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學校教學的重點已不再局限于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而體育作為“五育”的重要內容,只有重視對體育課堂的創新,才能讓學生在強健體魄的同時,享受體育所帶來的樂趣,不斷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頑強意志,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開展文化課教育以外,更需要著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自新課改以來,體育學科在小學階段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樹立競爭與合作意識,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體育精神的內涵。區別于傳統體育教學的唯分數論,從注重技能教學與能力訓練,以求在短期內快速提高學生體育成績。高強度的繁瑣訓練,轉而朝向以強身健體、運動精神和品質的培養為主,因此,需要體育教師就當前的體育課堂進行不斷創新,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建立生本課堂,以學定教培養興趣
通過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發展的特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發展需要,能夠更好地打造“生本課堂”,從學生的興趣點著手,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差異,全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關注不同學生之間的差別,更好地將學生作為體育課堂創新開展的主人,能夠以學生為中心實施體育教育,有助于更好地提升教育質量,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興趣和熱情。
比如在短跑接力賽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在教學前運用一定的檢測方法了解學生的體育能力,從而能夠在進行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體育能力的不足,以及班級體育的特色,做到以學定教。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則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思考、在合作中探究,在進行分組時,需要依照學生體育能力的不同,組建不同的合作小組,并在每一組接力中選擇短跑接力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從而能夠在后續進行短跑接力訓練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小組長的帶頭作用,能夠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如何提升交棒效率、提高短跑速度的方法,更好地提升整組的短跑接力能力,而針對小組合作探討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教師也可以酌情參與討論,并進行方法指導,始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能夠更好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訓練任務和訓練目標,幫助學生建立體育鍛煉的信心,達到強健體魄、磨煉頑強意志、培養堅韌性格的教學目的。
創新信息課堂,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互聯網信息化高度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教育”顯然已成為現代化教育變革的重要方向,通過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地為教學課堂注入活力,最大程度地激發小學生參與課堂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因此,在體育課堂的創新實施過程中,便需要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豐富體育教學課堂,以多樣化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體育的價值,從而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
比如在體育課堂中,針對乒乓球這一體育項目的教學,便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錄像材料,包括一些大型乒乓球賽事現場直播視頻等,像近三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馬龍連續獲得三屆冠軍,通過播放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奧運會比賽珍貴錄像,使得體育教學,從奧運會走到體育課堂,更好地以競技運動為載體育人,不僅能夠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更是推動體育強國的重要環節,而在體育直播現場氛圍的感染下,學生體育熱情高漲。通過觀看相關體育健兒的采訪報道,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將世乒賽以及奧運會作為教育實施的契機,更能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競技體育價值觀念。而在這些體育選手身上所具有的持久的優秀榜樣的教育價值,更能發揮其榜樣力量,關注學生在形成強健體魄的同時,健全心智,形成更具完善的人格,有利于培養發展的人。
打造課間體育,營造校園體育氛圍
“雙減”政策的提出和實施,在減負增效、減量提質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課余時間的安排,通過充分利用課間時間助力學生綜合發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而在體育課堂創新實施的過程中,便可以充分利用大課間打造“課間體育”,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氛圍,從而能夠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正確體育價值觀的形成。
比如上午半個小時的課間操,以及下午一個小時的體育課間活動時間,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這一時間段,更好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氛圍。像在上午的大課間操時間,便可以加入太極、體操等作為課間體育活動的內容,通過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體操活動當中,一方面能夠緩解課堂學習帶來的疲勞感,像在做體操時挺胸抬頭、擺臂、踢腿等動作,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強身健體,而整齊劃一的動作更是校園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正確看待體育活動的教育價值,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端正體育態度。此外,在下午的體育課間活動時間,教師便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時間進行趣味體育游戲,使得學生在游戲中鍛煉身體、發展頑強意志。像踢毽子的體育運動,學生和教師則可以圍成一個圈,既能夠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又能夠鍛煉身體、愉悅身心,而且像這種簡單、易學的體育項目,通過比賽的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和挑戰的興趣和熱情,在充分利用大課間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將拓寬體育課堂,讓小學生熱愛體育,能夠以多種形式呈現體育課堂,更好地為小學生強身健體創建良好的校園體育氛圍。
加強體勞融合,打造多元課堂形式
體勞結合屬于體育教學的重要變革方向,通過將體育教學和勞動教學相結合,既能夠傳授基礎體育知識,又能夠加強對小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還能夠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學生勞動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而又科學的勞動觀念,使得學生能夠發自內心熱愛體育、熱愛勞動。因此,在創新體育課堂的過程中,便可以加強體勞融合,通過打造多元課堂形式,以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創設一定的勞育環境,從而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掌握大量體育運動技巧,助力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比如在勞動教育和體育教育相結合發展的進程中,教師便可以創設“抗洪搶險”的勞動情境,將學生比作“糧食”,在“抗洪搶險”的過程中,每組學生通過背上后面的同學完成“搶險”工作,像攀爬、雙人賽跑、“過獨木橋”等體育活動內容,能夠鍛煉學生的平衡能力、肢體協調能力以及反應能力等,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實現體育活動和勞動教育的充分結合,能夠讓學生在勞動情境中不斷掌握體育技能,提高自身體質、強健體魄。另外,讓學生開展廣播體操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將其動作聯想農民插秧、耕耘的動作,能夠進一步讓學生感受農民伯伯的辛苦,更為深刻地了解勞動的不易,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認知和優秀的勞動品質,也能夠達到鍛煉身體、培養頑強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性格,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在體育課堂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建立生本課堂來以學定教培養興趣、創新信息課堂來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打造課間體育來營造校園體育氛圍、加強體勞融合來打造多元課堂形式,能夠更好地達到強健體魄、培養頑強意志的教學目的,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助力小學生實現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唐浩
昆山禮仁外國語學校教師,多次指導學生獲得昆山市田徑運動會單項比賽冠亞軍,2019年獲得江蘇足協優秀裁判員,多次獲得蘇州市校園足球聯賽最佳裁判員,撰寫論文多次獲得省級、市級一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