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看,今年上半年全球貿易呈復蘇態勢,這主要得益于全球供應鏈的恢復。但展望未來,全球貿易增長仍面臨世界經濟放緩、通脹粘性、金融條件偏緊和地緣政治動蕩等風險挑戰。分國別看,主要經濟體中,美國貨物貿易進口、出口增速持續下滑,中美經貿額降幅尤為明顯;歐盟內需疲軟,進口衰退明顯,自我國進口大幅下降,美國保持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日本貿易逆差持續,出口增速由正轉負,進口降幅持續走擴,對美貿易依賴度有所提高。下一步,建議多措并舉加強我國與發達經濟體利益捆綁,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增強世界經貿伙伴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一、全球貿易呈復蘇態勢,但增長之路依然崎嶇不平
主要國際機構近期發布的報告和監測數據表明,全球貿易在今年上半年處于復蘇態勢。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6月發布的《全球貿易更新》報告顯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在此前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后回歸增長態勢。其中,全球貨物貿易較去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9%,增長約1000億美元,全球服務貿易環比增長2.8%,增長約500億美元;世界貿易組織5月31日發布的《貨物貿易晴雨表》顯示,全球貨物貿易景氣指數為95.6,較今年3月發布的92.2出現上升。表明今年二季度全球貨物貿易延續了一季度的復蘇態勢。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5月中旬發布《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更新報告預計,世界貨物和服務貿易2023年將增長2.3%,較年初預測值有所提高。
供應鏈得到明顯改善,貨運恢復明顯。過去幾年,諸多因素沖擊全球供應鏈,嚴重干擾了全球貿易發展。如今,疫情對世界經濟沖擊邊際減弱,全球工業產量已達到疫情前的1.1倍,貨運市場也出現了較大改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8月9日發布的全球航空貨運市場定期數據顯示,2023年6月,全球航空貨運需求量同比收縮,但降速放緩,僅比2019年同期水平低2.4%。同期,全球航空貨運運力同比增長9.7%,與2019年6月相比增長3.7%,這已是3年來航空貨運運力連續三個月超過疫情前水平。此外,集裝箱航運行業運力大幅提升,帶動航運價格進一步下降,顯著改善了貿易供應鏈的流暢度。
下階段全球貿易仍面臨世界經濟放緩、通脹粘性、金融條件偏緊和地緣政治動蕩等風險。盡管全球貿易表現有所好轉,但是下半年能否延續復蘇態勢,前景并不明朗,世界銀行稱全球65%的經濟體2023年經濟增速將低于上年。綜合國際機構分析,下階段世界經濟主要面臨全球經濟放緩、通脹粘性、金融條件偏緊和地緣政治動蕩等風險。各大機構普遍認為,2023年下半年全球貿易面臨的負面因素影響或超過正面因素。
二、世界主要經濟體對外貿易動態
(一)美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速持續下滑,中美經貿額降幅明顯
從總量看,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數據,2023年6月,美國貨物進出口總額4253.4億美元,同比下降9.30%。其中,出口1672.3億美元,同比下降8.45%;進口2581.1億美元,同比下降9.84%;貿易逆差908.8億美元,同比下降12.30%,貿易逆差有所縮小。從1—6月變化趨勢看,其進口、出口貿易額增速呈持續下滑態勢,6月降幅均高于前期。
從產品結構看,主要出口產品中,美國6月出口機械器具等(HS-2:84)201.8億美元,同比增長4.7%;出口礦物燃料等(HS-2:27)236.5億美元,同比下降35.8%,自今年來持續快速下滑;出口電器設備等(HS-2:85)167.0億美元,增長2.2%。主要進口產品中,美國6月進口機械器具等(HS-2:84)382.1億美元,同比下降6.1%;進口電氣設備等(HS-2:85)367.8億美元,同比下降6.4%;進口車輛及其零件等(HS-2:87)322.7億美元,增長24.5%。
從服務貿易看,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數據,2023年6月,美國服務進出口總額1419.9億美元,同比增長4.22%。其中,出口823.40億美元,同比增長6.52%;進口596.52億美元,增長1.20%;貿易順差226.88億美元,增長23.59%。其中,占比較高的金融服務業出口142.5億美元,增長1.98%;旅游行業出口143.53億美元,增長25.32%,旅游行業進口117.20億美元,增長20.80%。
