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君
“雙新”(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教育改革,是一個系統化的改革舉措,包括新課程方案、新課程標準、新教材、新教學方式、新評價和新高考等方面。“雙新”的全面實施,對未來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目標。面對“雙新”政策、高考改革以及學生現狀,高中美術課堂教學如何守正創新?
一、踐行“雙新”理念,優化課堂教學
面對“雙新”改革,當務之急是踐行“雙新”理念,優化課堂教學。作為高中一線美術教師,必須研讀課程標準教材、梳理學習內容、堅持目標導向。
以兩個小時的速寫命題創作課堂為例:首先,對單個人物的刻畫能力考核學生的基礎,決定主體畫面;其次,速寫創作的草圖質量決定創作思路;再次,構圖必須要以美術鑒賞為范圍。例如,教師通過組織名畫臨摹《夯歌》課堂學習活動,講解美術作品資料,學生真實速寫體驗,在欣賞、了解、創作、展示四個層次活動中感受速寫之美。學生在這種遷移和運用中強化了學科知識在“做中學” 和“學中做”的互化過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面對“雙新”改革和新高考,美術教師在設計課程的時候,要注重因材施教,有趣味性地把知識作縱橫引申、擴展,實事求是地踐行“雙新”理念,優化課堂教學。
二、統整教材內容,建網格知識鏈
“雙新”背景下美術課堂學習不能僅限于知識單元、內容單元,而是要求整體性、連貫性、系統性學習。因此,教師要嘗試將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統整,打通教材的邊界、學科的邊界,在學習的大概念引領下構建大單元教學,構建網格知識鏈。
高中《美術鑒賞》必修共有六單元,第一單元共分兩個主題:美術鑒賞的意義,美術鑒賞的過程和方法。教師在“什么是美術鑒賞?美術鑒賞的意義?”的引領下,根據本單元學習目標,優化美術課堂實效性,主動打破教材單元邊界,進行大單元有效統整,在單元教學實施中進行橫向貫通,同時縱向推進,實行網格化研讀,整合、對比重要的知識點,幫助提升美術學科聯網式學習素養。
例如對于第三單元主題二的浮雕作品《人民英雄紀念碑》,可同時結合第六單元主題二的內容“時代與變革——為人生而藝術”進行授課。課堂上教師緊密圍繞著圖像識讀、文化歷史等核心素養,引導學生主動探尋浮雕作品創作的時代意義等知識。通過整合與單元大概念相關的學習內容,一方面按照學習大綱循序漸進,另一方面又縱向貫穿后面單元的部分知識,讓學生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又時刻在復習的舊知識,無形之中形成了牢固的網格知識鏈。這也體現了在“雙新”背景下,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隨機應變,以及人性化的教學理念。
三、圍繞核心素養, 推進學科育人
“雙新”背景下的高中美術課堂要把育人功能放在第一位,也就是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上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滲透到高中美術學科教學的各個環節。
以速寫創作為例,《白蛇傳》是關良先生的中國畫作品,用筆強調生動有趣,人體比例不拘一格,人物特征明顯。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繪畫創作形式,提取《白蛇傳》的人物形象,引申出更為豐富、切合自身體驗的新作品,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力,引發聯想再創作,也讓學生通過不同的作品表達自己追求美好的愿望,追求正義的品質。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美術課堂活動的育人價值。
四、巧用師資力量,多畫種協作互補
在“雙新”的背景下,美術教師教研之路需要砥礪前行、大膽創新,為優質的未來美術課堂賦能。因此,立足不同專業模塊融合,引導深度學習,在未來美術新課堂運用中顯得尤為重要。所謂不同專業融合,正如筆者撰寫的《多畫種協作模式下的高中色彩畫教學探索》一文中提到:巧用師資力量,多畫種協作互補。不同專業、不同畫種的師資力量充分融合、齊頭并進、共同提升、深挖各專業的育人價值,全方位孕育學科核心素養。
在實施新課程新教材的高中美術課堂教學,在課題專家指導下,根據“雙新”的要求,我校色彩教學中,教師立足于本畫種又融合兄弟畫種,巧用本校優勢師資,激發專業特長,齊心協力研討,大膽嘗試,筆者主持開展了四個水彩畫與油畫、國畫、雕塑等不同專業融合的成功課例。
在“雙新”改革背景下,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緊扣學科特點,落實學科育人方針,積極適應當下政策及美術高考變化大趨勢,把握課堂教學新思維,實現課堂多元創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