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比绾握_處理生活與課程之間的關系是現代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議題。隨著生物核心素養的提出與落實,傳統的教育策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開拓創新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生活化教學似乎成為高中生物教學新的發展方向。生活化教學策略與傳統應試理念中的“唯分論”不同,更強調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符合生物這門自然科學的內在規律,在優化教學模式、降低教學難度的同時,充分著眼學生的未來發展,將生物學科的育人價值進行最大化呈現。基于此,作為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師,應當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生物化教學的意義、應當遵循的原則以及具體的實踐路徑方面,致力于讓生活化教學模式與生物學科深度融合,在實踐過程中發揮奇效。
一、生活化教學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積極影響
(一)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高中階段,生物課程的難度增大,抽象性較強,給不少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不小的阻礙。理解是學習與吸收知識的第一步,如果學生無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理解所學知識、緊跟教師的步伐,那么學習效率與成果很可能因為理解的“延后性”而備受阻礙。而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物學科的抽象性,讓學生能夠基于實際的生活情境,結合具體的生活經驗展開學習活動。不僅如此,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還為學生搭建起一條溝通抽象與具象的橋梁,讓學生的抽象思維得以發展,為未來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順應當前的高考趨勢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側重點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傳統的應試策略雖然能夠達到高考的基本要求,但是無法讓學生在高考中出類拔萃、取得理想的成績。比起知識點的背記,新高考題型更具有靈活性,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與實踐應用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很多學生在考場上依然固守成規,難以應對靈活多變的題型,而生活化的教學策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首先“生活+生物”本就是一種教學創新,在課堂實踐活動中給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幫助學生避免了僵化思維的產生,實現了從“為了應試而學習”到“為了探究而學習”的轉變。其次,生活可以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當生物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時,學生能夠從生活中學知識,也能夠在生活中用知識,實踐應用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在迎戰高考時更能發揮深度學習的優勢,以扎實的基礎與靈活的思維應對考試內容的新變化。
(三)符合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
教育教學不應當固守成規,每個時期都有合適的教育理念,但不是所有教育理念都能與每一個時代相適應。當前,國家與社會對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因此生物教學應當順應這一人才需求趨勢,彰顯時代特色,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社會競爭力的新型人才。在教學實踐中,將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運用在生物教學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真正內化成為自己的實踐經驗,培養綜合能力,用知識武裝自己,讓生物學習的目的不是止步于高考考場,而是隨著學生的成長實現不斷深化。
二、生活化教學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人本化原則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重視,深入每一位教育教學者的心里,烙印在每一次教學活動中。因此,在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運用過程中,生物教師應當秉持人本化原則,始終保持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合理設計與思考,讓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具體學情與思維發展規律,讓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降低教學難度而非讓教學活動變得更復雜。與此同時,在生物知識與生活情境的結合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思考二者的切適性與融合度,而是在思考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的基礎上,選取學生熟悉且容易理解的具體事例,推動教學效率顯著提升。
(二)多樣性原則
生物學科作為一門來源于生活的自然科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聯系性,在不少情況下,一個具體的生物知識可能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反映。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選擇生活案例應當遵循多樣性原則,避免案例重復、冗雜,保障生活案例選取呈現“多而精”的特點。這里的“多”所指的并非數量多,而是涵蓋面廣,當不同的生活案例輔助學生學習同一個知識點時,不僅能夠讓學生從多個方面深化理解,還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廣泛運用。所謂“精”既是指精簡,又是指精髓。教師所選的生活案例不能過于復雜,給學生的學習造成新的困難,而是能夠簡短、精準地與所學內容相呼應,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如此,教師所挑選的生活案例不能太過于隨意,而應進行層層篩選,確保每一個案例的選擇都有價值、有意義,從而取得理想化的教學成效。
(三)實踐性原則
只有形成“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學習閉環,生活化教學的意義才能得以凸顯。然而,不少生物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時,只做到“從生活中來”,并沒有做到“到生活中去”,導致生活化教學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诖耍诮虒W設計與實踐中,教師應當遵循實踐性原則,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后作業,都要為學生留出一定的實踐空間,布置一些具體的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夯實學習內容、檢驗學習成果,樹立“生物學習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的思想,學會留意生活中的生物知識,并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實踐活動中的問題。
