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彥鴻
摘要:伴隨美聯儲多次加息收緊貨幣政策后,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不斷增加,美國硅谷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相繼出現生存危機,面臨破產或者重組的風險。商業銀行如何通過加強成本管控,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增強風險抵御能力,促進商業銀行穩健、可持續發展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本文創新性地提出成本收益率指標作為商業銀行成本管控質效的衡量標準,并對成本收益率指標的驅動因素進行拆解分析得出:兩因素分析法下,銷售利潤率和成本收入比是成本收益率的兩大核心因素;四因素分析法下,風險資產創利能力、資本凈額杠桿倍數、資本凈額相對營業收入增幅和成本收入比是成本收益率的四大影響因子。通過因素分析方法,為商業銀行提高成本收益率明晰了具體路徑,同時針對目前商業銀行成本管控存在過分強調成本管控而忽視收入增長和風險管理、過分強調損益表的修復而忽視資產權益的優化布局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剖析,為商業銀行優化資產權益布局,加強風險防控,提高收入質量,進而提升成本管控質效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建議。對商業銀行實現穩健、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商業銀行;成本管控;成本收益率;問題;對策
一、引言
2023年3月,美國硅谷銀行和瑞士信貸銀行先后出現危機,拉開了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背景下商業銀行面臨的重大生存風險的帷幕。各國金融監管當局和商業銀行管理者更加清晰的認識到,商業銀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增強風險抵補能力對商業銀行的穩健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有效地優化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加強成本管控,增厚權益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成為了商業銀行面臨的現實課題。通過對成本收益率影響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明晰商業銀行提升成本管控質效的具體路徑。
二、商業銀行成本管控的影響因素分析
商業銀行的成本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根據商業銀行利潤表的構成項目,廣義的商業銀行成本包括營業稅金及附加、業務及管理費、信用減值損失、其他業務成本和營業外支出等,狹義的商業銀行成本主要指業務及管理費。業務及管理費、信用減值損失是商業銀行廣義成本中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如何有效的降低商業銀行的信用減值損失是風險管理領域的另一課題,不在本文研究之列。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提升業務及管理費(1)的產出效益,其度量標準可用成本收益率表示。通過成本收益率公式的推導,可以得出:
公式①:成本收益率=銷售凈利率/成本收入比
公式②:成本收益率=(凈利潤/風險加權資產)*(風險加權資產/資本凈額)*(資本凈額/營業收入)*(1/成本收入比)
(一)兩因素分析法下的商業銀行成本管控
根據公式①分析得出銷售凈利率和成本收入比(2)是影響商業銀行成本收益率的核心因素。銷售凈利率和成本收入比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聯系是兩者都與營業收入有關,營業收入是其共同的影響因素。區別是成本收益率與銷售凈利率成正比,銷售凈利率越高,成本收益率越高;成本收益率與成本收入比成反比,成本收入比越高,成本收益率越低。因此,我們在改善商業銀行成本管控質效,提高成本收益率時,應當關注二者的區別與聯系。
1.營業收入的增長應當規模和質量并重
成本收益率與銷售凈利率成正比,與成本收入比成反比。因此,當業務及管理費存在剛性、壓降存在較大困難時,一是要大幅增加營業收入的規模;二是要更加注重營業收入增長的質量,即注重銷售凈利率的提高,如果凈利潤沒有同比例或者更大的增幅,將會造成銷售凈利率和成本收入比同時降低,最終可能會導致成本管控質效的下降。
2.成本管控和風險管理應當并重
業務及管理費是影響成本管控結果的核心指標。為有效地提高成本管控質效,一方面是要提高業務及管理費的產出效益,一是從制度、機制和流程層面規范員工費用和業務費用的支付以及折舊和攤銷費用的計提,避免非必要的浪費和支出,對侵占公司利益的行為堅決遏制;二是加大數字化等信息技術的深度運用,提高業務及管理費的產出能效;三是加大專業化高質量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利用專業人才優勢,提高人均產出績效。
另一方面是要強化風險管理,有效地提高銷售凈利率。業務及管理費和信用減值損失是影響凈利潤最核心的項目。除了壓降業務及管理費項目并提高其產出效益之外,應當強化風險管理,優化資產結構,降低高風險資產占比,加大問題資產處置力度,降低當期及以后期間信用減值損失的金額。
(二)四因素分析法下的商業銀行成本管控
