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寶云
為積極響應(yīng)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號召,培養(yǎng)從小“想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的新時代小學生的責任,學校大膽探索勞動周,發(fā)揮綜合育人、實踐育人和勞動育人的重要作用。我班組織開展了以“我勞動,我快樂”為主題的勞動周活動。當我在班上宣布時,教室里沸騰起來,學生們興奮地七嘴八舌議論開了。這時,小琛同學舉手發(fā)言,他膽怯地問我:“老師,勞動周結(jié)束后要寫作文嗎?”原先熱鬧的教室瞬間安靜下來,大家齊刷刷看向我,忐忑不安地等著我的回答。
談“文”色變,班上的學生,一聽到寫作文就怕,小欣說頭疼,小康說不知寫什么,小宇說腦子一片空白,小雨說無從下筆……真是苦不堪言,難為他們了。生活是習作的來源,對于我班這些缺乏生活體驗的孩子,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周活動,讓他們在學校和家庭勞動實踐中感受生活,體驗勞動樂趣,不失為進行習作訓練的一個絕妙契機。面對學生“勞動周結(jié)束后要不要寫作文”的問題,如果我直接回答:“那是必須要寫的”,學生的活動熱情就會被我的一盆冷水澆滅,讓那些怕寫作文的學生望而卻步,對勞動周失去興趣。我面帶微笑地說道:“同學們,你們喜歡玩嗎?我們現(xiàn)在討論勞動周的事,不許岔開話題!”
一、基于體驗,大膽有序表達
例如,學校勞動實踐,我把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參加值日和基地勞動,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體驗勞動過程。我適時按下快門鍵,定格同學們勞動身影,在語文課前分享中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使他們有話想說,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自己表達成功的快樂,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為了讓學生敢說、會說,做到言之有序,我用列提綱的方式指導學生打開思路,學生按照勞動名稱、步驟、注意事項、勞動感受等四個方面,回憶自己的勞動過程和收獲。學生對照提綱,先自己練說,然后,我把選擇相同項目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進行練說,互相點評投票;最后,由每組票數(shù)最多的同學在班上進行分享,要求能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說清楚勞動的過程和感受。學生樂于表達,敢說且會說了,還怕他們寫不出來嗎?
二、實踐探索,巧用修辭手法
勞動過程并不會一帆風順,隨時可能出現(xiàn)新問題。可見,勞動實踐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探究。學生在面對勞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新情況,他們會努力尋找辦法,合作解決、分享經(jīng)驗。這時,我順勢提出設(shè)計表格式勞動日記,讓學生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評選出最有創(chuàng)意獎。
“哎,這么賞心悅目的表格,竟成為擺設(shè),真是可惜了!”我揚了揚手中的一沓表格式勞動日記,嘆著氣說道。
“老師、老師,我想把表格裝飾一下,加上圖畫和文字。”班長小然說完,問我領(lǐng)取了一張勞動日記,就開始動手了。
“老師,我也來一張!”“老師,我要挑戰(zhàn)一下自己。”……在班長的主動請纓下,越來越多的學生領(lǐng)取了勞動日記。
三、搭建平臺,獲得成功體驗
教育源于生活,學習無處不在。在勞動周的體驗活動中,學生們體驗到了勞動辛勞與不易,也感受到了無限的快樂與成就感,不僅提升動手能力、增強勞動本領(lǐng),尊重勞動、感悟勞動,在勞動實踐中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勞動周的最后兩節(jié)課為“成果展示課”,學生們“曬勞動成果,展勞動收獲”。他們將自己在勞動實踐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寫成習作,有演講稿、勞動心得、勞動日記或周記,通過演講、手抄報、勞動匯報、制作相冊和微視頻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我努力給學生展示的機會,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組織各種分享習作的機會,為他們搭建展示的平臺,把優(yōu)秀習作或精彩片段收集成冊,在班上傳閱。
四、臻于反思,自然水到渠成
在“小小調(diào)查員”的調(diào)查表記錄中,同學們通過查閱書籍資料,上網(wǎng)搜索、詢問家人等方法對玉米的生長周期進行了認真而詳細的記錄,學生們還積極到基地進行拔草、施肥、澆水等出力流汗的勞作,讓學生在體驗基地勞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感受勞動的快樂。他們課后經(jīng)常討論交流自己哪里做得最成功的,哪里還要改進方法,積極書寫勞動日記,記錄美好瞬間。
學生從勞動實踐體驗前的擔憂,到交流展示后的大膽自信表達,一切都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抓住習作契機,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發(fā)掘他們的寫作潛能,享受表達的快樂和收獲成功的體驗,學生能堅持寫,就一定能越寫越好,習作難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