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濤 趙文楠 陳杰 胡軍 張霈
(1.樂山師范學院藏羌彝走廊體質健康促進研究中心 四川樂山 614000; 2. 燕山大學體育學院,河北秦皇島 066000;3.河北工業大學體育部,天津 300401)
大學生體質下降現已成為一項嚴峻的全球性社會問題[1],我國自1985 年組織大規模學生體質健康調查以來,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整體呈現連年下降趨勢[2],而最近的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也明確指出大學生整體身體素質呈現下降[3]。體質健康關乎國家穩定和民族事業繁榮復興,大學生群體的身體健康十分重要,遏制大學生體質健康下滑已經迫在眉睫,不容忽視[4]。體質健康關乎個體身體機能的發展,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不利于學業發展和個體的身體健康[5],會誘發肥胖等慢病[6],也將影響到睡眠、心理健康等方面[7]。為了遏制青少年群體體質健康水平下滑,近年來國家陸續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系列文件,精準治理青少年體質健康,實現掌握1 門運動技能和保障每周有充足的體育活動時間。本研究通過對河北省2020年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定點測評數據的對比,橫向對比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的整體狀況,為進一步治理少數民族大學生體質健康提供數據支撐和理論參考。
本研究于2020 年10 月在河北省工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河北金融學院等4 所高校展開調研。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分層,采用隨機抽樣的原則,抽取大一至大四學生的學生,測試之后剔除漢族學生和無效數據。最終納入監測的對象涉及蒙古族、回族、滿族等少數民族,大一(男生406 名,女生290 名)、大二(男生370 名,女生284名)、大三(男生412 名,女生286 名)、大四(男生250名,女生202 名),合計2500 名(男生1438 名、女生1062名),調研數據經各學校體育主管部分和分管學生處同意,測試前學生知情并愿意參加。
測試標準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8],參照大學生群體測試內容要求執行,要求學生測試體重時空腹和去除鞋襪測身高,體重精確到0.1Kg,身高精確到0.1cm[9]。體質量(body mass index,BMI)=體重(Kg)/[身高(cm)]2,男女生均測試短跑50m(精確到秒/s 以下單位)、坐位體前屈(精確到毫米/mm)、立定跳遠(精確到厘米/cm)、肺活量(精確到毫升/ml)男生引體向上和女生1 分鐘仰臥起坐以個數為單位、男生1000m 和女生800m 精確到秒/s。
使用Excel 對X4 數據進行篩選、整理與分類,借助spss26.0 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拆分和數值F 檢驗,檢驗納入水準為ɑ=0.05。
對比蒙古族、回族和滿族,身高變現為蒙古族<滿族<回族,大一和大四具有顯著性族別差異(P<0.05),各組別中體重和BMI 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

表1 男生身體形態指標比較
對比蒙古族、回族和滿族,大二和大三身高表現具有顯性族別差異,具體大二(滿族<回族<蒙古族)、大三(蒙古族<滿族<回族),體重表現為蒙古族<滿族<回族,且具有顯著性族別差異(P<0.05),各年級不同民族的BMI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

表2 女生身體形態指標比較
對比蒙古族、回族和滿族,大二和大三肺活量呈現出顯著性差異,具體為大二(蒙古族<滿族<回族)、大三(蒙古族<回族<滿族),而1000m 跑、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在大四群體中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各族別均值大小關系表現不一。

表3 男生身體素質與機能指標比較
對比蒙古族、回族和滿族,大二和大三肺活量表現出顯著性差異,且蒙古族<回族<滿族;大二和大四坐位體前屈表現出顯著性差異,大二(蒙古族<滿族<回族)、大四(滿族<回族<蒙古族);50m 跑、1000m 跑、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在大二群體中表現出族別差異(P<0.05),各族別均值大小關系表現不一。

