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小雯:老師,您好,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無比煩惱。最近學校組織拔河比賽,我班和另外一個班比。我班獲勝了,但我們不僅不開心,還很生氣。因為連續兩場比賽,對方都故意松手,導致我班同學全部都摔倒了,還有人受了傷。我想為班級討個公道,就去找他們理論,結果反被他們班主任教訓了一頓。我越想越不服氣,就發了一條朋友圈譴責他們。誰知道那個班的班主任又以此找到我的班主任告狀。我的班主任批評了我,還讓我向他們道歉。老師,我真的好委屈,我為班級打抱不平,有錯嗎?
知心老師:小雯,你好,你在痛苦、迷茫和無助的時候想到向老師求助,這一點你做得非常好。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人都是深陷在自己的問題中,苦苦找不到出路,結果讓問題更加嚴重。任何時候,主動求助都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它可以讓你跳出問題本身,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思考,從而看清、解決問題。
從你的表述來看,你覺得自己發朋友圈譴責他們,是在為班級打抱不平。就這一點,老師想先和你聊一聊。看得出來,你是一個有正義感的孩子,想為班級那些受傷的學生討回公道。雖然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發朋友圈的行為卻不妥當,因為你的公開譴責,不僅不利于問題的解決,還把矛盾激化了。從這一點來說,班主任讓你向對方道歉,雖然你無法接受,但這也是把影響降低,有效解決問題和維護班級形象的有效方式。
再回過頭來,我想請你好好思考一下:你發朋友圈是想解決問題,還是發泄情緒呢?之所以這樣問,實在是老師覺得你可能更多的是想發泄自己心中的情緒。你覺得對方在拔河的時候一起放手,導致你們全體摔倒是故意的。在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下,你便覺得你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因為你們是受害者,你們在為自己維權。
暫且放下對方是不是故意的不說,如果你們對比賽中的任何問題有異議、要維權,和對方當面理論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以澄清事實、提出訴求、解決問題為目的,以心平氣和為前提。如果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那你們可以把事情反映給班主任或裁判,如果裁判的解決方案你們不接受,可以反映給學校。總之,維權要通過正當的途徑和方式,合情、合理、合法,這才是真正的維權。
所以小雯,打抱不平是好事,但做好事也要有規則、講方式,那就是法治。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以維權的名義去侵害別人的權益。
最后,還想問你一個問題:是什么讓你如此篤定對方一定是故意松手的呢?既然是拔河比賽,誰都想贏,即使是松了手,我想也不一定是故意的,你說呢?所以,與同學相處,多一些寬容和理解,你就會收獲更多,想通了,你就比別人多了幾分成長。
希望我的回復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