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農業農村局 馬瑞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西平縣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隸屬駐馬店市,轄區共20 個鄉鎮,縣域總面積1089 km2,耕地總面積7.47 萬hm2。目前,全縣總人口88.7 萬,其中,鄉村人口67.1 萬。西平縣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光、熱、水自然資源豐富,是一個以小麥、玉米種植為主的農業大縣、糧食生產大縣,素有“豫南糧倉”之美稱,曾先后10 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4 萬hm2以上,糧食總產96 萬t 左右。“西平小麥”2018年獲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2019 年登錄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 貢獻。
2022 年,西平縣小麥種植面積7.2 hm2,平均單產596 kg,較2021 年增加41 kg,增幅7.39%;總產64 390萬kg,較2021 年增加4262 萬kg,增幅7.09%。其中,中強筋小麥產量5.39 萬hm2,品質達到國家中強筋小麥以上標準。全縣秋糧種植面積6.29 萬hm2,較2021 年增加0.04 萬hm2,總產實收49 097 萬kg,較2021 年增加6192 萬kg,增幅14.4%。
2012 年以來,西平縣累計投入12.3 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6.13 萬hm2,占耕地總面積的80%以上,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1 000 萬kg,糧食總產穩定在96 萬t左右;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42 萬hm2,實現了由“大水浸灌”向“精準滴灌”轉變、由“望天收”向“高產田”轉變、由“單一種植”向“產業融合”轉變。
2022 年,西平縣小麥病蟲草害整體上呈中度偏輕發生,發生總面積345 萬畝次,防治總面積733 萬畝次,挽回小麥損失9820 萬kg。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全縣共備案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5 家,成立15 個機防隊,備案自走式噴霧機、農業無人機等大型施藥機械64 臺(架),累計開展統防統治面積62.5 萬畝次。
1.設立小麥(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和小麥(花生)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區。
2.設立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示范區和實施化肥減量增效項目和退化耕地治理項目。
3.實施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小麥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西平縣在二郎鎮、焦莊鄉等18 個鄉鎮建設小麥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0.67 萬hm2,統一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統一測土配方施肥,取得較好效果。
西平縣遵循“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通過轉包、出租等形式,引導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集中,推進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2022 年,該縣土地流轉總面積2.56萬hm2,為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催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等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
1.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2022 年,全縣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10830 萬元,發放實際種糧農民補貼資金3776 萬元。以上兩項惠農補貼政策的落實直接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2.切實抓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近兩年該縣發放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109 萬元,累計補貼推廣各類農機具3200 余臺(部),拉動農民自籌資金1.4 億元,受益農戶2500 余戶。
西平縣以區域站為服務陣地,完善并鞏固“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范主體+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該縣共組建省、市、縣專家團隊3 個,確立農業主推技術7 項,遴選農業科技示范基地3 個,選聘技術員56 名,遴選農業科技示范主體154 名。2022 年西平縣共發放技術明白紙20 余萬份,開展各類技術培訓班2000 余場次,受訓人員15 萬余人次。
西平縣要積極宣傳國家有關糧食生產方面的方針、政策,提高農民對土地流轉、農業執法、耕地保護、社會化服務等政策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鞏固糧食安全基礎。
相關單位要進一步加大對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調查力度,并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指導培訓,提高農戶麥田管理水平。
西平縣相關部門要加強與本級和上級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確保項目資金及時到位、各類項目順利實施。
西平縣要進一步開展以小麥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為主的農藥市場管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為小麥豐產豐收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