”分別是面向全體學生家長的以推廣“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為核心的普適性協同心理健康教育,和針對個別學生家長的以“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為核心的特殊性協同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心兩翼五協同”中學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須做到“兩翼”齊飛,才能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協同“怎么做”“做什么”的問題。
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全體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強調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積極心理素質和應對能力,以及支持他們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和實現個人成長。“一心兩翼五協同”中學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強調全體學生家長學習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
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幫助那些已經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干預措施,促進他們的康復和發展。這種教育內容強調個別化的支持和定制化的干預,以滿足學生的特定需求,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學習環境。“一心兩翼五協同”中學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強調個別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學生的家長學習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旨在為那些已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提供支持和干預措施,以促進他們的康復和發展。
“五協同”是指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協同的五項舉措,包含微課堂、任務單、工作坊、特殊工作機制、互助小組。“一心兩翼五協同”中學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過實施五項協同舉措,打造了家校協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生態,最終實現培育學生健康心理素養的目標。113 中在實施“五協同”舉措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和改進創新,已經形成了特有的經驗。
學校從2021 年3 月開啟心理微課“1.0 模式”,以學校專兼職教師為授課者,利用微信公眾號向家長群發布心理微課講座,包括“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識別孩子心理問題”等內容。而家長對講座的學習興趣并不高,于是學校開始嘗試“2.0模式”,挖掘家長資源,讓家長參與講授,包括“你的青春邂逅我的學生時代”“我的職業故事”等內容。家長們既是老師也是學生,參與面廣了,學習的興趣就上來了。但因話題還是學校指定的,家長反映并沒有滿足部分需求。于是學校開啟了心理微課“3.0 模式”,聘請心理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用直播的形式開展答疑解惑:2022 年11 月線上教學期間,學校連續開設了四節心理健康教育微課堂,包括“如何覺察和應對孩子多變的情緒”“疫情下如何陪伴孩子”等內容,近3 萬人次參加,互動區有5000 多條留言。通過協同建設不斷升級的“微課堂”,優化認知、轉變教育觀,讓家長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得家校育人目標趨于一致。
為了幫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學校設計了靈活多樣的“任務單”。首先,以“家長假期心理作業”的形式,心理教師布置統一且具體的任務給家長,例如,每天夸夸孩子、跟孩子一起做年夜飯等。為了調動家長積極性,還進行作業評獎和優秀作業展覽。隨后學校把任務單改為以活動主題推送和指導為主,讓家長和孩子自行設計和完成具體任務,如傾聽、示范、溝通、傳承、悅納、鼓勵等。有一個家長在每天聽完孩子的20 分鐘的講述后感嘆:“我一直以為我的孩子不是讀書的料,啥都不會。沒想到他對廣州的交通線路了如指掌,我都自愧不如。”靈活多樣的“任務單”通過學校給出家長任務主題或目標,家長和孩子共同設計并完成互動任務,有效地幫助家長與孩子在行動中構筑、穩固溫暖的親子關系,在行動中實現家長與孩子的共情和理解。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是一種互動和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形式,旨在為家長提供更具體、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體驗。圍繞怎樣做好自我情緒管理、如何管理手機、如何提升孩子專注力、孩子有“厭學”情緒怎么辦等話題,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演練、經驗分享等形式組織家長進行活動,開展沙龍活動或讀書會。不少家長在與其他家長破冰游戲時會開懷大笑,在講述自身遭遇或與孩子發生矛盾過程時潸然落淚。活動中,家長們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換位思考,與他人共情。在共同學習和研討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少家長深悟出“孩子出問題了,是提醒家長們要學習和修煉了”的道理。有哭有笑的“工作坊”通過集體的沉浸式體驗活動,讓家長理解孩子的真實感受,從而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的悟性和能力。
有溫度的“特殊工作機制”是指在中學家校協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建立起一套特殊的工作機制,以滿足個別學生及其家長的特殊需求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支持。建立特殊工作機制是針對個別學生家長的特殊性協同舉措。學校制度不是僵硬的、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而是站在特殊學生家長需要的角度,與家長一起建立心理危機預防、預警和干預機制。讓家長們表示:在該機制旅行后,學校能與家長共同商議孩子彈性學習時間、個性化學習方式、陪伴方式或考試形式和安排等,解決家長關切和焦慮孩子學習的問題。例如,有一個孩子初中一入學,家長就向學校反映孩子有較嚴重的人際交往障礙和語言表達困難,是一個“星星的孩子”。學校馬上建議家長陪讀。孩子的外婆一陪就是三年,在這三年里,孩子得到了該班的老師和同學非常多的鼓勵、關心和保護。三年后,孩子在中考時發揮超常,如愿考上示范性高中。家長在感謝信中說:“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讓我們看到了真愛,讓孩子有了夢想。難忘學校給孩子外婆準備的一套桌椅,難忘老師們給孩子的每一份無微不至的關愛,更難忘心理老師的專業指導,還有孩子班上的家長們給我和外婆從不掩飾的鼓勵。”學校就是這樣幫助每一個有需要的家長。有溫度的“特殊工作機制”有效地補充和完善了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協同工作的機制,可以更好地滿足特殊學生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獲得積極的心理成長和發展。
積極合作的“互助組”是指由家長、班主任、心理教師、心理醫生、影子同伴或管家組成的互助小組,旨在互相支持,共同構筑防范心理危機的銅墻鐵壁。學校圍繞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特殊學生,與專業機構簽約合作,提供醫生和管家服務。互助組成員可以相互溝通和定期交流,共同解決有較嚴重的心理問題的學生家長急難愁盼的問題,為幫助學生早日恢復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務。積極合作的“互助組”打通了“學—醫—護—伴”綠色通道,增加援助支持,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在一個關注心理健康的教育生態中,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充分的重視和支持。“一心兩翼五協同”中學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建了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學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支持團隊,包括心理咨詢師、輔導員等專業人員,為家長和學生提供咨詢和支持服務。家長積極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使自身具備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情緒管理和學生支持技巧等。
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是家庭,家長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和方式,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一心兩翼五協同”中學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張學校給家長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機會,幫助他們了解心理健康問題、學習應對技巧,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認為關系構建三要素包括“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共情理解”。在“一心兩翼五協同”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育心”是核心,“協同”是關鍵,“活動”是抓手,“真誠”是基礎。相信家校真誠攜手,必將喚醒信任,贏得尊重,合作互補,同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