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來源多樣、潔凈環保、應用廣泛,可同時滿足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需要,成為全球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抓手。國際上按氫能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把氫能劃分為低碳氫能、清潔氫能和可再生氫能①。通過對國外主要國家氫能發展情況和相關政策梳理分析,可以為我國氫能產業政策制定與行業發展提供借鑒。
一、部分國家發展氫能產業的主要經驗
美國對氫能的探索和研究較早,上世紀70年代通用汽車公司便開始進行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究。為應對氣候變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美國將氫能作為重要戰略資源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在氫能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歐盟將氫能定位為戰略性支柱產業,高度重視清潔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經過40多年發展,歐盟氫能源及燃料電池技術取得長足進步。美歐氫能產業發展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日本、韓國為實現更高水平的能源自主,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明確提出將氫能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日本在能源安全、整體能源戰略目標下,尋求構建和實現“氫能社會”。韓國將氫能列為三大戰略投資方向之一,把氫能作為驅動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的關鍵動力。總結來看,這些國家發展氫能的主要做法和經驗如下。
(一)制定氫能發展戰略規劃全面布局氫能產業
目前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氫能產業發展戰略。日本、韓國、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及發展實際全面布局氫能產業,將氫能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制定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中長期戰略規劃及路線圖,出臺了涉及氫能研究、開發、示范、應用的總體戰略框架。
日本于2003年制訂《能源基本計劃》并數次修訂,于2021年發布最新一期《能源基本計劃》,將氫能定位為與電力和熱能并列的核心二次能源,提出建設“氫能社會”。2014年日本發布《氫能與燃料電池路線圖》,2022年新版《氫能與燃料電池路線圖》制定了“氫/燃料電池戰略技術發展戰略”。2017年,日本正式發布《氫能基本戰略》,制定了氫能發展三步走計劃,即“發展氫燃料電池迅速占據全球氫能和燃料電池市場,擴大氫能需求;2025年前全面推進氫能發電,建立大規模氫能供應系統;2040年建立起零碳氫能供應系統”,通過降低氫能價格、推廣氫能應用以全面建設“氫能社會”,成為全球首個將氫能作為國家戰略的國家。
2018年,韓國政府發布《創新發展戰略投資計劃》,將氫能列為三大戰略投資方向之一。2019年,韓國政府發布《氫能經濟發展路線圖》,提出圍繞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料電池,通過在制氫、加氫、儲氫、發電、安全監管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實現2030年韓國率先成為世界氫經濟領導者目標。
2019年美國發布《美國氫能技術路線圖》,明確了五大應用領域的氫經濟發展路線圖,以期在全球氫能源技術中占據主導地位。2020年,美國能源部發布新版《氫能技術發展規劃》,提出未來10年氫能發展階段性目標,并設定了2030年氫能發展的技術和經濟指標。2022年,美國能源部發布《國家清潔氫能戰略與路線圖(草案)》,明確清潔氫能發展三大關鍵戰略及生產目標,并公布清潔氫能短期(2022—2025年)、中期(2026—2029年)、長期(2030—2050年)行動路線圖。
2020年,歐盟發布《歐盟氫能戰略》及《歐洲氫能路線圖》,明確可再生能源制氫是歐盟發展的首要任務,將加大對氫能的政策激勵和支持力度,并提出氫能發展戰略藍圖,旨在通過技術研發創新、全產業鏈投資計劃等措施促進氫能全面產業化發展。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為減少對俄羅斯能源依賴及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歐盟公布“RePower EU”能源轉型行動方案,確立到2030年生產可再生能源制氫1000萬噸、進口1000萬噸,可再生能源占歐盟能源總消費比重提升至45%,降低能耗目標提高到13%。
(二)完善氫能發展法律法規營造良好法制環境
1990年,美國頒布《氫研究、開發及示范法案》,此后陸續出臺了《能源政策法2005》《能源獨立與安全法2007》《美國經濟復蘇和再投資法案2009》等涉及氫能發展的法律法規,迄今為止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氫能法律體系。2020年,韓國政府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涉及氫經濟和氫產業的法律文件《促進氫經濟和氫安全管理法》,為氫能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2022年,歐盟公布非生物源可再生燃料(RFNBO)評估法案和額外授權法案(ADA)兩個新授權法案的草案,以完善氫能發展監管框架,加快氫能技術標準制定。
(三)加大投資和實施財稅激勵政策支持氫能技術研發
