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苗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擁有獨特的語言和文化。湘西苗語在國內民間頗有傳承和應用,但是相關的文化特色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苗族語言文化的特色、特點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以增加對苗族語言文化的了解和認識。本文旨在分析湘西苗語的基本特征,探究湘西苗語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以及研究苗族語言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促進苗族語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湘西苗語;文化特色;民族語言
【中圖分類號】H2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8—235—03
一、湘西苗語的基本特征
(一)語音系統
湘西苗語又叫苗語東部方言,音節結構和漢語類似,有聲母、韻母和聲調,我們以湖南省鳳凰縣落潮井鎮勾良村苗語為例來看,其顯著的特點是聲母較多,韻母相對較少,聲調有7個。
湘西苗語聲調遵循“四聲八調”的規則,由平、上、去、入四類再各分陰陽總共8個聲調類型,從表3 可以看到,調查點勾良村的苗語有7個聲調,陽入并入陽上,陰入還獨立存在。湘西苗語有較為復雜的變調規律,如連續變調規則:當兩個音節相連時,有的音節的聲調會發生變化,有點類似漢語的變調,體現了苗語聲調與漢語聲調深厚的文化淵源。
總的來說,湘西苗語中的語音系統是其獨特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豐富了詞匯的表達能力,而且體現了苗族民族的深刻文化內涵。
(二)詞匯特色

湘西苗語的詞匯特色不僅是苗族語言的一個基本特征,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湘西苗語中豐富多彩的詞匯反映了苗族人民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展示了苗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新精神。同時,湘西苗語的詞匯特色也為苗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為世人了解和認識苗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三)語法結構

最后,在苗語中,主語和謂語之間的語序是固定的。通常是“主語+謂語+賓語”的排列方式。即使是反問句,也需要按照這個基本的語序來排列。這種語法結構的特點,使得苗語在表達復雜思想時可能更加繁瑣,但卻帶來了語言上的一致性和簡潔性。
總的來說,湘西苗語的語法結構在很多方面都呈現出了自己的獨特性。除了上述所提到的特點之外,湘西苗語還有著許多值得研究的語法現象,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的領域。
二、湘西苗語與文化的相互影響
(一)語言文化兩者間的相互影響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也是反映文化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于事物的認知和表達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形成了各自獨有的詞語和詞義。
在語法結構方面,文化也對語言的形態有所影響。不同的文化傳統,社會結構和歷史演變,決定了不同民族語言在語法結構、句式、語氣等方面的差異。以苗語為例,苗語動詞較多,而名詞和形容詞相對較少,這是因為苗族的生活方式與優秀傳統文化習俗密切相關,例如苗語中的“食”“穿”“住”等動詞與苗族的傳統生產方式和生活條件有關。
在聲調和語音方面,文化也會對語言的發音和特點產生影響。苗族語言中,由于不同區域、不同方言和不同習慣的影響,導致苗語的音韻變化十分復雜。例如,苗語有許多特殊的語音組合,如元音與輔音的結合,有時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篇幅有限這里不做贅述。
(二)語言和文化的共同演變
無論在苗族還是其他民族的語言和文化中,語言和文化之間都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苗族語言與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也是如此。