根據公式②,影響成本收益率的因素分別為風險加權資產收益率(凈利潤/風險加權資產)、資本凈額杠桿倍數(風險加權資產/資本凈額)、資本凈額相對營業收入增幅(資本凈額/營業收入)和成本收入比。根據監管規定,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資本凈額/風險加權資產)存在最低限制,則資本凈額杠桿倍數(風險加權資產/資本凈額)的比值存在上限,商業銀行在滿足監管規定的前提下,應當加大優質資產投放,提高資本凈額杠桿倍數,進而提高成本收益率。
1.資產投放應加大優質生息資產占比并強化資本節約
根據公式②中風險加權資產收益率、資本凈額杠桿倍數與成本收益率的關系,加大資產投放將導致風險加權資產規模的增加,提高資本凈額杠桿倍數,但是應當關注到的是,風險加權資產收益率與風險加權資產成反比,在增加風險加權資產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升風險資產投放的質量,增加高收益生息資產的占比,壓縮無效的非生息資產規模,提高風險加權資產收益率,并兼顧資本節約,提升低風險權重資產的配置比例,提高風險加權資產的創利能力。
2.收入增長應注重質量并拓寬多元資本補充渠道
公式①和公式②均表明,成本收益率和成本收入比成反比,降低成本收入比有利于提高成本收益率毋庸置疑。同時應當注意到,成本收益率與資本凈額相對營業收入增幅(資本凈額/營業收入)相關,一是在注重營業收入增長的同時,更要注重壓縮業務及管理費,降低成本收入比,加強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管理和避免不必要的營業外開支,提高銷售凈利率和風險資產的創利能力,提高收入的質量;二是資本凈額的增幅超過營業收入的增幅方能提高成本收益率,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應當豐富資本補充工具,充分利用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優先股、非公開發行股票、配股等資本補充方式,增大資本凈額,提升資本實力,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三、商業銀行成本管控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前述分析,若以成本收益率指標作為商業銀行成本管控質效的衡量標準,商業銀行成本管控過程中,存在著過分強調成本管控而忽視收入增長和風險管理,過分強調損益表的修復而忽視資產權益的優化布局等方面的問題。
(一)過分強調成本管控而忽視收入增長的重要性
根據兩因素分析法下商業銀行成本收益率的影響因素,業務及管理費用是影響銷售凈利率和成本收入比的重要因素,進行大幅、有效地壓降業務及管理費用能夠提高銷售凈利率和降低成本收入比。
因此,實踐中各商業銀行普遍重視成本端的管控,希望通過壓降業務開展過程中的各項成本,達到提高成本收益率的目的。但是應該看到,業務及管理費用等相關成本的壓降是有限度的,不合理地、過度地壓降業務開展相關的成本費用,會造成業務擴展費用支持不足、專業人才流失、雇主市場吸引力下降等負面影響,極端情況可能造成業務連續性中斷等風險事件,進而產生聲譽風險。超越最佳臨界點的成本壓降,商業銀行易產生風險事件頻發、市場份額下降、專業人才流失等不利后果,最終會產生營業收入大幅下跌和資產質量劣變等問題,反而抬升成本收入比和降低銷售凈利率,成本收益率將嚴重下挫。通過科學化的成本管控措施進行“節流”,優化成本支出項目是必要的,但是更應當重視提升營業收入等“開源”措施。
(二)過分強調財務成本管控而忽視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根據兩因素分析法,信用減值損失是利潤表的重要構成項目,對當期凈利潤的高低具有重大影響。從目前商業銀行披露的財務報表來看,其重要性與業務及管理費相當。實務中,商業銀行往往是通過“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考核評價-檢視評估”等閉環機制強化對財務成本的控制,完善、科學的財務成本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對規范商業銀行的成本開支、提升成本管控質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是,根據前述分析,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當期和以后期間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反映在信用減值損失項目中,影響當期和以后期間凈利潤的高低。片面強調財務成本的剛性控制而忽視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不利于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各項貸款)、撥備覆蓋率(貸款損失準備/不良貸款)等監管指標的優化,部分業務可能因為風險過高被監管部門暫停或者取消授權,對營業收入的增長帶來負面影響;同時,商業銀行對風險管理重視程度不高,會導致問題資產增加、資產質量下遷,以及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頻發等被動局面。貸款撥備的大幅增加,信用減值損失等項目金額的增加將削弱商業銀行的獲利能力,降低銷售凈利率,拖累成本收益率指標。
(三)過分強調損益表的修復而忽視資產權益的布局
