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杏梅
新課改推行以后,學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小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提升,能夠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聽說能力思維訓練所運用的教學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師應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開展英語思維訓練,讓學生通過思維訓練提高自身的英語聽說水平。
一、全英文教學,營造氛圍
語言的使用需要有一個特定的環境和氛圍,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全英文授課的方式,增加學生的英語聽說機會。在無形之中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說”英語的環境,使學生能夠在耳濡目染之下受到教師的影響,進而形成英語聽說習慣,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如教師可以用英文開始課程:Class begin, open your books, turn to page...此時教師應當注意,小學階段的學生因為受到詞匯量、語法知識等局限往往很難立刻領會教師所表達的內容,教師應當在英文講授過程中配合恰當的手勢和適當的教具來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融入全英課堂之中。學生經過長期的學習,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全英文教學方式,更好地按照教師的指導完成英語聽說練習,從而提升英語聽說能力。
二、小組競賽,創造聽說機會
在課堂上開展小組朗讀競賽、單詞識記比賽活動等,在增強學生閱讀水平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體做法是在每節英語課上抽取5分鐘的時間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每組隨機選出一個代表朗讀上節課的內容,朗讀錯誤或者不會朗讀的內容,以全班齊讀的方式傳輸給朗讀代表,并扣除代表所在組內積分;若朗讀代表在閱讀過程中沒有出現失誤,則為代表所在小組增加積分。在一單元結束之后進行隨機朗讀比賽,每個學生都需要認真準備,比賽結束之后,全班進行不記名投票,評選“英語朗讀最佳選手”以及“英語閱讀最佳小組”。學生可以在競賽中尋找成功的快樂,感受英語朗讀的魅力,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激發英語學習的興趣。
三、創建口語交流情境
教師應當開展思維教學,豐富思維教學的訓練方式,增強學生的聽說能力。將書本上靜止的內容與生活中的事例相結合,創建學習情境并要求學生在情境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建一個Super market的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在特定情境之下喚醒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記憶,讓學生能夠更加自如地按照教學題材的要求完成語言的表達與傳輸,充分展現學生自身能力,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讓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
英語中的聽與說是一個理解和口頭闡述的基本交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演繹,為課文內容輔之相關音樂,開展情景教學,通過英語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學生可以在“真實情景”中把課堂上的英語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如在學習完表示動物的詞之后以設計以下活動情景:讓學生與朋友開“寵物店”,教師發給各組dog、pig、cat三種小動物卡片,學生自主組合小動物類型辦理“寵物店”。隨后學生可以到各個“寵物店”去購買自己喜愛的“小寵物”,店主和顧客之間圍繞“What is your favourite animal?”“I like pig/cat.”等進行延展性的交流,除此之外店主需要模仿店內售賣的小動物,顧客用英文回答正確才能獲得購買小動物的權利,否則,顧客只能去下一家店鋪購買。這樣模擬情景的交流方式不僅滿足了學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五、利用相關教具加強聽說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教具,能夠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色彩鮮艷的幻燈片或者一些動聽的英文歌曲,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更加專注認真地學習。依據教學內容播放一些英語短視頻或英語音頻,可以讓學生無需借助翻譯,通過試聽就可以達到理解語言內容的目的。同時,依據多媒體教學創設一定的情景,將生活中的交際場景轉接進課堂中,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英語交際創造條件。如在講述My family一課時,我根據教學內容查找了相關的歌曲并依據課本內容制作PPT,把學生自覺帶入課文的情景之中,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不僅有一定的畫面感,而且伴隨著輕快的音樂,將視覺與聽覺感受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