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濤 徐春 豆俊超
[基金項目]新疆黨建研究會高校黨建研究專業委員會黨建課題“推進高校黨建數字化發展的策略研究” (項目編號:GXDJ2022026)。
[作者簡介]王金濤(1972—),男,山東青島人, 新疆財經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徐春(1977—),女, 貴州畢節人,新疆財經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豆俊超(2000—),男,河南周口人,新疆財經大學信息管? 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摘要]在融媒體時代, 微信公眾號已成為高校對外傳播信息的重要平臺。然而, 高校微信公眾號在建 設運維、內容研究、內容版權保護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 文章著眼高校微信公眾號內容版權保護問題,立足微信公眾號版權法律法規,從融媒體時代高校微信公眾號建設的現狀、運維模式、內容質量、提升策略與手段等方面, 探究高校微信公眾號內容版權保護, 提出內容版權保護對策,為融媒體時代高校微信公眾號發展提供參考,促進高校提升對外傳播的影響力,為廣大師生和社會受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關鍵詞]融媒體;高校;微信公眾號;內容版權
隨著數字技術的成熟應用,信息的傳播方式由單一的媒介形態逐漸轉向多樣化的媒體融合發展,并通過媒體融通及整合提高信息的傳播效率[1]。媒體融合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協同融合,既充分地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又有效地解決新媒體信息過載的問題。目前,我國已進入融媒體發展階段,鼓勵多元主體構建“策、采、編、發”全流程打通的融合機制,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融合,打造多樣化的傳播網絡,強化信息深度加工,提高內容質量,并利用個性化的算法推送,實現精準營銷,增強用戶體驗和媒體黏性[2]。在融媒體時代,微信公眾號已成為高校對外傳播信息的重要平臺,并作為傳媒推廣工具,在信息傳遞交流、校園文化宣傳以及提升高校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當前,微信公眾號的有效推廣與深度應用是一個值得高校深思的問題。文章從高校微信公眾號建設運維、內容研究、內容版權保護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一、高校微信公眾號建設運維分析
(一)融媒體時代高校微信公眾號建設的現狀及意義
在融媒體時代,微信公眾號基本實現高校全覆蓋,成為高校對外宣傳與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年來,高校微信公眾號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陣地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輕騎兵”,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3]。目前,高校微信公眾號種類繁多、功能豐富,逐漸形成比較完備的傳播矩陣,持續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有趣、實用的內容,使用戶活躍度、關注度和參與度顯著提升。此外,隨著技術的創新發展和用戶需求的多樣化,高校微信公眾號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加強平臺建設,不斷提升內容質量,優化用戶體驗,加強社交化傳播,提升傳播效率,積極直面競爭與挑戰,更好地抓住發展機遇,促進高質量發展。
(二)融媒體時代高校微信公眾號的運維模式
1.高校微信公眾號的定位和功能
目前,高校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主體可以分為學校、校黨委、各院系、團委、學生會及學生社團等。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負責發布新聞資訊、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教育教學研究、招生政策及信息等內容,聚焦學校的動態,對內引導師生積極學習新思想,對外承擔塑造學校整體形象的責任,是學校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教學管理的有力工具。以校黨委為主體的黨建微信公眾號是學校黨建工作的微型窗口,傳播黨的聲音,宣傳學校黨委的各項工作,傳承紅色文化,推進學校黨建工作數字化發展,精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量,提高社會影響力,樹立學校黨委的工作形象。以各個院系為主體的微信公眾號呈現多樣化特點,定期發布院系新聞、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通知公告、師生動態及就業招聘信息等,為師生提供相關的信息和服務。以團委為主體的微信公眾號加強對學校團委的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生工作的政策解讀等。以學生會及學生社團為主體的微信公眾號主要負責發布社團的活動資訊、活動策劃等內容,拓寬社團的傳播渠道,策劃組織不同類型的活動,如科技創新比賽、志愿者服務、文藝比賽等,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自主意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展示自我、提升自我,促進校園文化傳播。除此之外,高校還在圖書館、招生辦、食堂、醫院、校友會等方面開設相關微信公眾號,形成分工明確、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微信公眾號矩陣,為師生與社會受眾及時推送信息,展現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
