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茜 劉敏 林思琪
以問題為引領,項目為支架的幼兒園STEAM木工活動是多學科的交叉式融合活動。本研究融合木工活動和STEAM教育理念的特點,助力教師實施STEAM木工活動。
一、凝練STEAM木工活動目標
培養STEAM素養是STEAM木工活動的總體目標,結合STEAM教育理念和木工活動的特點,圍繞知識、技能和學習品質,形成了一一對應的目標體系。
以《房子落成記》為例,在科學(S)層面,幼兒需要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相關力學知識等,能通過查詢、收集和整理信息,培養自身初步科學探究能力,表達自己的探索發現,并與同伴交流;在技術(T)層面,熟練使用常用工具,對材料進行簡單加工,掌握不同的鏈接方式;在工程(E)層面,幼兒能畫設計圖,在制作過程中遇到困難能提出、嘗試并優化解決方案;在藝術(A)層面,幼兒嘗試自選材料裝飾,利用各種材料制作房子;在數學(M)層面,幼兒嘗試設計模型與成品比例、尺寸等,能根據設計圖計算出房屋材料預算,學會用自己的方式測量,了解不同的形狀并應用。
二、搭建STEAM木工活動模型
本研究基于幼兒STEAM木工活動構建了教育模型,包括要素維度和實踐維度。STEAM木工活動目標圍繞STEAM素養而制定,并提煉了問題、項目、作品的三大開展要素,實踐路徑包含了“聚焦情境、觀察發現、合作實踐、評價分享、拓展延伸”五個環節。
1.要素維度:STEAM木工活動三大要素
要素一:問題。STEAM木工活動問題來源于幼兒真實生活,教師是問題的捕捉者。當幼兒發現新奇事件時,教師作為觀察者,及時捕捉幼兒興趣點,并判斷其教育價值,將有價值的興趣點轉化為核心問題,同時觸發新的子問題。以《房子落成記》為例,幼兒好奇、調查得知流浪貓沒有家,于是產生了為小貓造房子的想法。教師以此創造核心問題:如何為流浪貓建一所房子。在此過程中,搭建要求和安置小貓的需求引發了幼兒新的思考,包括房子如何才能建造得寬敞且牢固?房子如何防雨?小貓需要什么家具?
要素二:項目。由問題所引發的項目式學習是STEAM木工活動的組織方式,有其鮮明的工程屬性。首先,項目強調真實的情景,即幼兒的日常生活。其次,工程項目強調實操性,幼兒嘗試繪畫設計圖、設計模型、測量、比較等實操環節。第三,工程項目強調整合性,其串聯了科學、數學、技術、藝術等學科群。以《房子落成記》為例,幼兒觸發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為流浪貓建造一所房子,從核心問題出發,幼兒需要對項目的驅動型任務進行規劃設計,包括房子的設計、制作、成果分享。幼兒在小組合作的形式中建構流浪貓房子的模型、重復測試房子的實用性并不斷優化,最后以分享的形式進行成果展示。
要素三:作品。STEAM木工活動的作品是在多項環節中誕生而成,具體包括設計作品、選擇材料、制作作品、優化作品、作品成果展示環節。
2.實踐維度:STEAM木工活動實踐路徑
聚焦情境。STEAM木工活動來源于真實生活問題,教師應當通過創設適宜的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還原真實的問題情境,從而增加幼兒對STEAM木工活動知識的感知和體驗,為幼兒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以《小“橋”大慧》為例,在物質環境上,教師聚焦生活情境,教師提前為幼兒準備制作橋的各種工程材料、工具和參考書籍。在心理環境上,教師為幼兒營造鼓勵自由探究、允許犯錯的輕松環境。
觀察發現。在幼兒園STEAM木工活動中,幼兒通過調查研究獲得主要項目的相關信息,觀察是調查研究的主要方式。幼兒既以直接觀察的方式,深入木工活動真實場景,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獲取直接經驗,又通過間接觀察的方式,觀察木工活動的成熟作品得出間接經驗。以《小“橋”大慧》為例,一方面,幼兒通過間接觀察工程材料、參考書籍來研究橋的制作步驟,包括橋的形狀設計、銜接、橋墩與橋面的穩固等內容。另一方面,家長帶領幼兒至身邊的橋,幼兒深入真實場地直接觀察橋的造型結構。
合作實踐。在STEAM木工活動中,合作是幼兒工程實踐的重要形式。合作的主體是多元的,包括師幼、幼幼、家園的協同合作。師幼合作中,幼兒給予教師STEAM木工活動項目的啟發,教師為幼兒創設適宜環境,提供豐富性材料,為幼兒提供及時的幫助。幼幼合作體現在STEAM木工活動的決策、設計、測試、方案優化都是在同伴之間的交流合作中完成的。家園合作更多體現在STEAM木工活動的資源開發與利用,由此形成多主體參與合作的有益循環。
評價分享。STEAM木工活動采用多元評價體系。以《小“橋”大慧》為例,幼兒首先進行自評,在自我思考后對階段性成就進行評價,包括橋的制作技術、穩定性、造型等。其次,幼兒通過同伴互評分享橋的制作經驗,包括制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以及解決難題的方法。第三,教師基于幼兒的整體活動表現評價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專注能力、思考能力、自信能力。最后,家長評價家長肯定幼兒的創造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基于生活體驗傳授幼兒有益經驗。
拓展延伸。STEAM木工活動中,教師透過家、園、社的友好合作開發更加科學、真實、多元的STEAM木工活動資源。首先,教師通過家庭途徑收集幼兒日常生活經歷以便促進幼兒經驗的銜接,也鼓勵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STEAM木工活動。其次,教師也充分利用了社區資源,將STEAM木工活動和社區資源進行有機聯動,如深入真實場景幫助幼兒建造經驗、收集社區中的物品資源供幼兒學習觀摩等。
三、提煉STEAM木工活動支持策略
為了實現STEAM木工活動的順利開展,不僅要為STEAM木工活動創設真實場景以挖掘教育契機,而且要設計驅動問題以激發學習主動性,除此以外,還要搭建活動支架以助力自由探索。
創設真實場景需要教師要貼近幼兒生活,深入挖掘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資源,討論、評估并選取有教育價值的生活情境。在此基礎之上,幼兒創設真實有價值的問題情境供幼兒探索。
STEAM木工活動始于生活中的問題,該問題也是STEAM木工活動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也被稱之為驅動性問題。設計驅動型問題要分析已有條件,確定需要達到的目標和了解目前存在的障礙。其中,已有條件包括STEAM木工活動中各參與主體的狀態、已有材料和工具資源的狀態,需要達到的目標是STEAM活動中希望實現的成果,目前存在的障礙是需要完成STEAM木工活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在STEAM木工活動中,幼兒圍繞核心問題實施工程項目,在活動開展前,教師通過創設物質、心理環境和提供母供材料、工具來搭建活動準備支架。活動實施過程中,在核心問題引領下,幼兒在實操過程中會觸發多種子問題。為了解決不同階段子問題,教師為幼兒建構新知識搭建不同支架,教師及時提供活動助推劑的提示,通過語言、工具的方式推動活動。在活動實施后,教師要為幼兒的活動成品提供展示平臺。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立項課題“科創和ETEM教育研究與教學實踐探索”(GDJY-2020-Aa-072)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