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容
STEAM教育旨在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技術能力、工程思維、藝術表達和數學思維,為幼兒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幼兒園STEAM教育以“主題活動”為抓手,關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親子協同等學習方式,游戲性、趣味性、探索性貫穿全過程。本文從實施內容、活動導向、環境創設、家園共育等方面,初步探討幼兒園STEAM主題活動的實施策略。
一、實施內容
1.內容參考
現有的STEAM課程資源(國內外優秀課程案例),已出版的STEAM課程書籍,教育資源網(中國教育網、幼教網等),城市周邊環境(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幼兒園環境(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等。
2.選擇原則
(1)捕捉興趣點。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價值判斷力,聆聽幼兒的語言(團體討論、晨間談話等),了解幼兒感興趣的話題,觀察分析幼兒行為等,根據幼兒的經驗、需要,捕捉幼兒的興趣點。(2)挖掘共同經驗。家園共育了解幼兒已有經驗、最想探究的問題、家長相關資源等,進行收集、整理、總結和分享。(3)引發持續探索。活動的趣味性、挑戰性是引發幼兒持續探索的動力。
3.可開發的主題內容
STEAM教育可開發的主題內容見本頁表格。
二、活動導向
1.活動方式
小組探究區域自主探究,親子實踐,社區考察等。
2.活動設計
分別以問題為導向、項目為導向設計活動。
(1)問題為導向活動。用6W(What 什么、Where哪里、Why為什么、Who 誰、When何時、How怎么辦)方法挖掘STEAM主題活動相關問題,并進行價值篩選。
(2)項目為導向活動。項目為導向的活動需要經歷“發現問題—做計劃—畫圖紙—選擇材料—制作并測試—記錄并分享—項目報告”一系列的過程。
三、環境創設
1.大社區環境(10千米以內環境圈)
自然環境資源:幼兒園周邊的綠地、公園、河流等。各種類型的公共場所:菜市場、醫院、動物園、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新能源充電站、實驗室、地鐵、污水處理廠、汽車制造廠等。
2.小社區資源
物質環境:超市、社區醫院、健身場所、學校等。人文資源:社區內的醫生、軍人、工程師、專業學者、退休人員等。
3.幼兒園環境
(1)幼兒園環境資源:果樹、建筑等。(2)幼兒園STEAM空間打造:科學室、建構室、木工房、烹飪室、沙水區等。(3)班級STEAM環境:①心理環境,幼兒園、班級和家庭都要營造寬松、輕松、和諧的環境,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協助幼兒深入探索。②空間布局合理、方便幼兒參與環境共建。 ③在與材料互動中探索學習,材料要種類多、數量足、有層次(難易結合、簡繁結合、單一性和多功能性結合)。
四、家園共育
家庭為幼兒提供了真實的生活現場,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獲得真實的體驗,豐富生活經驗。家庭資源作為幼兒課程開展的有效載體,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家庭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家園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
STEAM家園共育要注意以下原則:樹立正確的課程資源觀,深刻理解家園共育的意義;了解家庭資源的內涵,注重收集和整理,建立本班的家庭資源庫;合理規劃家庭資源,深度思考家庭資源的運用類型和方式;尊重家長的合作需求,以“自愿”“量力”為原則,合理開發和運用;學會傾聽和理解,以平等的身份進行家園對話,構建共生家園合作。
幼兒園教育是培根教育,幼兒園STEAM主題教育活動從幼兒真實生活出發,構建主題活動內容,強調幼兒自主性、體驗性、探究性,同時充分利用幼兒園、家庭、社區教育資源,培養幼兒的發展核心素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幼兒能以綜合的、實踐的、合作的、創新的眼光認識世界,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