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菲 上海市松江區天馬山學校

2023 年6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完善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具體體現。意見特別強調“強化教師關鍵作用”,強教必先強師,而青年教師又是學校發展的希望。筆者在松江區四所不同類型的農村學校工作,積累了一些青年教師校本培訓的經驗,總結了一般農村學校培養青年教師的方式和途徑。
青年教師要想迅速站住、站穩講臺,就需要盡快縮短適應期,并切實加快成長期,而其中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以分層團隊培訓模式來對這些青年教師進行培養,依靠團隊培訓的模式加強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與啟發,從而切實把握青年教師的“最近發展區”,進一步提升青年教師的思想進步,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見表1)。

表1-1 職前

表1-2 職后3年
1.見習期教師校本培訓
2.適應期教師校本培訓
發揮校內師徒帶教作用。嚴格把控適應期帶教導師的資格,導師根據適應期教師的個性特長、個人喜好等制定側重于課堂教學實踐指導的帶教計劃,每月進行一次帶教總結,每學期召開一次帶教工作的研討會,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幫助適應期教師養成刻苦的專業精神和高尚的師德師風(見表2)。

表2
3.成熟期教師校本培訓
實踐校本課題研究。教育科研能夠促使成熟期教師關注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由經驗型教師轉變為研究型教師,并朝著專家型教師努力。鼓勵成熟期教師,基于學校龍頭課題,通過申報小課題等形式激發教師研究的熱情和勇氣;通過申報區(校)級課題逐步培養一批科研骨干,帶動學校整體的科研氛圍;通過申報市級課題在科研立項、研究過程、成果展示等各個環節中反思教學、總結經驗,提高教科研水平。相較于傳統的青年教師培訓形式,以教科研為引領的校本研修模式更具實效性(見表3)。