表4 女生身體素質與機能指標比較
河北省少數民族大學生男生身高、女生身高和體重,在不同年級組中具有顯著性差異,且表現為蒙古族<滿族<回族,與王曉峰的男女大學生身高保持增長的結果一致[10],而族群的差異大小可能與地區經濟、飲食習慣和教育投資等有關[11]。另外,研究結果顯示大一至大四男生身高呈增長與體重呈降低,與吉林省[12]、山東省[13]普通高等院校男大學生身高變化一致,男生大二和大四體重呈現出下降趨勢,這可能與學業負擔過重,帶來非均衡性的體重下降。而女生體重整體呈現出下滑趨勢,這可能與女生愛美修身和學業負擔壓力等相關,帶來整體性隨年級攀升呈下滑趨勢。整體來看,河北省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形態指標高于2013 年張鈞華對陜西省大學生體質健康觀測的結果[14],也高于2014 年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監測公報[15]。可能是國家層面的體質健康監測是全國性的統一測評,存在地區和民族差異,另外也可能是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物質生活條件等原因,導致不同民族和區域的學生群體存在差異[16]。縱觀河北省少數民族大學生身體形態指標,隨著國家層面《健康中國2030 規劃》以及《體育強國》等系列政策出臺,少數民族大學生各項身體形態指標得到了顯著好轉,但差異依然存在。
本研究還發現,少數民族男女大學生肺活量、1000m 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均呈現出族別差異,尤其是大二和大四學生群體中表現尤為突出。男生肺活量隨年級攀升而增長,與安微省本科大學生數據發展趨勢相一致[17],也與安徽省專科大學生的數據導向一致[18]。男生1000m 呈現非均衡性發展趨勢,整體呈上升趨勢,與本研究的女大學生群體相一致,也與學者南昌市大學生不同年級存在顯著差異[19]、湘西地區的大學生隨年紀增長身體素質呈下滑趨勢[20]等研究整體保持一致,這反映出男女大學生群體1000m 跑成績隨年齡增長呈下滑趨勢已儼然成為不爭的事實。本研究發現男女大學生立定跳遠成績隨年級遞增呈攀升趨勢,這與祝娜調研的江蘇高年級高于低年級大學生成績的結果一致,也與紀學文調研的廣東省大學生數據發展趨勢相同[21],這說明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表現出共同的結果。不同民族男大學生引體向上隨年級增長保持穩定上升、女大學生坐位體前屈也是如此,這與王祥全大學生人口素質調研的數據發展趨勢不一致[22],與韓振勇搜集的1985-2014 年中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的結果相反[23],但與侯新新調研寧夏高校大學生出現拐點的結果一致[24],這說明本研究調研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可能與普通高校的漢族大學生群體存在族別、文化認知、生活習慣、觀念等差異,造成了與漢族群體大學生截然相反的數據發展趨勢,這也是本研究有待進一步梳理和探討的地方。
綜上研究,在國家近幾年連續推進的體育強國和全民健身計劃等文件下,河北省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的各項身體素質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各項指標隨年齡均有所波動,但也存在一些個別差異,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執行是一個漫長且見效甚微的事情,仍需要國家、政府、學校以及各個節點管理人員的辛勤付出和監測報告。除此之外,以省域和民族為劃分的體質健康調查有必要進行連續追蹤調查,要在考慮周期性和有效性的情況下進行深入推進,遏制體質健康報表數據反彈。于此,第一步建議高校教育主管部門分設下級直管部門,以年級或者民族為單元,分類、分時、分群體逐個進行考核和報告,做到數據監測公開透明,公正公開、嚴防造假摻水等現象發生;其次建議學校要依據教育部文件規定,分專業類別、民族文化程度等,展開大學生健康教育內容體系構建和課程開設[25],做到知識儲備優先,行動緊隨其后的戰略部署;再者衛生部門要聯合學校教育主管單位,聯合籌建大學生體質健康預警系統,展開指標定期預檢、篩查、分值劃定、健身活動指導、健身時間提醒、以及重點群體關照的系統構建,做到從“治理末病走向預防未病”的戰略轉移,采取早發現、早預警、早提醒、早干預、早治療的目的,努力提高大學生群體體質健康的治理能力,全面系統持續的提高大學生身體健康水平。
(1)在身體形態指標對比中得出,大一新生和大四高年同學的身高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且整體出現蒙古族<滿族<回族的導向;蒙古族、回族和滿族學生中體重表現為蒙古族<滿族<回族,且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2)在身體機能指標對比中得出,蒙古族、回族和滿族,大二和大三肺活量有差異,整體為蒙古族<回族<滿族;大二和大四坐位體前屈表現出顯著性差異,大二(蒙古族<滿族<回族)、大四(滿族<回族<蒙古族);
(3)在身體素質指標對比中得出,50m 跑、1000m 跑、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在大二群體中表現出族別差異(P 值小于0.05),各族別均值大小關系表現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