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在斗爭和建設中所形成的,具有著革命精神內涵。這樣具有革命特色的文化是鄉村規劃融合的基礎。山西是中國革命的老區,具有著眾多的革命遺址,擁有著豐厚的革命文化,因此以山西紅色文化為基礎,響應文旅時代的號召,將山西的地域紅色文化與鄉村建設進行融合。本文正是立足于文旅背景下,將與文旅及紅色文化有關的概念進行論述,并分析山西紅色文化的特色以及價值,從紅色文化的意義與內涵出發,在融合的時候體現出山西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而探討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山西紅色文化與鄉村規劃發展的新路徑。
【關鍵詞】紅色文化;文旅融合;鄉村規劃;地域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8—187—03
一、紅色文化
(一)山西紅色文化的特色
山西省是我國紅色文化資源相對豐富的省份,具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山西的紅色文化特色是革命精神的特色、是革命物質文化的特色、是革命內涵的特色。山西的紅色文化具有著充實的精神文化內涵,而這也構成了中國紅色文化的偉大篇章。山西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是偉大的斗爭精神,在山西紅色文化誕生的時候,就充分顯示出其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面對各類省內的反動組織,仍舊不放棄、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因此才能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形成屬于自己的地域紅色文化,山西紅色文化的形成為當代構建偉大的建黨精神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
(二)山西紅色文化的價值
山西作為紅色文化相對豐富的省份,其紅色文化的價值也是顯而易見的,山西的紅色文化價值體現在科研教育、文化歷史等方面,詳細而論就是山西的紅色文化資源能夠樹立人們的文化自信,其是當代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在新時代背景下,國人應該樹立文化自信,而新時代的文化自信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崢嶸的革命紅色文化,因此山西紅色文化的弘揚有利于樹立新時代的文化自信。山西的紅色文化價值還體現在后輩的傳承之中,對山西紅色文化的弘揚能夠有利于大、中、小學生傳承革命先輩的遺志,將紅色文化的火焰發揚廣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山西紅色文化的弘揚還需要與當代的基礎建設相結合,本文探討的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山西紅色文化與鄉村規劃的融合發展路徑的研究,這就需要紅色文化融入到旅游與鄉村建設之中,打造具有紅色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的鄉村建筑群落,促進旅游與紅色文化的發展,因此山西的紅色文化是旅游發展建設的有力助推劑。
(三)山西紅色文化的弘揚路徑
山西紅色文化的弘揚路徑具有多種方式,主要可以分為:線上自媒體平臺、及線下傳統媒體與主流活動。線上自媒體平臺可以是微博、抖音、嗶哩嗶哩、視頻號、公眾號等,通過各個單位制作的官方宣傳賬號,拍攝并上傳發布紅色革命故事,通過多平臺、多賬號的發布,利用當代青年人愛好短視頻平臺的特性與習慣,更好的弘揚與傳播山西的紅色文化。在進行線上宣傳的時候也要重視傳統媒體以及主流活動的作用。傳統媒體可以將一些具有說教意義的短片進行播放,這樣能夠起到引導短視頻平臺的作用,同時線下各個高校、基層單位開展一些地區愛國主義課堂、講座,建設相應的革命宣傳陳列館。
二、文旅融合下的鄉村規劃與地域文化的關系
(一)文旅融合的定義
文旅融合是近些年我們國家社會矛盾轉變之后所出現的概念,其指文化與旅游之間的關系要相互滲透甚至達到內容重組,通過滲透與重組逐漸的打破原有的產業禁錮,形成新的共生的現象與過程。關于文旅融合,簡單來說,文旅融合是一種資源要素的整合、是能夠對各個產業互補的創新、是各個產業相互認同及交融優化的過程。通過各個產業之間的融合,進而體現出山西紅色文化的內涵,提升旅游魅力帶動相應的文化產業。構建出新型文旅產業體系,推動文旅更高質量的發展,進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和旅游需求。
(二)文旅融合,地域文化內涵對鄉村規劃的意義