表3
教研組、備課組集中主題,增加頻度,拓寬維度,提升效度。教研組每兩周、備課組每周進行一次定時、定點、定主題的研討。同時,借助學科專家指導團,聚焦課堂,診斷和指導,為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研組提出有價值的改進策略。
依托校本培育四大系列化培訓,內外兼修,提升青年教師的綜合素養,努力營造健康、向上、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圍。
教師首先應當是道德的模范,應當具備良好的師德。而這師德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不斷的教育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與發展而來的,而后充分融入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教育觀當中。在教師隊伍當中,師德修養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愛崗敬業與無私奉獻。而研究發現,要想提升青年教師的師德修養,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學生活與培訓當中,強化青年教師的素質提升與人格的完善,加強青年教師同他人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所以,以師德教育來推動教師自身的育人積極性是一條非常好的途徑,主要可以通過諸如開展讀書活動、講座活動以及演講比賽活動等方式來實施。
學生人格的塑造,受教師的影響非常大。特別是青年教師和學生年齡更為接近,對學生的影響更大。因此,學校圍繞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能力等,由相關部門負責策劃、組織和落實培訓,促使青年教師能夠掌握這些基礎的心理健康知識,并能夠時刻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加以自省,提升青年教師的心理素質,逐步推動青年教師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也由此促使青年教師能夠在日后教學與生活當中能以積極的態度來影響學生。
好教師,不但具備著良好的心理素質,還應當具備著較強的業務素質與專業素質,更應當具備良好的人文底蘊。學校以提升教師人文素養工程為中心,定期組織參觀考察、專題講座、影視沙龍等陶冶青年教師情操,增強人文底蘊,塑造人格魅力。
青年教師除不斷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還應當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就需要在工會等團體的組織下,以教工社團的形式,自愿自主地開展系列文體活動,強身健體,緩解壓力,增強凝聚力。青年教師可以自主地選擇發起或參與某些“陽光藝體”項目,推選一些在藝術或者在體育上有特長的教師來對他們進行指導,切實提升身體素質與培養高雅的興趣愛好。
利用網絡的功能,青年教師可更自由更放松地對教育教學研究、學校生活感悟和自我發展等諸多方面發表一些感想。依靠網絡,青年教師能夠進行自由的思想交流,從而進一步互相了解,互相體諒,互相合作。同時,激發青年教師內在潛能,充分享受團隊合作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上帶來的愉悅。
發揮教工團支部的力量,組建青年教師俱樂部(或青年教師研習社)。旨在為青年教師提供交流、學習、釋放心情的精神家園。俱樂部下設不同的社團,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從而提升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愛崗敬業的精神、自我發展的能力。
俱樂部成立后制定相關章程,確定相關管理人員,制定每學期的活動計劃,可以在非正式場合組織讀書沙龍,對自主閱讀的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對自己閱讀的所得、所感、所想進行分享,讓青年教師毫無負擔地愛上閱讀。結合學校的讀書節,該社團成員即成為讀書節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另外,俱樂部也可以進行團隊拓展訓練,讓青年教師感知自己的情緒,了解團隊的心理反應,從而更好地學會控制和調整自我情緒。
以黨建項目為載體,試行部分優秀青年教師擔任中層及年級組、教研組崗位見習,明確掛職學習的內容和要求。
對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管理活動,優秀青年教師都應當積極全面地參與其中,從而多方面多角度地對學校的辦學理念、文化、特色以及教育教學實際等有一個更為清晰的了解。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討論和學習活動。自覺閱讀教育理論書籍并完成相關學習要求。
列席學校行政例會、部門工作例會、班主任例會、年級組長例會等活動,熟悉掌握學校全方位管理流程。自覺主動與學校領導、中層干部及教師進行交流和訪談,全面了解學校管理制度建設、管理模式及學校發展規劃計劃和目標。深入教學一線,依靠多種方式,比如聽課、交流、訪談等,對學校的課堂教學、課程建設、教師日常等都有一個清晰了解,從而對教師隊伍的建設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青年教師須積極主動工作,自愿承擔部門分配的重大活動和相關任務,善于請教,志愿奉獻,出色完成。創新工作思路,主動為部門工作的創新開展建言獻策。在部門領導的支持、指導下,每學期自主設計一至兩項創意活動,并做好評比總結工作。及時總結反思,每位志愿掛職人員每學期完成行政崗位掛職總結報告,匯報自己的體驗歷程、心得體會、成功得失和努力方向,并在行政會議上做述職交流,接受部門領導和其他行政領導的評議。
學校對傳統的量化標準與評價尺度進行修正與調整,對傳統教師評價過程的甄別、選拔與獎懲等進行相對弱化處理,以青年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素養、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為評價維度。以發展的眼光與觀點來進行評價,這樣有利于消除教師間的惡性競爭,更為真實地展現出教師自己,能夠主動幫助他人,成全他人,從而實現青年教師的價值。
青年教師的考核、評價都應當貼近真實情境。依靠發展性評價這種較為先進的評價方法,充分展現出教師的真實生活情境,以教師的真實行為來進行評判。并且,依據青年教師所處的情境的不同,來對相關的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與評價內容進行調整,從而有效增強對青年教師評價的公正、客觀與真實性。
依靠多渠道來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所謂的多渠道可以把教師、學生、家長、學校、主管部門以及第三方平臺等作為信息的來源。依靠不同的信息來源與評價主體進行適度的協商與交流,從而對教師的實際情況做到科學、公正、全面的評價,也可以充分發揮出評價的診斷、導向、反饋和改進功能,切實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
在按時、認真完成市教委規定的教師職務培訓的同時,學校鼓勵成熟期教師,特別是已經在條線管理崗位的青年教師,參加更高一層次的學歷進修。在不影響學校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情況下,給予青年教師時間上的便利。在獲得碩士學位后,學校校長給予獎勵基金。
完善職稱評審制度是學校注重師資隊伍梯隊建設的體現。對于青年教師比例高的學校而言,一定要嚴格執行上級文件的精神,成立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委員會或參考大學的學術委員會,嚴格程序和標準,力求公平、公正、公開,引領他們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