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萍
摘 ?要:評價是一種貫穿于課堂和各個教學環節的教育手段,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能促進每位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進步。在新的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課堂評價是一項非常關鍵的工作。由于傳統的課堂評價方式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改進。文章通過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的現狀進行了剖析,從面向發展、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等幾個角度,闡述了小學數學課堂評價變革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評價;心理健康
一、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的現狀
數學學科兼具抽象性、嚴密性、邏輯性等特征,長期以來,小學數學的課堂評價主要強調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培養。
這樣的課堂評價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束縛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也有很多小學數學的課堂評價以分數為唯一判斷標準,并沒有把關注點放在學生的素質和發展上。目前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主要有以下幾個誤區。
(一)課堂評價枯燥
有些教師習慣于“一言堂”式的教學,或者因其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上課時處于掌握絕對話語權的地位,課堂評價時始終讓學生處于“仰視”的狀態,這樣的課堂缺少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錯過了拓展學生知識的機會。因此,這樣的課堂評價就顯得平淡、枯燥,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
(二)課堂評價片面
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固然很重要,但有些教師太關注學生的感情,在日常的教學中總是一味表揚,不敢批評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就很難正視自己的缺點,容易產生驕傲浮躁的心理,課堂評價也就達不到激勵學生的效果。
(三)課堂評價單一
有些教師的評價標準仍然是只有學習好、能力強、聽話、懂事的學生才是好學生。這樣的評價標準會導致學生養成看教師臉色做事,千方百計要得到教師喜歡的性格,這樣的課堂評價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要求
(一)課堂教學評價應當客觀科學
課堂教學評價應當是以客觀科學的態度來進行的,要對具體的課堂教學進行客觀分析,結合科學的評價方式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給出合理的評價,只有這樣科學和客觀的評價,才能讓教師及時認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不足或優點,然后加以改正或繼續發揚。可以通過增加課堂教學評價的客體,讓學生、其他教師甚至是家長都參與到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運用多樣的眼光發現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得到更加客觀科學的評價。同時也要結合自我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全面的觀察了解,加深對評價過程中的理解,提高教學工作的動力。
(二)課堂教學評價應當多樣創新
在具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評價方式,采用多樣創新的評價方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就是讓教師及時對自身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然后加以改進。這個過程只有從多個角度出發,用具有創新的觀點去評價,才能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得以進步和發展,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學評價方式,得到的效果只能是對知識傳授這一點進行改進,這與“雙減”政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教學理念背道而馳,顯然是不合理的。除了讓課堂教學評價變得多樣和創新以外,也要從改變課堂教學方式的角度,讓評價者對創新課堂教學過程中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在革新課堂教學模式方面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此保證全新的課堂教學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三、指向發展,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一)開展全過程評價
強調“以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實現三個“統一”:1. 注重學生的發展方向,學校培養目標和學生發展目標相統一;2. 注重學生發展的增量,將關注“結果優秀”與鼓勵“進步明顯”相統一;3. 注重“診斷”而非“結論”,將給出結論與給出建議相統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能局限于概念和定理的講授,必須將概念、定理中體現的方法和思想轉變成學生學習更復雜知識的基礎。因此,課堂評價必須兼顧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如“小數混合運算”教學片段。
師:“請大家觀察這個算式并解答(出示計算題2.4÷0.5×2)。”
生(舉手回答):“老師,我發現0.5×2=1很容易算,但2.4÷0.5不容易計算。”
師:“你很敏銳,一下子就找到了計算的簡便方法,我們面對數學題時,首先應捕捉相關知識,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認真思考,就會很容易探索出解題思路。”
以上評價教師不僅關注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也關注了學生的心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一些情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些情緒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幫助學生進步。
(二)注重多元性評價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家長、同學及學生本人都可以作為評價者。因此,評價的主體可以多元化,改變以教師為唯一評價主體的單一評價模式,綜合運用學生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較為全面的考查。教師應當成為評價活動的組織者與協調者,將學生、家長、教師等方面的評價有機結合,實現更客觀、更全面、更科學的評價。
1. 自我評價
評價數學課堂教學是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看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否得到體現。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應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也要使他們能夠客觀地分析自身的優缺點。如“7的乘法口訣”教學片段。
師:“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利用7的乘法口訣來解決?”
