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生
日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圍繞高質量發展課題,聚焦企業“急難愁盼”,提出38條具體舉措。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馮克金就此解讀說:“《措施》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五個著力。”
首先是著力營造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措施》提出,引導社會正確認識民營經濟的重大貢獻和重要作用,及時回應關切、打消顧慮;持續完善與民營企業溝通交流機制,包括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家懇談會。
《措施》著力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安徽正制定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的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清單、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清單、完全使用者付費的特許經營項目清單等“三個清單”。同時明確,除法律法規和國家另有規定外,不得額外對民間投資主體設置準入條件。在法治環境上,落實“政法機關依法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工作制度等。圍繞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鼓勵公職人員依法依規、積極主動服務企業,強化政策溝通和預期引導。
《措施》著力強化民營企業要素保障。安徽將建立“3個70%”要素保障機制,即支持民營企業融資,其中政府性引導基金投向民營企業的占比70%左右;保障用地需求,統籌全省新增建設用地、存量建設用地支持的民間投資項目比重達70%左右;保障能耗需求,全省每年新增能耗支持的民間投資項目占全部項目比重達70%左右。在強化人才保障上,支持民營企業建設“研發飛地”,賦予民營企業職稱評審權等。
《措施》著力推動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圍繞轉型升級,安徽正實施民營龍頭企業倍增行動計劃,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的梯度培育體系。支持民營企業承擔國家及省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能力。鼓勵民營企業開展數字化共性技術研發,參與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應用創新。實施制造業綠色化改造,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建設一批綠色供給標桿項目。
著力促進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也是《措施》的著力點之一,明確加強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培養,制定安徽省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培養規劃,健全完善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傳幫帶”輔導制度。
近年來,安徽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22年,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56.4%的稅收、60.9%的GDP、70.4%的發明專利授權量、8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93%的企業數。截至2022年底,安徽全省民營企業達199.6萬戶,較2012年增長5.6倍;個體工商戶達503.6萬戶,較2012年增長2.3倍。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1-9月,安徽全省民營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勢頭,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0.8%;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向好,全省民間投資增速轉正、增長0.9%;民營企業數量持續增加,截至9月底,安徽全省民營企業達217.5萬戶,增長12.3%。(來源:中華工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