根據四因素分析法,通過提高資本凈額杠桿倍數(風險加權資產/資本凈額)來提升成本收益率,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是存在極限的。這就要求商業銀行一是要關注風險加權資產的獲利能力和資本節約,通盤考慮生息資產的布局,提高高收益生息資產的比重,壓降無效非生息資產規模,加大低風險權重的資產投放占比,降低資本消耗,提升每一單位風險加權資產的獲利能力;二是要平衡資本凈額與營業收入之間的關系,在提高營業收入的同時提升利潤對權益資本的貢獻,靈活運用多種資本補充渠道,適當提高資本凈額增速,擴充資本實力,提高風險損失吸收能力,為業務的發展夯實資本基礎。
實務中,商業銀行在加強成本管控過程中,往往從損益表的維度出發提出優化成本開支和提高收入的相關舉措,但是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因為從資產負債表維度出發,商業銀行的本質是經營資產(負債和權益構成了資產的資金來源),優秀的資產(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經營能力能夠產生高質量的收入和現金流,損益表是商業銀行資產經營結果的體現,因此,僅僅從損益表的維度出發加強成本管控是片面的,甚至是顛倒了相互之間的因果關系。商業銀行更應當把重心放在優化資產的布局上,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實現多元化的資本補充,最終提升成本管控質效。
四、完善商業銀行成本管控的對策建議
商業銀行的成本管控是一個涉及財務成本管理、風險管理、資本管理和資產優化布局等多維度的系統過程,傳統地、片面地成本管理理念并不能實質上提升成本管控質效,必須運用多維度的、系統化的思維,正確處理好成本管控與收入增長、成本管理與風險管理、損益修復與資產權益布局等三對關系,才能實現商業銀行成本管控質效的顯著、持續提升。
(一)成本管控與高質量收入增長統籌兼顧
營業收入的高質量增長與成本有效管控分別對應“開源”和“節流”措施,二者應當統籌兼顧,不可偏廢。盡管業務及管理費用等相關成本的合理管控能夠降低成本收入比,提高成本收益率,但是極度不合理地壓縮成本費用開支,會造成其他成本的上升和營業收入的下降,銷售凈利率將進一步降低,不利于成本收益率的提升。商業銀行在實踐中應當把高質量收入增長作為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充分利用規模經濟效應和學習曲線,降低收入的邊際成本,實現邊際效益的有效提升。
(二)財務成本管控與風險管理并向發力
商業銀行通過健全財務成本管理相關的內部控制措施有效降低不合理的、非必要的成本開支,對于提升成本管控質效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不能忽視信用風險等因素對凈利潤的沖擊。大額的風險暴露會使得損益表中信用減值損失等項目大幅增加,侵蝕當期利潤。美國硅谷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出現的生存危機表明了杰出的風險管理能力才是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此,商業銀行在加強財務成本管控的同時,應當做好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管理,提升資產質量,合理規避風險事件,提高銷售凈利率,促進成本收益質效的提升。
(三)資產權益布局與損益修復相得益彰
從商業銀行經營資產的維度出發,優秀的資產經營能力創造高質量的收入和現金流。根據上述分析,負債和權益構成資產的資金來源,在滿足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的前提下,負債的杠桿存在上限,而對于負債的付息成本,由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的能力決定。商業銀行應當持續提升資產經營能力,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優化資產結構,降低資產和負債的久期錯配風險,在滿足流動性要求的前提下,提升高收益資產和低風險權重資產的占比,提高資產的造血能力,使得當期損益得到顯著修復;同時,充分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市場等多渠道實現資本補充,夯實業務發展的資本基礎,共同促進成本收益率提升。
五、結束語
商業銀行成本管控質效的提升受到風險資產創利能力、資本凈額杠桿倍數、成本收入比等多重因素的相互影響,需要系統、全面地統籌成本管控與收入增長、成本管理與風險管理、損益修復與資產權益布局之間的關系,方能提升成本管控質效,實現商業銀行穩健、可持續健康發展。
注釋:
業務及管理費涵蓋員工費用、業務費用和折舊及攤銷。包括員工的各類薪酬支出、開展業務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如保險、訴訟、公證、研發、水電、差旅、業務宣傳和業務招待等費用)以及無形資產攤銷、使用權資產和固定資產折舊等。
成本收入比=業務及管理費/營業收入。
參考文獻:
[1]王雨,A商業銀行成本分攤體系的探索應用[J].財務與會計,2022 (23):31-34.
[2]楊芳,數字經濟時代下商業銀行成本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投資與創業,2022 (2):176-178.
[3]彭曉琳,中小商業銀行成本分攤中的難點及對策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3 (4):142-144.
[4]孟騰.民營銀行成本管控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3 (06):142-144.
[5]陳一平.農村商業銀行的財務成本管控探究[J].納稅,2021,15 (2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