生(馬上回答):“1個同學吃了7個菠蘿,5個同學吃了35個菠蘿,可以用‘五七三十五這個乘法口訣。”
師:“1個同學真的可以吃下7個菠蘿嗎?”該生立刻發現自己的舉例有悖生活實際,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又舉了一個符合生活實際的例子。在反思中,教師留足學生自我評價的時間,學生也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把外在的動力轉化為內在的動力。
2. 學生互評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同時,也應該增加學生對學生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環節,從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如“統計”教學片段。每個小組課前準備一個插紅旗的臺座,用牙簽、紅紙做成10面小紅旗。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玩一個奪旗游戲,表現出色的小組可以獲得一面紅旗,比比哪個小組獲得的紅旗最多。”學習活動中,教師對小組發言以及完成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并及時獎勵紅旗。
師:“請各個小組長匯報自己小組一共得了幾面紅旗。”學生匯報,教師在電腦上統計,從下往上點擊幾個小方格,表中就出現幾面紅旗,形成一幅象形統計圖。
師:“觀察這幅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第3組的紅旗最多,有9面,他們組一定是表現最好的一組。”
生2:“我發現我們組和第9組都得了5面紅旗,是一樣多的。”
生3:“我們組比第3組少了一面紅旗,還需要繼續努力,要超過他們。”
生4:“第1組只得了2面紅旗,最少。”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教師則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并不急于去評價,而是放手讓他們自由評論、相互評價。學生用自己的知識儲備為他人評價的過程,也是鞏固知識的過程。
3. 家長評價
教師還應該把家長評價也融合進來,教師可以從家長的評價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也可以將問題及時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對學生的家庭表現進行評價,這也是學校教育的延續。
(三)實施多樣化評價
教師要通過對學生行為數據的實時記錄、深度挖掘,及時發現學生在課堂學習方面的各項變化,動態勾勒出學生的發展軌跡,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與幫助,為學生當前和未來的發展助力。教師的每種評價方式應立足學情,各具特點,以促進學生數學素養提高為標準。
1. 實測性評價
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人生中的重要經歷。所以,小學數學的課堂評價更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從而發展不同主體的個性。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關注每個學生,并因材施教。在課堂評價中,教師可以在傳統的測試基礎上增加一些探索型或開放型的題目,幫助學生拓寬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采用口試、面試、筆試的三維評價模式,除了傳統筆試,還可以在口試中考查學生的說理能力,在面試中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評價是師生交流最直接的反饋,也最容易直接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影響,它可以保護并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2. 發展性評價
學生的主動性是實施素質教育重要因素。學生的主動性驅動著課程,教學中,只有學生積極地參與,素質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小學數學課堂評價中,我們要關注學生是否主動積極地接受知識,是否把學習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和渴求,是否在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為發展素質教育,應開展各種互動活動,讓學生充分利用交流合作的機會,在班集體中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此過程中,教師應仔細觀察學生的不同態度,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性格,發現學生的不同問題,從而及時調整針對不同學生的教育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在課堂上煥發活力。例如,在課堂評價中,教師可運用定量評價,對學生每個階段的數學學習情況以評語的形式展現出來,形成“學生發展形成性評價報告”,每學期給家長提供一份。此報告為教師下半學期更加精準指導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參考意見,也為學生下半學期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3. 實時性評價
學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他人的肯定也是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的教育往往比“填鴨式”教育效果好得多,學生的興趣是可以發現并加以引導的。與學習相關的言行舉止,教師都要認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情境化,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課堂評價中,教師可多采用口頭表揚鼓勵,使學生明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例如,上課時,教師應經常鼓勵學生集思廣益,如果學生回答有誤,評價時也會在糾錯中滲透鼓勵,先表揚學生的可取之處,再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在激勵中受到鼓舞,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評價到位而不越位,在客觀點評的前提下給學生以鼓勵。
(四)教師對教學評價與教學現狀進行反思
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在實施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讓教師結合班級具體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無論是從哪個角度而言的教學評價,都是客觀的對具體的教學工作提出的建議,而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需要教師結合班級的具體情況進行考慮,所以在教學評價過程中結合班級情況進行反思這一階段是極為重要的。只有教師對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內容展開了充分的反思,才能真正根據學生需求展開相應的教學調整。
(五)引導教學活動展開,確保教學評價的實時性
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革新來說,必須在第一時間對數學教師提出相應的教學評價,要保證其實效性。只有教師所收到的教學評價夠迅速,才能讓他們在第一時間結合教學評價,并回憶當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情況展開反思。例如數學課堂中所展開的教學內容是否能夠將學生完全帶入學習情境中;展開的教學內容是否能夠讓學生養成更好的學習習慣;是否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是否起到了實質性的效果等。只有這種實時的教學評價才能讓教師的教學反思更加及時、真實、有效。
四、結語
評價是手段,不是目的。改革評價方式的核心是立足每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進行探索和創新。只有改革現有評價方式,以客觀為基礎,多一分溫暖,學生才能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可持續發展,體現素質教育的實踐成果,從而實現小學數學課堂評價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許榮良. 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研究[J].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9(06):18-22.
[2]王燕. 數學核心素養在小學多元評價體系中的培養途徑[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12):100-105.
[3]楊慶余.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廖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