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到江門,你大概時常會看見大爺大媽們拉著一把椅子走到樹下,扎堆坐著聊天、乘涼,抑或是騎著“小電驢” 在騎樓老街里穿梭, 江門人的生活就是這樣慢悠悠。
隨著電視劇《狂飆》的熱播,取景地江門意外走紅。
江門,廣東省中南部的一座小城,東邊是早已成為旅游勝地的珠海、中山,北邊是佛山。
劇中出現了眾多嶺南元素,騎樓、腸粉、茶座等,包括飾演主角高啟強的張頌文,他本身就是廣東人,偶爾會在戲中飆出幾句粵語。
我們若串聯起這些細節,可品味廣東小城的生活氛圍,一窺江門人如何度過一天。
買魚
主角高啟強(張頌文飾)登場。此時的他,是菜市場的一名魚販子。劇中的菜市場潮濕,帶點陰暗色調,以襯托小人物的背景。盡管這個菜市場是為了拍戲而臨時搭建,但南方的觀眾仍會覺得眼熟,因為嶺南有一種特殊的天氣現象叫做“回南天”,冬去春來時,氣溫猛地升高,空氣濕度接近飽和,出現到處潮濕的景象。
想要吃魚,首選江門水街農貿市場。
在兩廣地區,很多城鎮都有一條名叫“水街”的街。它們名字的由來大同小異:指有河流經過,商賈小販往來頻繁的街。江門的水街農貿市場位于蓬江區釣臺路,是當地年代最久的市場。在城中沒通自來水的時候,居民從江門河挑水回家,一定會經過釣臺路,加之往來兜售魚肉的小販處理活物時都要用水,久而久之,這段路變得光溜溜、濕漉漉,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水街”。
只不過,我們已經看不到劇中那種陰冷的氛圍,水街農貿市場經改造后,攤位和地面已變得整潔清爽。走出市場,水街兩邊是騎樓,樓上是西式小露臺,時不時傳來一句粵語吆喝聲,使人有種上世紀的港片懷舊感。
爬山
劇中的京海市風景宜人。
安欣(張譯飾)與孟鈺(李一桐飾)在山間亭子重逢成為經典,孟鈺的父親孟德海(張志堅飾)也喜歡爬山。有趣的是,取景地江門之名的由來,恰恰與山有關。江門地處西江與其支流蓬江的匯合處,南面的煙墩山和北面的蓬萊山對峙如門,故稱“江門”。
男女主角重逢的地方是牛山公園,位于臺山河濱中路。雖可登高望遠,但對于有眾多名山的江門來說,算是小眾去處。
電視劇未火之前,江門人更愛去天露山,它作為五邑地區的最高山峰,有“江門的小廬山”之稱;江門人也愛登大雁山,海拔300 多米,登頂可望到六市、縣(鶴山、高明、新會、中山、順德、南海),領略珠江三角洲的田園風光;還有嶺南名山圭峰山,位于新會,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國家森林公園,美不勝收。
飲茶
茶,貫穿劇情發展幾個重要轉折點。
高啟強第一次喝茶的場景,是在審訊室喝安欣從杯中倒的茶;第二幕,是回憶在唐小龍家蹲著喝完一杯茶。其實在發跡前,高啟強就喜歡喝茶,像魚攤和家中那樣逼仄的環境里,都留有一處喝茶的空間與全套工夫茶具。拜泰叔(倪大紅飾)為干爹后,高啟強的人生實現逆轉,即使遭到過泰叔用金蟾茶寵來指桑罵槐,之后打了翻身仗,他又氣定神閑用最上乘的建盞品白茶。
廣東潮汕工夫茶、福建老白茶等茶種人盡皆知,值得一提的是,高啟強送過泰叔一種特殊的茶葉,這是江門的特產——新會陳皮。
陳皮,通俗解釋是橘子曬干后的果皮。在兩廣地區,也許每個媽媽都曾干過同一件事:把剝下來的橘皮保存好,晾曬在窗臺。陳皮做茶,非常符合廣東人養生、愛喝涼茶的習慣,陳皮性溫,有化痰止咳、理氣健脾的功效。劇中高啟盛(蘇小玎飾)就勸過哥哥:“少喝點酒,老陳皮對嗓子好”。
逛公園