2.高校微信公眾號的運維策略
第一,明確定位,甄選內容。精準的受眾定位是微信公眾號運營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助于滿足目標受眾的閱讀需求,提升受眾對微信公眾號的關注度[4]。高校微信公眾號要根據自身的定位為受眾推送相關內容: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以推送時事新聞、招生動態、校園人物事跡等為主,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雙一流”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通過設置新聞板塊來發布時事新聞,選取并推送校園人物事跡等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為受眾樹立榜樣,激勵人心,引領師生及社會受眾積極學習,傳遞正能量;校黨委、各院系、團委、學生會及學生社團等微信公眾號主要面向學校師生精準推送內容,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等推送相關信息,為他們提供合理的建議和有效的學習生活指南。
第二,把握準確性,增強時效性。在微信公眾平臺,受眾群體規模大,信息傳播速度快,這就要求高校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信息內容要準確、及時。一方面,高校微信公眾號要嚴格把控信息來源、審查信息內容,用詞準確,表述清晰,避免虛假、夸大信息的傳播,并促使運維團隊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在內容策劃、信息采集、推文編寫、文章審核四個環節形成完備體系,確保文本內容的準確性。另一方面,高校微信公眾號要及時更新發布內容,尤其抓住特定的時間節點,如開學季、畢業季、高考季等,及時推送相關信息,引發受眾關注,為受眾提供引導和參考,并及時對運營數據進行定期分析和評估,從而優化和調整信息推送策略。例如,高校微信公眾號利用五四青年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推送相關內容,傳承紅色文化,引發廣大師生情感共鳴,厚植廣大青年的愛國情懷。
第三,打造運營團隊,完善管理機制。高校微信公眾號應組織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人士對運維團隊進行定期培訓,使運維團隊通過不斷學習,提升工作專業度,提高綜合運營能力,不斷創新、探索運營模式和方法,從而推動高校微信公眾號的建設和發展。運維團隊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具備文案編寫、圖文排版、音視頻剪輯等技能,而且需要學習H5制作,以增強高校微信公眾號內容的趣味性。同時,優秀團隊的背后也離不開完善的管理機制,包括審核機制、激勵機制,且兩者相輔相成。高校微信公眾號應建立內容評估體系,由審核人員等專業人士采用輪班制來定期對內容質量、學術價值和創新性等進行評審、評估與反饋,確保審核質量,并提出改進建議。高校微信公眾號也應設置激勵方案,定期評優評先,如評選月度或年度最佳團隊或個人等,通過各種獎勵和激勵措施,激發運維團隊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高校微信公眾號內容研究
(一)高校微信公眾號內容質量的現狀與重要性
微信公眾號的內容質量決定傳播的信息價值。對高校微信公眾號而言,傳播的信息內容應當具有教育意義,緊跟時代的發展。目前,使用微信公眾號的受眾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信息量過載和信息同質化的影響,也就是部分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信息內容重復、缺乏創新、追求數量、忽視質量,影響受眾的閱讀體驗。新榜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微信公眾號共產出3.98億篇文章,其中原創文章1966.34萬篇,占比僅超過4.94%。同時,高校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信息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既有部分高校微信公眾號注重原創內容、專業性強,為受眾提供有價值的學術和科普內容,也有部分高校微信公眾號存在質量不高、照搬內容等問題。高校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信息內容通常有三類:一是通知類;二是新聞報道類;三是思想政治教育類。