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中職學生參加“3+證書”高職高考,也能讀大學、讀本科。本文以電子專業學生作研究對象,以電子專業基礎技能課《電子技術基礎》為例,探索研究如何在此新形勢下,改革專業技能課程課堂教學,將考證考點與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融合,應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以典型項目和考證技能項目為載體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證書通過率,提高中職學生升學、就業的機會。
一、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的課證融通探索
每一個證書考核都有自己的考試大綱。就像各個專業課程一樣,它清晰地描述了該證書所涉及到的課程以及詳細的專業知識考核內容,知識重點難點,為考取證書的學生和輔導考證的專任教師提供學習與輔導的參考依據。
一門課程所涉及到的考證類型也并不是單一的。例如,電子專業的《電子技術基礎》課程,關聯到的證書就有《中級電工》、省中職技能證書《電子》證書。目前,各專業課程之間雖然存在知識鏈的關聯關系,但是卻相對獨立,不能對標專業證書考核要求,導致學生課證知識鏈斷缺或者重復冗余,嚴重教學影響學生專業學習成效。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實現了以下探索。
1.探索實現專業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課證融通
統籌規劃,對標考證大綱、考點,確定考證課相關課程的課證融通的教學計劃與實訓項目。整個專業一盤棋,實現課證知識體系的有效連接與內容整合。
由教研組牽頭,帶考證的老師細致研究專業相關證書所涉及到的科目和相關技能考核點,將這些考點分享給相關課程的任教老師。相關任課教師針對相關技能考點,對標考證要求整合授課計劃和項目考核標準,設計符合課證知識體系有效融通的實施性教學計劃和實訓項目計劃。最后教研組集體討論修改完善,實現專業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課證融通。
如《中級電工》考證的技能考核項目設涉及的課程就有《電子技術基礎》等四門主要專業課程。一門功課所設計的證書也有可能不只一個,例如《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直接關聯的證書就有兩個。如果不通過融通,各自為教,會使專業教學缺乏方向性引領。
通過研討課證融通之后,有效的將考證涉及的考核項目融入到各個專業科目的實訓項目學習中去,使老師教學有側重,學生學習有目標,大大提高了學生相關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專業系統技能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相關專業任課教師對最新的考證考點和技能要求有深入的了解,也便于將考證知識點作為知識重點要點,融入到專業課的課堂學習中去,實現專業考證關聯理論和技能點知識體系的融通。
2.探索實現具體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課證融通
制定好考證相關課程的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之后,如何將計劃真正的落地,實現具體專業課程的課證融通是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就《電子技術基礎》課程而言,兩個關聯證書包含到的考證技能考核項目就有7個。兩個證書的考核項目各有異同,也有部分的重復。在具體的技能項目實訓教學中,必須融合異同,整合項目內容,將考核項目作為重點、要點融合到各個章節的實訓項目中去。這樣既尊重原課程知識結構設計,又能實現課證融通。
3.實現學習評價與教學評價的課證融通
各個證書的考核標準同樣是各有異同。為了讓學生提前了解考證考核方式和評分標準,提前備戰考證,可以將考證考核標準融合到學生的專業課程技能學習評價考核中去。例如,我們在探索《電子技術基礎》的課證融通的過程中,電子技能項目的實訓評價標準就直接對標考證標準,實訓過程按照實際考證要求去考核。學生既明確了該怎么做,什么不該做,怎么做會更好,又有了備考實戰的經驗,達到有的放矢。
教學評價也必須改變原來的、單一的以考證課負責老師考證通過率為唯一標準的單面考核的模式。建立課證融通的具體分項考核標準,寫進專業教學教育評價中去,鞭策和激勵專任教師參與到課證融通的教學實踐中去。定期分析學習情況,歸因,改進學習評價和教學評價,實現課證融通的教學評價和教學改進,有效促進課證融通的良性發展。
二、信息化、項目化融入教學的課證融通探索
將信息化融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探索課證融通的新路徑:
信息化融入課證融通,實現教學考證資源共享,方便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高教學成效。
我們建設對標考證要求和原課程大綱要求的《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線上課程,將考證技能項目的關聯理論知識點實現碎片到具體項目整體的融合。建立線上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方便新任課教師獲取對標的教學資源,考證題庫資源,解決新教師對考證教學積累匱乏、老教師豐富的經驗又難以復制導致教學成效低的問題,也方便學生課前學習實訓項目操作過程和構建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成效。
信息化融入項目教學的課證融通,解決項目實訓受限于空間、時間和耗材成本的問題。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以信息化的方式將項目分成若干任務點,以任務驅動學生的項目學習與實施。應用信息化的方式既解決了學生項目學習受限于空間、時間和耗材成本限制的問題,又能實時監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效果。
例如,“路燈控制電路”項目,我們將其分成了原理分析、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等五個任務點。工作原理分析與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任務點,通過線上微課突破,小測試來考核監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習不受時空限制。電路安裝先通過仿真軟件模擬安裝,在實戰操作中突破電路安裝的出錯率高、耗材成本高的問題。全過程的信息化、項目化課證融通教學方式,為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提供有力的依據。
三、成果綜述
通過3+證書制度下《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基于“信息化、項目教學”的課證融通探索與實踐,我們建設了一個課證融通的《電子技術基礎》項目教學的信息化平臺,為課程教學創建信息化基礎;設計融合考證內容與考證考核標準的典型學習項目,通過實踐凝練出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為其它專業技能課的課證融通提供借鑒樣本,有效促進本專業教師的教學改革與課證融通;為專任教師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改革傳統的教材、教法,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推動“信息化、項目”教學實施,為實現課證融通提供實踐參考。
【注:本文系2023年廣州市增城區職業技術學校校本課題“3+證書高考制度下《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基于‘信息化+項目教學的課證融通探索與實踐”(ZCZX202315)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