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敏俐
英語的學習素材基本上來源于語篇,而閱讀語篇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主要途徑,更是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和形成關鍵能力的必要手段。“雙減”背景下,教師應指導學生有效運用學習時間,努力讓他們達到課程標準的課外閱讀量要求。下面,我將結合本校英語科組的“自制立體繪本于高年級英語閱讀”校本研修實踐,探討其設計策略和實施途徑。
一、小學高年級英語課外閱讀現狀
受到詞匯量、語法、語感、閱讀量等方面的限制,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現代傳媒搶占了學生大量的閱讀時間;膚淺閱讀占主流;存在隨意閱讀行為。具體表現在全國各版本的教材話題和實際課外閱讀之間缺乏緊密連接;小學生缺乏經典英文作品的熏陶。
二、繪本教學與英語閱讀教學相融合的可能性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觀察到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學生對圖文并茂的英文繪本,特別是立體繪本十分感興趣,許多學生囫圇吞棗那樣也能把整本書閱讀完,還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反復翻看都意猶未盡。但對純文字的語篇閱讀興趣不濃,出于學業水平測試需要,學生們很多時候處于被動閱讀的狀態。張潔在《淺談自制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中提到自制繪本能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提出幾個自制英語繪本的方式,即“通過課前預習制作英語卡片”“將知識點編制成漫畫書”“閱讀后自制繪本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張曉慧《利用自制繪本促進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的策略探究》認為自制繪本的題材主要包括教材的思維延伸、校園生活的實踐以及鄉土特色靈感。文章把自制繪本分成初級、中級和高級階段。其中高級階段適合高年級學生,要求學生借助已有經驗獨立創造屬于自己繪本,有利于激發其創作欲望與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制作立體繪本運用于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概念、設計原則和實施策略
1.“自制立體繪本”的概念。在教學實踐中,制作立體繪本是在傳統平面繪本的基礎上,學生們利用紙張剪貼營造出立體化的空間,使得繪本更加生動形象。對于高年部學生無疑更具挑戰性,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吳晗說過“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自制立體繪本就是促進學生從閱讀學習到摘抄整理,進而寫作創造的提升過程,具有比較高的研究價值。課題組更認同,孩子們的閱讀活動尤其要突出童趣。形式有趣的讀書活動必然能夠引導絕大部分學生在閱讀的漫長旅程中不斷前行,不斷進步。
2.“自制立體繪本”的設計原則。(1)主題性原則。“教學設計與實施主要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活動,引導學生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進而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和策略,圍繞主題表達個人觀點和態度,解決真實問題,達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教育部,2022:49)同樣,立體繪本的設計也需要以每個教學模塊的核心話題展開創作。(2)趣味性原則。繪本話題的確立一般應從學生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視覺選取,采用多樣化、靈活性的語言框架結構進行創作,力求呈現輕松有趣的語篇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制作興趣。(3)語篇題材創作多樣性原則。在制作繪本時,對話、訪談、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歌曲、歌謠,韻文等都是合適的體裁。通過制作繪本,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
3.自制立體繪本的基本類型和實施策略。(1)“繪制平面繪本+文本”話題作業模式。此類作業有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繪畫部分,通過學生繪制創意圖畫來實現英語語篇的整體輸出,增加對語言內容的理解;二是學生經過思考,摘取本單元最值得記憶的學習內容做繪圖展示,形成學習心得。(2)“制作立體繪本+文本”話題作業模式。此作業是在英語教師、美術教師、有時候是信息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發揮想象,設計出立體的、栩栩如生的立體繪本,學生在理解語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按學生特長進行分工,比如(故事創編、繪圖、文本抄寫、畫面立體制作等)制作出屬于自己的英文故事書。(3)“制作實踐調查性立體繪本”話題作業模式。如在學習教科版五年級下冊“Safety”話題后,我們設計了下列作業;請觀察日常生活,除了課本提及的安全問題,你還可以向同學們提出哪些安全提議?該作業要求學生根據真實情況進行記錄,制作成繪本,并在組內交流。
四、“自制立體繪本”在高年級課外閱讀中的實效性思考
1.注重實踐應用,激活了思維與表達。在指導學生制作繪本時,課題組思考最多的是“是否搭建了足夠的課外閱讀框架?”“立體繪本制作這種呈現方式是不是貼近孩子們的實際學習能力”“孩子們的創編是不是貼近他們現實生活中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有沒有真實的交流意義?”應用課外閱讀資源是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學科素養為他們提供恰當的英語分級讀物。考慮到從閱讀到制作繪本,需要一定的時間,本校五、六年級每個學期根據相對應的學習模塊,為學生們提供難度相宜、拓寬閱讀視野的1-2篇純版英文課外閱讀篇目(以《美國國家地理學習》之英語分級讀物、《迪士尼英語》《新概念英語》為材料依據)。
2.促融合促理解,豐富了語言的綜和運用。(1)整合單元內知識。在教科版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的知識點有一定的側重。教師無論在新授課還是鞏固課階段都不可避免單獨呈現,但是通過提供課外語篇則是可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通過復述、創編、續寫等閱讀活動整合成一連串有效表達。(2)綜合單元外各話題。教材中每一單元都單獨存在。教師根據每個單元圍繞相對獨立的話題、目標語和語法知識展開教學活動。(3)立體整合各學科。綜合“制作繪本”,特別是“制作立體繪本”的模式可以發現,每個繪本制作包含了閱讀理解能力,英文創編能力,繪畫素養,書寫技能,動手能力,口頭表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同時更滲透了團結互助,習慣養成、守時守信等育人目標。而這些目標的達成,離不開其他學科的共同培養。
3.提升創新意識,有利激發持續的學習動機。現行教科版教材為我們提供了挖掘學生學習興趣的更多視覺,其可讀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加。更給予了課題組以信心為學生提供很好的課外閱讀資源給學生,布置更具操作性的繪本制作作業,讓他們在感覺愉悅中進行閱讀、寫作與創作,制作出一本本充滿童趣的屬于自己的英語書。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