其中:在發布通知類信息內容時,部分高校微信公眾號一般過于生硬地照搬內容、套用模板,并未通過相關解讀,使內容通俗易懂;新聞報道類信息內容一般涉及高校重大活動事項、科研學術成果、校園人物事跡、校園活動等,是高校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重點,受到受眾廣泛青睞,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微信公眾號的新聞報道類信息內容豐富有趣,貼近生活,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且原創內容、語言風格呈現年輕化特點,增強了信息內容與受眾的情感互動;思想政治教育類信息內容在部分高校微信公眾號的宣傳則明顯不足,而高校微信公眾號作為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的前沿陣地,應該承擔正確引導輿論導向,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傳授知識、培養人才的職責和使命,特別是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信息甄別能力不足,因此高校微信公眾號更應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大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正確引導。
(二)高校微信公眾號內容質量的提升策略與手段
第一,明確內容主題,增強內容易讀性。高校微信公眾號應圍繞校園發展動態,進行信息傳播,向受眾推送學校官方活動、社會熱點及學術研討等內容,既為師生工作學習與生活提供參照,又展現校園工作成效,對學校生態維護與文化氛圍營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5]。也就是說,高校微信公眾號一方面應發布學校官方活動事項、校內外熱點新聞、校園人物、風景等貼近校園生活的內容,以趣味內容、勵志故事、優美風景打動受眾,讓受眾深刻了解校園文化,并引發自豪等情感共鳴,促使受眾的自覺轉發與點贊行為;另一方面應豐富內容的推送形式,激發受眾對話題的興趣,增強受眾黏性。尤其是有關學生思想教育的主題內容,高校微信公眾號應強化對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和引導,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內容形式新穎、話語年輕化,符合青年群體的心理。
第二,優化內容結構,提高內容創作技巧。一方面,高校微信公眾號的內容標題要新穎,標題字數不宜過長,且圖片清晰,頁面排版整潔、規范,字體大小合適,增強受眾閱讀體驗,提高內容點擊率。另一方面,高校微信公眾號應優化和完善內容段落布局、配圖、音視頻等方面制作,也就是科學、合理、巧妙地構思內容,適時增加摘要部分,增強內容故事性、趣味性,采用簡練、生動的語言風格,使內容更貼近受眾,增強受眾視覺體驗,激發受眾閱讀興趣,引發受眾情感共鳴。
第三,豐富內容表達,實現內容傳播多元化、精準化。高校微信公眾號可以通過不同形式展現內容,使內容美觀和易讀,一方面在文字段落上,合理嵌入圖片、音視頻、H5動畫等多媒體元素來豐富內容展示效果,增強內容的吸引力和可讀性;另一方面加入相關超鏈接、微信小程序等,對內容進行詳細補充,增強內容趣味性,并通過提問、投票、留言等方式,引導受眾參與討論、提出問題,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交流,提高受眾的參與度,為后續制訂主題、確定規劃和推送相關內容做好充足的準備。
三、高校微信公眾號內容版權保護
(一)微信公眾號有關版權法律法規
微信公眾號作為信息傳播平臺,涉及大量原創內容,包括圖文、音視頻等形式作品。這些原創作品應受到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確保原創作者的權益不被損害,平衡各方利益。也就是說,微信公眾平臺發布的內容應具備獨創性,是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受到我國著作權法的保護[6]。《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對網絡傳播作品的侵權行為進行界定,明確提出相關各方應當履行的權利和義務,為微信公眾號內容版權保護提供相關法律支持。
(二)高校微信公眾號內容版權保護現狀和問題
根據微信法務團隊發布的《2022年微信第三方版權保護報告》,微信公眾平臺2022年全年累計為近3900萬篇文章提供了原創標識,全年共有超過111萬個賬號、超過1400萬篇文章使用了引用功能,共處置濫用原創文章超過70萬篇,永久封禁近2萬個低質賬號的原創功能。可見,微信公眾平臺積極實施版權保護機制,為著作權人權利提供平臺保護。目前,網絡版權侵權糾紛時常發生,部分高校微信公眾號在轉載內容時未取得著作權人的授權,存在或擅自轉發,或盜用圖片、音視頻等情況,這不利于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不僅會引發版權糾紛,造成經濟損失,擔負法律責任等問題,而且會影響高校微信公眾號的公信力和公眾形象。例如:2022年8月,在靖江法院和姜堰法院、姜堰區版權局的三方聯動下,兩起因學校微信公眾號侵權引發的知識產權案件順利調解成功,在該案例中,姜堰區的兩所學校在微信公眾號運營過程中未經著作權人許可,擅自使用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被著作權人訴至法院;2022年12月,揚州某學校微信公眾號因在網絡上下載圖片并使用而遭到起訴,最終雙方在調解下妥善處理糾紛。由此可見,高校微信公眾號作為非營利性的微信公眾號,一旦存在內容版權侵權,就會受到法律規制。目前,高校微信公眾號內容版權侵權的類型大致分為三類:一是未經著作權人授權轉載內容,并未標明內容來源和作者信息;二是雖標明內容來源和作者信息,但未經著作權人授權轉載;三是對著作權人的作品進行簡單組合、拼湊并發布。究其原因,部分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者內容版權意識不強,并未意識到侵權行為的實施。此外,高校微信公眾號在自身的內容版權遭到侵犯時,由于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難以準確定位侵權主體并實施有效維權,無法切實保障自身權益。可見,高校微信公眾號亟須重點關注和有效解決內容版權保護問題。
