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琬婷
教育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古今中外始終都將教育放在第一位,可見,教育異常重要。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也要肩負起培養人才、傳播知識、引領未來的重要使命。而在這個新時代,更應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響應國家的召喚,成為教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在教育的征程中,怎樣實現自我價值,躬耕教壇,做新時代好教師也成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躬耕教壇
教育是一項光榮而偉大的事業,需要我們付出卓越的努力和真摯的熱愛,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時刻保持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和責任感。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深知“學海無涯”和“不恥下問”的道理,盡管我們經過了大學教育,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知識,積攢下很多社會經驗,但依然要認識到什么事學無止境與學海無涯,在日常教育與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現有知識與認知以外的新事物,為了做好教育,我們應善于學習新事物,積極主動接受新思想。同樣,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也容易遇到自己的知識盲區,因此,要積極主動向學生請教,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以此提升自己。以前我有一名來自農村的學生,在某次教學為了讓學生了解水稻的特征,我從網絡中找到了相關圖片,但這名學生看到后說:“老師,這不是水稻,是草,我家就是種水稻的。”后來經過求證,確實是我搞錯了圖片,我很慚愧,但也很欣慰,我在全班學生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也表揚了該生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及時幫我糾正了錯誤。要成為新時代的教師,就要主動承認錯誤,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
二、明確“強國有我”的責任
教育是國家的未來,我們作為教師更應該發揮自己的所長,為國家的強大貢獻力量。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但有些學校卻往往只看到了教書,卻忘記了育人。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對話,已經畢業多年的學生在與曾經的老師交談中說道:“老師,謝謝您多年前的教誨,那時我們學習不好,但您依然沒有放棄教育我們,并讓我們牢記,可以讀不好書,但不能做不好人,是您的這句話讓我們至今沒有走向歧途。”可見,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育人與教書同樣重要。也正是這句話啟發了我,在未來的教育中一定要重視育人,本著“不成才便成仁”的信念教育好每一名學生。同時,作為教師應正確認識到,雖然讀書不適用于每一名學生,但教育卻適用于所有學生,所以,切忌按成績將學生劃等級,而是要堅信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可以讓每一名學生都成為有道德、有素養的優秀人才。
三、做好角色示范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僅是知識傳授者,更是學生的榜樣和引路人,我們要努力做到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和引導學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教育倫理和師德建設,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應具備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能夠保持平靜、樂觀的心態應對壓力和困難,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并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提供適當的支持和指導,培養積極向上的教育情懷,對學生充滿愛心和耐心,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成長潛力。只有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去引領學生,我們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明燈,為學生照亮前行的道路,給學生帶來光明。
四、善于溝通與交流
尤其是要善于與學生、家長和同事進行溝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具備良好的傾聽和表達能力,尊重他人的意見和觀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積極參與學校和社區的教育活動,與各方共同合作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如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主動放下身段,拉進自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情感距離,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相處,做到課上紀律分明,課下師生相處融洽,主動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解決現實問題。如幫助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尋找救濟渠道,幫助他們完成學業;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找到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遇到教學問題,積極主動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與老教師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同時,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也要經常與學生家長溝通,傳授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通過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與培養。此外,還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發展精神與創新精神,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持續學習和自我反思,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時刻關注教育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探索創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學資源,積極參加教育研究和教學實踐,為學科和教育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