語言和文化是相互關聯的,缺一不可。由于苗族人民長期生活在山區,直至今日當地苗族語言和本民族文化依舊以口傳心授為主,苗族人民在語言和文化傳承中具有了保守性和傳統性的特點。對于苗族人來說,對母語的傳承和保護,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也是對自身文化根脈的堅守。
三、苗族語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苗族語言的傳承對于苗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苗族語言作為苗族文化的載體,在苗族社會中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尤其信息技術的普及,讓不少的苗族語言使用者態度不積極表現出困惑迷茫,新一代的苗族兒童的苗語運用能力非常不樂觀,苗族語言文化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傳承與發展以克服目前遇到的困境與挑戰。
(一)苗族語言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首先,需要加強對苗族語言文化的保護和研究。落實法律法規,保護苗族語言和文字的合法權益。各級有關部門應該建立健全保護機制,加強管理和監督,嚴格打擊非法使用和破壞苗族語言文化的行為。同時各地方高校履行其文化傳承的職能,利用現代錄音錄像技術,加強對苗族語言文化資源的保護與整理,保留苗族語言的純正性和獨特性,加強對苗族文化的挖掘。
其次,注重苗族語言文化的教育和普及,鼓勵和支持苗族語言文化的發展,提高苗族語言文化傳承的意識。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引入苗族語言文化教育,如幼兒園開始加強苗族語言文化教育,會講民族語言,增強語言文化自豪感和民族意識,苗族聚居區中小學可以開設苗語校本課程,大學生可開展苗族語言文化調查工作,有條件的職業院校積極傳播與傳承同苗族文化相關的技藝等增強民族認同,研究生培養機構可以開設“苗瑤語言文化”研究方向解決高端人才的培養問題。同時,家庭、學校和社會也可以共同營造良好的多樣的語言環境,尤其能影響下一代人,讓下一代人感受自己民族語言的特色和魅力。
再次,應積極增強苗族語言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影響力。各級部門和相關組織可以通過旅游行業中開發和推廣苗族文化旅游、舉辦苗族語言文化主題活動、舉辦有民族特色的比賽或演出,利用廣播電視傳媒,加強苗族語言文化類節目的制作,提高苗族語言文化的知名度,可以借助自媒體終端搭建宣傳的平臺增加苗族語言文化在社會中的曝光度和關注度,加強與其他民族的交流和合作,推廣苗族語言文化和增強苗族文化的影響力,促進苗族語言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為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苗族語言文化在社會交往中的作用
苗族語言文化自古就承載著苗族人民的社會交往方式,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中,苗族語言文化依然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
首先,苗族語言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湘西地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地,苗族人民常常需要與漢族及其他民族進行交流。苗族語言文化的加入,不僅能夠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同時也降低了跨文化交流中的障礙和誤解。
其次,苗族語言文化在傳統節日和民間活動中表現出獨特魅力。苗族人民自古就有著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和民間活動,如苗族“四月八”、苗族“六月六”、苗族“趕秋”等。這些活動不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同時也是苗族人民社會交往的載體。苗族語言文化在這些活動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進一步增強了苗族民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最后,苗族語言文化在現代商業活動中也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苗族地區商業活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苗族語言文化在商業活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例如有關苗族語言文化的一些影視作品影響廣泛,進而推廣了相關的文化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苗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民眾的就業問題。
四、結語
總的來說,苗族的語言和文化具有獨特的價值和魅力,這種價值和魅力不僅體現在苗族自身,也反映出中國的多元化文化。因此在未來的研究方向上,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和發掘苗族語言文化的歷史、演變和傳承,以期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苗族的語言文化遺產,同時也為中國的語言文化研究提供更多的真實案例和多元文化元素。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語言文化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傳承和發展苗族語言文化,各民族攜手共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奮進。
參考文獻:
[1]吳碧輝.湖南省鳳凰縣落潮井鄉勾良村苗語語素的成詞能力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2]麻慧群,吳碧輝.湘西鳳凰苗語親屬稱謂探析[J].銅仁學院學報,2021(2).
[3]楊緒明,吉網芹,余爽.廣西特色民族語言文化及其對東南亞漢語傳播的影響[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6).
[4]張競文,敦圓圓.從西江苗語中的特色詞語看苗族文化[J].作家天地,2021(3).
[5]馮依團.對傣族語言文化傳承的研究與保護[J].大科技,2020(8).
[6]妥洪巖,馬玉貞.撒拉族文化認同與語言態度實證探析[J].青藏高原論壇,2021(2).
作者簡介:麻慧群(1985—),女,苗族,湖南鳳凰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幼兒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