(三)融媒體時代高校微信公眾號內容版權保護對策
在運營過程中,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者應該重視內容版權問題,增強版權意識,避免侵權行為,積極實施維權。尤其在使用他人作品時,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者應該取得著作權人的授權,并在發布內容時標明作者信息和內容來源。如果相關內容不允許轉載或允許轉載需要支付費用,那么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者應當標明轉載權限,并及時與著作權人溝通版權授權事宜。此外,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者還應樹立版權傳播理念,遵守版權法律法規,運用新技術有效實施內容版權保護。
第一,在數字化網絡時代,完善內容版權的相關法律法規有利于作品歸屬權的確定。同時,為了避免微信公眾號內容存在連續轉載、復制、篡改等侵權行為,微信公眾平臺服務提供商也應采取措施,將作品信息實名化,確定作品歸屬,使著作權人權利通過認證后受到法律保護。這既能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激發其創作積極性,為其創作提供動力,又能平衡各方利益,助力有價值的信息有效傳播。由此,高校微信公眾號依托法律、利用平臺,可以實現內容版權保護。
第二,在數字作品侵權認定方面,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者應合理使用區塊鏈技術,有效鎖定信息傳播源。區塊鏈具備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追根溯源的能力,可以實現對侵權行為的全鏈條監控,鎖定轉載人的終端設備,從而精準鑒定、核驗轉載人是否存在侵權[7]。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突破傳統版權登記的限制,使作品登記變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從而大大提高數字作品版權存證的效率[8]。因此,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者可以采用新技術,依托區塊鏈聯盟,為避免侵權和維護權益提供便利條件,保護微信公眾號內容的完整性和原創性,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提高內容版權保護成效。
第三,在法律法規與新技術的雙重支持下,高校微信公眾號應大力傳播版權教育理念,宣傳內容版權保護,積極引導師生與社會受眾自覺遵守相關版權法律法規,最終促進內容版權保護的社會共識,從而避免侵權,有效維權,營造良好的內容版權保護氛圍,生產更多優質的內容。
四、結語
目前,高校微信公眾號在建設運維、內容研究和內容版權保護方面應當進一步完善。未來,高校微信公眾號要將多元化的內容形式與個性化的服務相結合,將豐富的社交軟件和多渠道的網絡媒體相融合,應對微信生態圈變化的挑戰,增強受眾體驗。因此,高校微信公眾號需要聚焦教育工作,采用數字化工具和數據分析手段,建立完善的內容管理機制和內容版權保護框架,提高運營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魏薇,毛萍,馬繼梅.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變遷與進路[J].現代教育管理,2020(07):22-29.
[2]李瑋.跨媒體·全媒體·融媒體:媒體融合相關概念變遷與實踐演進[J].新聞與寫作,2017(06):38-40.
[3]唐瑭.把微信公眾號辦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輕騎兵”[J].中國高等教育,2020(22):32-33.
[4]楊瑞芳.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建設與運營[J].科技與出版,2022(11):101-105.
[5]李艷平.新媒體時代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策略:評《新媒體營銷運營實戰208招:微信公眾號運營》[J].中國科技論文,2022(04):485.
[6]毛艷青.微信公眾號的版權保護芻議[J].出版廣角,2018(01):64-66.
[7]林軻亮,汪源.區塊鏈應用視域下數字作品保護現狀與破局路徑[J].中國編輯,2023(03):40-45.
[8]劉禹.區塊鏈技術對版權保護的新探索[J].出版廣角,2023(06):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