從主要貿易伙伴看,2023年以來墨西哥超越加拿大始終保持美國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美墨6月雙邊貨物貿易總額為684.9億美元,同比增長0.41%,美國與第二、第三名貿易伙伴加拿大和中國雙邊貿易額分別為663.1億美元、425.6億美元,分別同比下降10.3%和25.8%。另外,從美與日韓貿易額分別同比下降2.2%、5.8%對比可知,盡管美國貿易額增長緩慢,但與我國貿易額出現較為明顯降幅。
(二)歐盟內需疲軟,進口衰退明顯,自華進口大幅下降,美國保持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
從總量看,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2023年6月,歐盟(27國,下同)貨物進出口總額4271億歐元,同比下降11.93%。其中,出口2258.67億歐元,增加0.40%;進口2012.33億歐元,同比下降22.60%;貿易差額由逆轉順,順差246.34億歐元,為2021年以來月度最高水平。表明歐盟經濟體內需疲軟,未來或呈長期態勢。
從產品結構看,主要出口產品中,2023年6月,出口機械和運輸設備914.7億歐元,增長12.10%;出口化學品及相關產品481.5億歐元,同比下降0.51%。主要進口產品中,進口機械和運輸設備660.7億歐元,同比下降6.10%;進口礦物燃料389.2億歐元,同比下降46.62%,可以看出歐盟能源危機得到明顯緩解;雜項制品進口269.6億歐元,同比下降9.63%。
從主要貿易伙伴看,美國、中國為歐盟第一、第二大貿易伙伴,與二者貿易額比重約占歐盟貿易總額比重的三分之一。具體看,2023年6月,歐盟與美國貿易額為710.84億歐元,同比下降5.66%,其中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0.90%,進口同比下降12.2%;歐盟對華貿易額為619.07億歐元,同比下降15.35%,其中出口同比增長0.80%,進口同比下降21.30%。
(三)日本貿易逆差持續,出口增速由正轉負,進口降幅持續走擴,對美貿易依賴度有所提高
從總量看,根據日本財政部數據,2023年7月,日本貨物進出口總額17.53萬億日元,同比下降7.40%。其中,出口8.72萬億日元,同比下降0.32%,為2021年2月以來首次下滑;進口8.80萬億日元,同比下降13.48%,降幅進一步擴大;貿易逆差0.08萬億日元,上年同期為逆差1.42萬億日元。從今年1—7月數據看,日本逆差整體呈下降趨勢。
從產品結構看,主要出口產品中,2023年6月日本出口運輸設備153.90億美元,同比增長29.36%;出口機械設備115.39億美元,同比下降7.69%;出口電氣設備101.30億美元,同比下降12.16%。主要進口產品中,進口礦物燃料133.37億美元,同比下降37.47%;進口電氣設備96.17億美元,同比下降13.71%;進口化學品67.72億美元,同比下降19.09%。
從主要貿易伙伴看,我國保持為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東盟為第二和第三大貿易伙伴。具體看,2023年6月,日中雙邊貨物貿易規模為249.87億美元,同比下降16.21%。日本對我國出口109.04億美元,同比下降16.45%;日本自我國進口140.83億美元,同比下降15.96%。日美貿易額191.02億美元,同比下降1.03%,其中日本對美國出口增長4.69%;日本與東盟貿易額188.27億美元,同比下降12.03%。由數據可知,日本對美國貿易依賴度有所提升,對華及東盟依賴度有所下降。
三、政策建議
下一步,建議多措并舉加強我國與發達經濟體利益捆綁,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增強世界經貿伙伴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一是更好結合穩外貿與穩外資。發達經濟體在華投資企業在我國外貿進出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穩住外資有利于穩外貿。近年來,在政治因素作用下,特別是美國“脫鉤”“斷鏈”的策略對外資在中國發展構成一定挑戰,我國要持續推進更高水平開放,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回應外資企業訴求,提升外企在華發展信心。二是積極尋找合作點,加快修訂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進口,鼓勵中資銀行境外機構提供境外消費金融產品,支持外國消費者購買中國品牌產品。三是著力穩定重點產品進出口,鼓勵企業加快海外營銷和售后服務網絡建設,大力促進家電、手機等重點產品出口。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外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