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元海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實現教育公平與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借助大數據及相關分析技術推動中學德育工作創新,以學生習慣養成為切入點,從德育內容、德育渠道、德育平臺等方面對德育工作進行重塑和革新,構建常態化育人模式,有助于規范中學生行為習慣,提升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實現理想信念教育的齊抓共管和學生個性化成長。
中學教育以德為先,學校德育聚焦于解決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理想情操、意志品德等問題?;趯W校生成的德育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出的更多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可視化呈現,將成為變革中學德育方式和方法的重要引擎。
以德育大數據平臺中的數據驅動中學德育從隱性走向顯性、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靜態走向實時動態,不僅豐富了中學德育的內涵和內容,更拓展了德育的邊界,為學生成長提供了立體化、個性化、精準化的育人模式,推動學校德育全員化、常態化、長效化開展。
一、大數據平臺拓展德育內涵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各種數據信息的融通整合創造了條件,也對德育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德育平臺,改變傳統平臺單一、靜態化的傳播管理模式成為新時期德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大數據平臺的運用改變了中學德育單一化、扁平化的現狀,德育內容不僅包含傳統的文字、語音,還有圖片、視頻等,通過多模態數據將多元、立體的德育內容可視化呈現,將有效提升德育的效能。
1.大數據平臺豐富德育內容,德育格局更高遠
學校通過將傳統德育內容與新時期的價值觀念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模態數據豐富中學德育內容,提升中學生的接受度,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實踐;通過對學生德育數據整體分析和預測,開發與學生發展階段相契合的德育活動,在教育引導、實踐養成中,堅持德育工作“以人為本”,實現德育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憂、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壓的遠大格局。
2.大數據平臺銜接德育斷層,德育渠道更暢通
德育不是“孤島”教育,而是全員教育。在序列化德育實施進程中,依托大數據平臺加強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的相互融合,拓寬學校德育渠道,構建立體化德育網絡。當前,中學德育工作借助微信群、QQ群、工作群等社交軟件,實現學校部門的全員參與和家校溝通。我校在數字化校園局域網的基礎上,建立了校園微信公眾號平臺,及時呈現教育活動,分享師生成長快樂的訊息,實現家校教育資源在線共享,打通了“家—?!钡牡掠畔⑶馈Mㄟ^德育大數據平臺,實現不同年級學生基礎信息數據與德育數據的互通共享、持續記錄,進而實現學生德育信息在“學前—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高效流動,助推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實現。
3.大數據平臺牽手家校共育,德育互動更有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引領下,在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家校合作成為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舉措。家校協同育人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改革實踐,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推進家庭學校共同育人”,凸顯家校協同育人的重要戰略地位。“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形成廣泛共識和協調行動,更離不開家校協同育人的教育實踐。在大數據平臺下,家長不再是學校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而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參與者、合作者和評價者。
二、大數據創新德育評價
大數據所具有的獨特思維、先進理念和超強技術為學校德育的革新與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從2017年起,作為大數據背景下打造多元化德育平臺的一次嘗試,我校與企業聯合開發了“悅習慣”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評價平臺。平臺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學生日常習慣培養的“痛點”出發,建立學生發展指導體系,通過挖掘、分析學生的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習慣、學習習慣、運動習慣、思維習慣和心理習慣等數據,通過可視化呈現結果,走向數據驅動的德育評價,實現了學校德育育人主體多元化、評價維度多元化、學生發展科學化。
1.育人主體多元化
和傳統“以教師為育人主體”的德育模式相比,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評價平臺積極打造“學生—家長—教師—學?!鐣倍嘣黧w參與的德育體系。在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德育工作中,教師、家長、學生本人以及家庭、社會都能參與育人過程,真正實現全員育人,消除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育人鴻溝,解決由于不同育人主體間的思維局限性而造成的資源割裂問題,重構學校及教師在德育中的角色定位,推動學校德育從“管理”走向“治理”。
2.德育評價維度多元化
在評價維度上,“悅習慣”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評價平臺著眼于學生在道德、心理、學業、生活、生涯等多維度的評價和綜合發展。教師端可以點評學生在校學習、品德、作息、勞動等情況,家長端可以以打卡式記錄涉及學生學習、生活、交往、運動、心理等方面的行為習慣養成路徑。利用教師、家長兩端的數據,實現信息互通,生成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多維度評價和過程性評價。
在評價方式上,對學生德育大數據進行分析,探索中學生的思想行為表現與成長的規律,堅持結果評價與增值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價與特色評價相結合、外部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提煉出學生的典型行為模式,實現德育評價的科學化與精準化。同時,通過大數據匯聚、分析德育數據,對需要被關注的學生給出適宜、適時教化及干涉。
3.學生發展科學化
根據平臺匯總的學生德育大數據來看,一方面,德育大數據驅動了學生發展的個性化,教師可以對學生個體發展的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和比較和跟蹤,了解不同學生的思想動態、行為方式和道德認知,診斷和洞察學生個體真實的道德困惑和道德需求,開展基于數據的個性化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學生群體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學生學業成績提升的影響是正面的,學生在寒暑假的作業完成情況上,數量、質量以及學習效果都有了顯著提升,德育育人實效進一步得到印證和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