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財政數據呈現兩方面特點,一方面,一般公共財政收入持續改善,主要緣于非稅收入的回暖,而一般公共財政支出增速有所放緩,但在基建相關支出保持高位的帶動下,11月支出增速仍錄得年內次高水平;另一方面,11月土地出讓收入增速明顯回升,與10月以來土地成交的改善互為印證。從廣義財政的視角來看,11月廣義財政收入同比增速由負轉正至3%,較上月回升5.4個百分點;廣義財政支出同比增速較上月回落7個百分點至6.4%,財政收支矛盾有所緩解。
2023年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7.9%,其中11月當月同比增速為4.3%,相比10月繼續回升。分項來看,11月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當月增速邊際回升。究其原因,除了去年同期基數因素的影響,也受經濟復蘇的帶動。2023年1-11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4.9%,其中11月當月同比增速8.6%,相比10月有所回落,不過表現尚可。隨著收入端約束邊際緩解,疊加積極政策的延續,財政支出對經濟仍保持必要的支持強度。分項來看,9月以來,狹義基建類支出增速邊際回升,對基建的拉動有所增強,11月這一趨勢延續。在廣義財政方面,政府性基金收入當月同比增速回升,主因基數因素的影響。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當月同比增速邊際回落,主因或在于新增地方專項債規模發行高峰已過,對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的支撐邊際減弱。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我們認為,財政政策方向上仍是“積極”,但發力的力度和規模是“適度”的,不搞大規模刺激的政策。我們預計2024年赤字率和專項債額度或“略微”抬升。不過,考慮到地方增量隱性債務的壓降,要觀察廣義財政整體規模的變化。長期來看,會議提出的“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值得關注。
政府性基金收入明顯回暖,土地出讓收入大幅回升。10月全國土地交易市場明顯回暖,成交宗數、成交面積與出讓金額均有較大幅度回升,11月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增速也出現積極跡象。需要注意的是,11月土地交易市場活躍度再度小幅回落,地產鏈前端景氣度改善的持續性仍需進一步觀察。政府性基金支出有所減速。新增專項債發行高峰已過,2024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尚未正式下達。往后看,各省份特殊再融資債發行或接近尾聲,明年財政政策總量適度發力,“三大工程”持續推進,政府性基金支出有望得到提振。

盡管從增速看11月財政支出有所回落,但其主要受到去年同期的較高基數影響,財政支出發力趨勢仍在延續。值得一提的是,11月中央財政的一般預算支出及基金預算支出規模均未明顯加快,特別國債增量資金尚未形成大面積支出,后續財政蓄力充足,有望進一步加大發力趨勢。此外,考慮到202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支出發力有望向“科技自立”“穩增長”領域傾斜,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及基建投資仍將是明年國內投資的重要支撐。
——摘自中銀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