文旅融合是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結合,這是經濟現象也是文化現象。在進行文旅融合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把地域文化內涵融入到鄉村的規劃建設中。形成具有旅游特性以及紅色文化的鄉村群落。在進行文旅融合的過程中,地域文化內涵能夠作為鄉村規劃的方向引導,帶領鄉村規劃走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在進行規劃的同時所形成的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也是重要手段。而在這基礎上,富有豐富的紅色地域文化,不僅能夠使村落規劃變得具有民俗氣息還能夠在時代的進步中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體現出地域文化對于鄉村規劃的意義,為之后居住在鄉村的人們提供了懷舊、教育、舒適等功能屬性。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鄉村規劃中紅色文化融入的原則與方法
(一)傳承保護
鄉村規劃不是簡單的將原有鄉村拆掉進行重建,而是要在規劃建設中保留相應的紅色文化及村落特征。在保留的過程中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遵循自然保護原則,二是遵循文化與遺址保護原則。這要求規劃者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到村落周邊的自然環境進行景觀建設,分析周邊地區的自然條件與自然環境,對不同條件的地區進行不同的應用。明確具體地區的具體功能及具體作用從而對區域進行相應的規劃與開發、找到規劃目標,形成具有自然味道的景觀環境。在進行自然保護的同時也要對村落的文化進行傳承保護,一些革命老區的老宅具有著當年革命生活的痕跡,這就不能對此進行拆除而是在此基礎上維修建設,這樣能充分的保留紅色村落的文化特征,使規劃建成后的村落具備文化的內涵以及特色,從而找到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舒適點。
(二)審美性
鄉村規劃與紅色文化的結合能夠使鄉村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進而形成旅游競爭力,因為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文化以及審美是具有差異性的,因此在進行紅色文化與鄉村規劃融合的時候需要將文化差異放到首位,在對鄉村景觀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注意審美需求的不同,旅游景觀設計以及鄉村整體建設不能脫離地域的相應文化,做山西紅色革命主題的鄉村就應該具有紅色文化的典型特征,這就要求我們去了解區域內的人們審美,結合風土人情進行文化與鄉村建設的融合。鄉村與山西紅色文化的融合是深層次文化的演變,是與地域村民的共情,只有做到上述這兩點,鄉村規劃與紅色文化的結合才能夠完美融入建設之中,進而滿足文旅背景下的旅游與文化需求,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化魅力。
(三)公眾參與
文旅背景下的山西紅色文化與鄉村規劃的結合離不開公眾的參與,在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由于設計者不是生長在這片土地的人,對一些地域的文化以及風俗作出誤判,導致所設計的鄉村脫離地域文化特色,空有外像。因此要做好鄉村規劃建設就需要讓原住民參與到規劃之中。對地域的文化予以保存,找到文化之中的基點進行設計規劃。以地域紅色文化為基礎的鄉村建設更加能夠體現出農村的生產生活,也能夠直接的反映那段輝煌的革命歲月。當建設完成后,保留原住民意見的村落能夠給外來的旅客一種文化與精神的共鳴,同時具有公眾參與的村落規劃能夠將居住主體與客體相連接,增強人與景觀環境的情感與互動。
(四)可持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因此設計者在進行鄉村規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可持續性發展原則,鄉村規劃除了需要融入地域的紅色文化外,還需要以開發建設的時候保護地方環境為目標,不能因為建設紅色村落發展文旅產業而破壞周邊的環境,這對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鄉村規劃建設的時候不僅要對思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也需要思考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部分紅色古村落建設完成后的初期發展良好,后期因為經濟不持續,發展不持續的問題導致村落走向破敗,回歸之前甚至不如建設前。因此在對產業選擇的時候要考慮產業可持續的問題,讓村落規劃建設完成后,有發展、有依靠。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鄉村規劃與紅色文化的融入路徑
文旅背景下的鄉村規劃與紅色文化的融入,需要從以下三點來論述:(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的完善能夠滿足鄉村百姓的基本需求進而滿足鄉村的發展需求。(2)保留鄉村風俗,民俗是鄉村的關鍵所在,缺少民俗的鄉村沒有人間的煙火味。(3)融入地域特色,鄉村規劃與紅色文化的結合需要融入該區域內地特色,特色可能是文化、可能是建筑民俗等。
