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青
為扎實推進深圳市寶安區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幫扶汕頭市龍湖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實現教育優質資源均衡發展,促進教科研優質成果共享共用,提升教師教科研水平,2022年秋季學期以來,深圳市寶安區駐汕頭市龍湖區支教隊詒銘小組根據外砂片區實際情況,貫徹結對政策要求,對標對表任務清單,搭建片區聯合教研平臺,既幫助片區教師提升了專業水平,又促進了支教隊成員自我專業能力的提升。
走訪調研,了解學校及教師所需
外砂片區原屬于農村地區,位于汕頭市龍湖區城鄉結合部。支教隊成員入駐詒銘小學后,對片區學校進行實地走訪調研,了解學校、教師所需所想。外砂片區共有15所小學,學校規模極不均衡,蓬中華僑小學及詒銘小學兩所學校學生上千人,其余學校規模均較小,有的學校甚至全校只有5個班,沒有平行班,無法開展同校同級同備課組的教研活動。由于學校規模小,教師周課時量普遍較大,即使平時區里有教研活動,教師也很難調出時間外出學習,導致教師參與教研的機會很少,教師專業發展受限。
制訂方案,推進片區聯合教研
寶安駐龍湖支教隊共有成員15名,其中區教研員1名,區級以上名師2名,高級教師5名,研究生學歷3人,學科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音樂、體育、心理及美術等學科,可以說是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教師團隊。
根據龍湖、寶安雙方的即時需求和優勢資源,精準尋找幫扶切入口。經過三次線上研討后,我們支教團隊制訂了“關注教師專業成長”“家校共建”“思維導圖開展學科教學”“學生全面發展”四大幫扶主題,以“訂單式菜單式聯動項目”的形式推動問題解決,形成“一拖N”片區送課送教進校聯合教研模式。即以較大的一所學校詒銘小學為核心,帶動周邊多所較小學校,支教教師進校送課送教,免去當地教師舟車勞頓之苦,讓他們在本校或周邊學校就能聽到好課優課,吸收先進教學理念,參與教學研討活動,從而組成外砂片區教研共同體,解決了小體量學校教師專業成長之困。
系列活動1圍繞“關注教師專業成長”主題開展,2023年2月至3月底完成,送課20節,覆蓋外砂片區大多數學校,寶安支教隊有意愿上課的教師參加。
系列活動2圍繞“家校共建”主題開展,2023年4月份完成,主要由寶安區家庭教育教研員涂南萍及心理教師由向田負責。
系列活動3圍繞“思維導圖”主題開展教學研討,2023年4月至5月完成,以語數英三大主科為主。
系列活動4圍繞“學生全面發展”主題開展,結合慶祝“六一”兒童節完成,以音體美術科教師為主。
適時調整,確保片區教研取得實效
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詒銘小組四位支教教師嘗試“組團式”送課進校,四位教師同時送課,前兩節課時段在同一學校同時送兩節公開課,第三節課分學科集中進行評課研討活動。幾次送課后,發現這種“組團式”雖然形式上轟轟烈烈、場面上熱熱鬧鬧,但由于學校規模小,教師數量少,三四位不同學科的支教教師同時開課,而其他班級還需安排教師上課,導致部分教師無法全程參與本學科的送課及教研活動,收效不大。
第二學期,我們對送課送教進校方案進行調整,改“組團式”送課方式為分學科“一次一人,一人半天,送課+微講座”的形式,同學科教師全員、全程參與送課教研活動,其他學科教師正常上課。經過一輪嘗試,這種方式得到當地領導和一線教師的認可與好評。
由于詒銘小組四位支教教師的力量有限,為充分發揮整個寶安支教隊教師資源,實現外砂片區學校均衡發展,我們把活動推廣到全體支教隊員參與,再次嘗試“菜單式”送課送教到校。首先,收集支教隊每一位隊員的特長特點,列出每一位隊員所教學科、擅長的課題、研究的方向,制成表格,再把這些具體情況發送到外砂片區每一位校長手中。校長及教師根據學校所需及支教教師的特點“點餐”,把選中的學科及教師姓名發給具體負責人,由其聯系相應支教教師,確定具體時間及上課內容,每周制成一張送課送教安排表,爭取每一次活動都更有針對性。
例如,第6周及第7周的課及微講座均圍繞主題“關注教師專業成長”開展。有教研課《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小數的意義》《從不同角度畫物體》《A wolf or a sheep?》等,也有微講座《“構建學習任務群,加強課程內容整合”探索》《從備課角度談教師專業發展》《青年教師成長之路——且思且行心向遠方》等。
片區聯合教研活動既有家校溝通講座、班主任培訓、贈書活動,又有課例展示、學科專題講座,也有學科思維導圖應用的專項教學研討活動,還有師生剪紙藝術作品展等,形式多樣,在外砂掀起了一股聚焦教學、潛心課堂的教研高潮。送教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不斷提升,深度推進了片區聯合教研,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幫助。
一個學年下來,支教團隊共舉辦外砂片區聯合教研活動25場,公開課、教研課共24節,專題微講座共19場,獲得了支教當地的認可與好評。
深度融合,樹立兩地教育良好形象
詒銘小學有2位全科實習教師及3位新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支教教師負責學校“傳幫帶”青藍工程的工作,一學年下來,共聽新教師推門課24節,上常規示范課24節,采用師徒同上一節課模式,手把手幫助實習教師及新教師站穩講臺。此外,輔導片區青年教師及學生參加各級各項評比,據統計,青年教師在區教學比武中獲區二等獎2次,學生獲區級一等獎2次,二等獎2次。
詒銘小組支教教師與當地專家、領導及一線教師一起研究課題,合作撰寫學術論文3篇,其中2篇已發表。以支教學校名義參加區級競賽,獲區一等獎1次,二等獎2次,參加跨省市區教研活動5次,向外界發出了寶安龍湖教育好聲音,宣傳了寶安龍湖教育,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我。
反思與建議
2022—2023學年是深圳市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幫扶汕頭市基礎教育的第一年,根據一年來的幫扶經驗,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支教教師要抱著互相學習的態度,以謙虛的方式與受援地溝通,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后提出建議或方案,使工作開展更有效。目前支教時間多為一年,而教育成果及教科研工作的成果顯現具有滯后性,因此,建議支教時間可以適當延長。支教教師全職融入當地學校的重點工作是提升教育的軟實力,但學校辦學經費有限,硬件相對落后,影響教育高質量發展,因此,建議深圳對口幫扶汕頭前方指揮部統籌協調政府、財政及社會資源,募集資金幫助當地學校提升硬件水平。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