三、生活化教學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實踐路徑
(一)以生活場景為基點,做好課前導入工作
課前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整節課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前導入,并利用科學路徑進行合理設計。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不少教師喜歡開門見山地揭示教學主要內容,容易使課堂形成緊張的氣氛,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诖?,教師可以以生活場景為基點設計課前導入工作,讓所學知識更具有親和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以“核酸”這一知識點的教學為例,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多學生喜歡觀看刑偵劇和法治節目。在這些影視作品中,經常會涉及利用DNA掌握犯罪嫌疑人信息的內容,而在親子關系鑒定、自然災害遇難者家屬的認親中,DNA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師可以以此為基點,做好課前導入工作,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生物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其探索精神。學生迫切地想知道DNA究竟是什么,為什么用途如此之廣,同時對核酸是什么物質這一問題心存疑惑,而這些疑惑與好奇就成了學習最好的驅動力。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從學生平時的生活出發,讓課前導入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學到“蛋白質”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早飯入手進行課前導入,詢問學生早飯吃了哪些食物,通過調查發現,班級中很多學生的早飯都包含雞蛋和牛奶。而當教師問起為什么要吃這兩種食物時,大部分學生并不能給出準確的答案,只能模糊地回答“家長說這樣吃有營養。”“書上說雞蛋和牛奶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边@時,教師就可以娓娓道來雞蛋與牛奶中共同具有的營養物質——蛋白質,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無處不在,不僅來源于生活,還能指導健康生活。
(二)以生活常識為設問,靈活設計課堂提問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提問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既能夠承上啟下,讓教學設計更具有邏輯性,流暢地展開,又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活動中的重難點。然而,很多學生都對課堂提問存在畏難情緒,有時由于問題難度較大還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阻礙教學進度的順利推進。基于此,教師問題設計時可以圍繞生活常識展開,實現課堂設問的靈活發展,這樣的問題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聯,既能夠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思考創設具體情境,搭建可以攀登的階梯。
以高中生物“酶的特性”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常識向學生提出問題:“加酶洗衣粉是在溫水、冷水還是熱水中的洗滌效果最好?”有過洗衣服經驗的學生都知道加酶洗衣粉在溫水中的效果最佳,但是卻不知道原理,而通過本課所學知識,學生可以深入思考,這一問題比較的是酶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活性變化,自變量是溫度,洗衣粉中的酶在冷水中其活性受到抑制,隨著溫度的升高其活性增強,超過最適溫度后,隨著溫度的升高活性降低,高溫使酶的空間結構改變而變性.因此加酶洗衣粉在溫水中比在冷水和熱水中的洗滌效果更好,說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這一問題的設計不僅讓學生落實了所學知識,還讓學生活學活用,解釋了生活常識背后的生物知識。
(三)以信息手段為輔助,科學創設教學情境
生物學科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生物教學需要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然而很多時候在課堂教學中僅憑教師的描述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無法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事例相結合?;诖耍處熆梢越柚畔⒓夹g,讓生活情境直接呈現在學生眼前,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科學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
以高中生物“光合色素”的教學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看到樹葉的顏色變化,然而由于這些變化是緩慢進行的,所以很多時候并不會引人注意。基于此,教師可以從學校花壇中的植物變化入手,借助多媒體設備,將花壇中植物的變化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設備定期為學生展示當前的熱點話題,提取新聞事件中的生物知識,加深學生的認識。
(四)以生活資源為作業,推動教學成功優化
實踐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最優路徑,也是生活化教學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生物作業設計中,書面作業占據絕大多數的內容,然而這些作業內容往往呈現出重復性與機械性,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發展?;诖?,教師可以適當轉變作業形式,將生活資源作為作業素材,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知識、開拓創新,實現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
以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教學為例,完成具體的教學內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大棚栽培或溫室栽培在實際生產應用中能夠運用哪些方法提高光能的利用率”這一課題進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小組分工,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調查、組內探討等探尋答案,再將具體內容制作成PPT進行課堂展示。生活化的課后作業不僅推動了學習的深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應用能力的顯著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學策略作為順應教育發展的優秀策略,在教學活動中得到了充分應用。要想讓生活化教學策略真正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奇效,教師應當正確認識這一教學策略的積極意義,在課程設計中遵循人本化原則、多樣性原則以及趣味性原則,在課前導入、課堂提問、教學過程以及課后作業的多個環節融入生活元素,讓生活情境成為可供學生攀登的學習支架,讓高中生物課堂綻放新的光彩。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