(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基礎設施,對鄉村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旅游發展是文旅融合中的基本點,完善基礎設施從一定角度來說能夠帶動當地的旅游發展,旅游得到發展能夠促進鄉村居民的收入,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衣、食、住、行、醫療與娛樂等。這要求規劃者在對整體村落建設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相應的功能區域。并將功能區域賦予地域的紅色文化特色與整體建筑進行結合。基礎設施的完善要考慮文化特性,不僅僅要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還需要建設相應的紅色文化陳列館以及圖書館等,這不僅能夠提升村民的思維與意識形態還能夠帶給來旅行的游客不一樣的感受,同時從經濟角度來說能夠帶動當地居民就業。
(二)保留鄉村風俗
鄉村民俗是包含在文化范圍之內的,關于鄉村風俗的保留需要以紅色文化為基礎線,也就是說鄉村民俗要與紅色文化相適應,至少不能在內涵上相互沖突。在進行鄉村規劃與紅色文化的結合時,要融入當地的地域紅色文化,同時也要將其他非物質文化與村落相結合。在進行保留鄉村風俗的時候,需要對鄉村風俗進行梳理歸納,選出精髓中與山西紅色文化內涵相適應的民俗,將其保留在鄉村規劃建設中。
在上文中對基礎設施進行建設以及豐富,這就要求鄉村范圍內的每一部分都具有實用性以及自己的功能性和價值。傳統民俗容易在建設中丟失,這就需要在進行基礎設施中的文化場館建設的時候保留當地具有社會積極意義的民俗活動。給鄉村的原住民一種親切感,同時能夠增強青年一代對民俗的興趣,為游客提供不一樣的旅游體驗,進而起到對民俗的保護與傳承。
(三)融入地域特色
文旅背景下的紅色文化與鄉村規劃的結合是具有地域元素的,同時從景觀設計的角度來說,這是現代美學與地域元素特征的結合。對山西紅色文化與鄉村的規劃建設的實踐,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特征,同時在保留原味道的時候運用現代設計與規劃手法進行創作,從而能夠得到具有地域紅色文化的鄉村村落。鄉村村落的建設是文化與民俗的體現,也是地域特色的體現。在進行山西紅色文化村落的建設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要將現代元素與紅色文化元素進行結合,這里的紅色文化元素需要與地域特色進行融合,在體現文化的同時也能夠展現地域的魅力。
地域特色的融入是宏觀也是微觀的,從宏觀角度講是與山西紅色文化的融合,是與村落的融入。從微觀角度講是每一處場所(基礎設施)的融入、是每一個角落與物件的融入。通過對地域特色的融入,鄉村村落能夠給居民更親切的感覺,做到不離鄉、不離民俗,為居民創造舒適且優質的鄉村建筑。
五、結語
文旅融合背景下,山西紅色文化與鄉村建設發展的融入需要根據地域的具體情況,結合當地的旅游發展進行相應的村落規劃設計。在規劃設計的時候要能夠體現出山西的紅色文化、村落的民俗民風、村落所在地域的特色元素。這就需要設計者從地域文化的角度出發,對鄉村建設進行探討論述。在對鄉村建設的時候,需要做到的是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到鄉村的規劃建設中,建成的紅色文化村落應具有著優美的環境、可持續的經濟體、貼近群眾生活的民俗民風、同時能夠展現出地域的特色以及地域的紅色文化。通過這樣的論述與探討找到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發展路徑與發展方法,這不僅可以對紅色文化進行挖掘還能夠對紅色文化進行相應的傳承,對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山西紅色文化與鄉村規劃建設的路徑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莫林麗,楊本俊.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域文化在鄉村民宿開發與經營中的應用研究——以金寨縣大灣村為例[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21(4).
[2]馬廷魁,朱杰.地域文化傳播中文旅結合模式的多維度優化——以甘肅省絲路文化推廣為例[J].新聞論壇,2018(2).
[3]姚維.探析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域文化的挖掘與利用——以浙江余姚梁弄鎮為例[J].中國文藝家,2020(12).
[4]何婷.經濟落后地區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初探[J].家庭生活指南,2018(12).
[5]丁瑩.文旅融合背景下鄉村旅游景觀地域文化的融入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3(3).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課題名稱:文旅融合視野下新時代山西紅色戲劇發展研究(課題編號:YWQN202240)。
作者簡介:劉夢婕(1993—),女,漢族,山西興縣人,碩士,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政黨建、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