總體來說,各國通過國際國內合作、研究機構與龍頭企業合作、政府資金/基金引導、PPP項目支持等手段加大氫能產業投資,通過直接的財政補貼、間接的稅收減免、購買優惠、非經濟福利及其他刺激措施,加大對氫能全鏈條補貼力度。美國對氫能和燃料電池的激勵措施主要體現在交通運輸領域,相關措施包括政府投資及補助、稅收抵免、貸款擔保等。2022年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規定,每公斤綠氫生命周期內溫室氣體排放量低于0.45公斤二氧化碳當量,可獲得每公斤3美元聯邦補貼。2023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立法機構通過眾議院第23-1281號法案(House Bill 23-1281),為清潔氫能提供每公斤1美元的所得稅抵免,這也是世界首個針對低碳氫應用的公共補貼。2023年,歐洲發布氫能銀行計劃為可再生能源制氫出臺專項創新基金,以擴大氫能生產和刺激投資。
(四)加快布局氫燃料電池產業搶占市場競爭制高點
在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上,各國側重點不盡相同。早在1970年,美國便提出了“氫經濟”,此后在氫燃料電池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巨大。歐盟將氫燃料電池技術作為能源領域內一項戰略性高新技術,在燃料電池技術中已取得世界領先地位。日本也早早將發展氫燃料電池技術定為國家戰略,在氫燃料電池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引領國際標準,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先機。韓國重點押注氫能源汽車,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氫能車市場,氫能車數量占世界總量的比例過半。
二、我國氫能產業規劃和相關政策情況
相比于發達國家早早布局氫能產業,我國氫能產業發展較晚。頂層規劃方面,2019年,我國首次將氫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推動充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將氫能首次納入產業結構目錄。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作為我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從氫能產業創新體系構建、基礎設施建設、多元化示范應用、制度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同年,國家能源局、科技部印發《“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發布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路線圖,明確氫氣制備、儲運、加注、燃料電池裝備及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規劃路線。此后,各地方紛紛出臺氫能專項規劃,助推氫能發展。
在立法方面,2019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將氫能首次劃入能源范疇,但目前我國國家層面暫無關于制氫安全監管的具體規定,制氫主要遵照危險化學品領域相關法律規定。在激勵政策方面,2016年至今我國出臺多項促進燃料電池汽車研發與產業化的相關政策,從技術研發、試驗示范、推廣應用、財政補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推動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2020年,《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20〕86號),提出“以獎代補”政策,通過選擇一部分城市開展燃料電池產業化示范應用,以獎勵撥付形式對示范城市給予獎勵以代替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產氫國、最大燃料電池商用車市場,加氫站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三、國外促進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啟示
(一)積極完善氫能戰略規劃,強化頂層框架設計
一是我國需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建立多層次、全方位、覆蓋廣、分階段的政策框架體系,精準設計氫產業鏈各環節支持政策,明確氫能產業發展的方向、目標。二是統籌協調地區氫能產業發展,避免同質產業重復建設,建立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區域一體化的產業生態鏈,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三是全面謀劃氫能源產業布局,加強相關前沿技術探索,推進氫能尤其是清潔氫能的大規模生產和應用,以提高產業規模和經濟性。
(二)完善氫能產業法律法規,加強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出臺氫能產業相關規則、標準和規范,建立跨行業跨區域的行業管理規范和標準體系,以高要求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對標國際,進行氫能源技術標準的制定,推動國內技術標準國際化。三是參與國際合作,鼓勵行業領先的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開展氫能相關技術標準研究,推動行業標準體系建設。
(三)多舉措加大氫能領域補貼及研發投入,支持關鍵技術創新
一是加大氫能產業補貼強度,統籌運用研發補貼、稅收減免等工具為氫產業鏈各環節創新提供資金和融資支持。二是高度重視氫能“制運儲用”全鏈條關鍵技術、新技術及新材料的研發。三是打通氫能技術鏈、產業鏈、供應鏈,破除專利技術壁壘與知識產權糾紛,搶占技術領先地位。四是推進氫能“產學研用”融合發展,促進氫能產業技術持續進步。
注:
①根據生命周期溫室氣體(GHG)排放核算標準,低碳氫能是指每千克氫氣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值低于14.51千克二氧化碳當量,清潔氫能和可再生氫能則低于4.9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且可再生氫能中氫氣的生產所消耗的能源為可再生能源。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成本調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