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彩,周麗娟
(1.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現代信息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湖南農業大學 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工匠精神和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系列重要指示[1-2]。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重要體現,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應有之義[3]。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推進職業教育領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努力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4]。這為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指明了方向。
當前,針對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體系尚未成熟,在實踐過程中往往借鑒其他專業的經驗,僅有少數研究提出了特定門類課程思政實施的方式。例如,梅紅巖等[5]結合“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導論”課程特點,提出以工程教育認證為指導,以OBE教育理念為核心的課程思政建設與實施方案。“數據結構”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也有較多相關研究[6-7]。這些研究僅針對部分專業科目思政建設,缺乏對整個專業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未能從各門課程在人才價值塑造過程所起的作用入手,也沒有充分利用專業課程的關聯性和合力建設效果,影響了課程思政育人效果[8-9]。
在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中,通識課或公共基礎課相關的研究較多,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較少[10-11],且專業核心課程的思政建設與實踐更為不足。專業核心課需要講解的理論知識較多,且涉及較多實踐操作環節,相關內容的講授占據了大量課堂時間,課后作業也多以專業論文或技術實操為主,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有效融入嚴重不足,或者多數流于形式,強行標記植入、生硬呆板,讓學生感覺違和,反而影響授課效果。而在較為集中的畢業設計和相對分散的畢業實踐等培養環節,教師對思政元素價值作用的重視程度更為欠缺。
梁平等[12]提出,在實訓教學中按照學生預設的工作職位,模擬企業真實環境,并聘請企業工程師參與教學,對學生進行指導。考核則由學生自我評價、團隊成員互評、企業教師評價和校內指導教師評價共同組成。這種方式模擬了真實工作環境,能有效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但實際教學中難以在所有課程中應用。因此,現有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相關研究雖然擴充了傳統的考試評價機制,但還沒有充分體現出工匠精神的內涵,評價指標還不夠全面和準確。
高職院校大數據技術專業旨在為新時代社會各行業培養大數據應用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對專業大學生提出具有思想道德和技術技能雙重高標準要求。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目標是立德樹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將承載敬業、精益、專注和創新等核心理念的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對提升大數據專業大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在高職院校大數據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學生需要學習大量的前沿理論知識并開展大量的高精技術實訓,繁復枯燥的公式和海量的數據處理任務常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挫或感到乏味,失去鉆研理論和精進技術的動力。課程思政成功實施的核心在于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13],而工匠精神蘊含的思政元素非常豐富,如銳意進取、艱苦奮斗、敬業敬職、敢于擔當、勇于負責的企業家精神,企業家進講堂宣講往往能夠激勵大數據專業學生心懷天下、奮發向上。
傳統的高職院校大數據專業課程考核評價方法主要依靠紙質考試和實訓任務結果來評價學生的整體能力,這種衡量方式僅關注學生的最后成績,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家國情懷、學習態度、自學能力、團隊協作、創新專注等綜合能力。而這些能力往往是企業崗位更需要的能力,也是大數據專業學生在新時代應彰顯的更為重要的能力。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職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考核評價,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體現出的職業素養和品質,有利于增強學生鉆研知識技能的意識。
在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量大數據技術專業各門課程的差異性及關聯性,明確不同課程對學生知識能力和價值塑造的重點,通過所有課程的合力培養,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融合工匠精神的高職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路徑。高職院校大數據技術專業畢業設計是將專業各門課程進行綜合應用的實踐階段,也是將各門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進行有機融合的關鍵路徑。以畢業設計作品完成路徑為主線的專業課程思政頂層設計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職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思政頂層設計方案
1.畢業設計選題形成階段。此階段可以培養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基礎技能和專業思維。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可以培養學生立足于具體應用領域調研市場需求的能力。學生可在此階段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調研結果形成畢業設計選題,為后續專業技能學習提供有針對性的應用場景。在高職生涯開始階段,就形成明確的學習和崗位目標,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和崗位責任感。
2.畢業設計所需技能學習階段。此階段的應用性技術課程可以為學生的選題實現提供技術支撐。不同的選題在實現技術細節和具體業務場景中各有不同。學生需要依據自己的選題,有針對性地自主學習課程中未涉及的技術內容,從而鍛煉自主學習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
3.畢業設計創新階段。此階段教學的主要任務為綜合技能訓練及畢業設計。學生可以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在前期選題項目實現的現有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探索優化方案,比如豬臉識別,就是將基于機器學習的圖像識別技術應用于養豬產業的成功案例。通過創新階段完成最終的畢業設計作品,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和開拓創新的寶貴品質。
在課堂教育、實驗實訓、畢業設計等不同教學階段,如何根據各自的特點,設計適合高職大數據技術專業學生的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開闊創新等工匠精神,也是高職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1.課堂教學。在課堂理論知識教學環節,將知識與市場前沿的應用相結合,以生動形象的案例展現所學知識的用途,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授“數據庫原理”專業課程時,以電商平臺數據模型為案例,更能吸引學生的專注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練習階段,鼓勵學生以自己設定的應用案例為主題,進行課堂知識的實踐鍛煉。
2.專業實訓。專業實訓是高職院校提升學生技能水平和動手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也是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在實訓階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按照自己感興趣的應用主題自行組成團隊,共同完成實訓階段要訓練的技能目標,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3.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學生大學階段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應用,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教師應鼓勵學生將畢業設計作品精雕細琢,挖掘創新點,與創新創業活動相結合,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教育以賽促學、以賽育人的影響力,讓學生在畢業設計完善過程中領悟工匠精神的內涵及價值,從而增強學生踐行工匠精神的自覺性,促使他們把踐行工匠精神當作終身追求。
4.社會實踐。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是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途徑,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更容易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提升對工匠精神價值理念的認知水平。教師要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等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以堅定學生踐行工匠精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高職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考核評價應融入工匠精神,制定明確且具有針對性的評價指標,并選取具體可行的評價方法,以綜合體現學生愛崗敬業、專注嚴謹、精益求精和開拓創新等工匠精神培養效果。
1.學習態度。考勤情況、手機入袋情況、課堂互動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等可以作為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依據。考勤情況、手機入袋情況可以評價學生的紀律意識和責任意識;課堂互動情況可以考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意識;作業提交內容是否規范、提交是否及時等可以反映學生的專注與嚴謹性。
2.自學能力。相比其他專業,大數據技術專業具有技術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大數據技術相關崗位一般也要求人員具有自學能力強、不斷更新自身技術能力的職業素養。因此,大數據技術專業學生的自學能力尤為重要。教師在設計學生作業時,可適當增加課堂教學未涉及的知識,要求學生自學完成任務,以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職業素養。
3.團隊協作能力。大數據技術專業崗位通常需要團隊合作和快速迭代才能順利完成項目,因此,團隊協作能力是實際工作崗位中十分重要的職業素養。在作業或實訓環節,教師可以多采用分組開發的形式,以團隊為單位進行結果考核,讓學生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高職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思政頂層設計理念以畢業設計完成過程為鏈接,優化課堂教育、實驗實訓、畢業設計等不同教學階段的課程思政建設方法,配合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職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旨在讓學生在各門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畢業設計作品,激發全體高職大數據技術專業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各門課程的作用,發揚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