高啟強與大嫂陳書婷(高葉飾)在公園見面,他遞上一袋橘子,見過了大場面的大嫂有些驚訝,對眼前這個樸素的男人產生好感。劇中公園不大,幾臺小型游戲機,充氣游樂設施,幾處簡單的健身器械,加上一群跳廣場舞的大媽,構成了這么一個“口袋公園”。
在廣東,散布著很多城市公園。
江門市中心的東湖公園,每日午后,會有老年合唱團在這里練習,拉二胡、唱粵劇,小賣部里魚料和泡泡機總是最受小朋友歡迎。安欣與孟鈺在河邊喝奶茶,以及第一次表白的地方,正是臺山南門橋附近的河濱中路。
廣東小城生活節奏慢,江門人信奉小富即安,不同于劇中的轟轟烈烈,他們更注重每一個和家人漫步湖邊的午后,認為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
陳皮即是曬干的柑皮,以貯藏的時間越久越好,存期足三年或以上的才稱為陳皮。新會陳皮有獨特香味,江門人在陽臺和院落里晾曬陳皮,芳香縈繞在屋頂與巷落之間久久不散。上圖為江門人晾曬陳皮的盛景。
騎電驢
高啟強騎著電動車(廣東人稱“電驢”)穿梭騎樓街巷,和兒子打賭深夜飆車。一雙人字拖,一串鑰匙扣,一臺小電驢,是網友賦予廣東人的幽默側寫。
現實中的廣東人,確實對電驢愛得深沉。晚高峰時候就可見證真正的“電車大軍”盛況。電動車得以在南方城市流行,有地勢與氣候雙重原因。南方城市地勢平坦,不需要電動車有多大馬力,且它體型小穿梭自如,完美地避開早晚的高峰擁堵。南方濕熱,若在夏天騎車穿行,迎面的風給予莫大的慰藉。很多青春偶像劇,男女主角往往會有在夕陽下騎著電動車的美好畫面。
在江門,可以像高啟強一樣穿梭騎樓區,也可以環島兜風,看到美景就停下,隨遇而安。
看電視
“什么檔次,跟我用一樣的!”徐江(賈冰飾)的經典臺詞讓觀眾印象深刻,他說的等離子電視如今已難覓蹤影,但在上個世紀末,是流行一時的時髦物。江門說來也時髦,它靠近香港,現屬于粵港澳大灣區,在上個世紀末,很多進口的商品就是從香港澳門傳入內地,最先抵達廣東沿海。等離子電視在當時也不是普通家庭用得起的物什,一臺最新款可能就要花費整個家庭兩年的收入,也難怪徐江看到唐小龍家中的電視會大怒。
說到電視,還有一個趣事被網友發現。
原來,主演張頌文并不是現在才出現在大眾視野,而是早就“存在”于廣東人的生活。張頌文早在2005 年,在古裝粵語短劇《乘龍怪婿》中扮演主角賈發,裝瘋賣傻,笑聲陪伴了廣東人整個童年。廣東電視臺一直有制作地方短劇的傳統,最出名的《外來媳婦本地郎》,已經播放到了4000 多集,當紅演員劉濤,就在劇中扮演過三嫂“幸子”。還有例如《七十二家房客》《都市笑口組》等,是廣東人每天的“下飯菜”。
曾經播放這些自制短劇的南方衛視,現已改名為“大灣區衛視”。
晚茶雖不如早茶精致講究,但美食種類也相當豐富。點一籠蝦餃,一盤虎皮鳳爪,再配上一杯蕎麥茶,熱鬧的晚市彌補了懶人們錯過早茶的遺憾。
嘆晚茶
廣東的早茶文化有名,實際上,他們的飲茶時間細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只不過早茶吃的人最多,也最為講究。如今的品類如蝦餃、叉燒包、燒賣、鳳爪等,早已超過了最初“一盅兩件”的規格。劇中,成為大佬后的高啟強坐在一桌蒸籠前,筷子一動不動,表情凝重。此時妻子陳書婷和弟弟阿盛已死,高啟強拿起茶壺,為旁邊的兩個空位斟茶。
在廣東的飲食文化里,得閑飲茶,不僅是簡單的一頓餐飯或一種味道,更多注重的是與家人、好友坐在一塊,聊聊近況,談談人生。
江門的晚市熱鬧,彌補了懶人們不想早起又想吃早茶的遺憾。
在過去,飲茶的場所是有檔次區分的,內設雅座的才可稱之為茶樓,像劇中一樣有八仙桌椅和精致茶具,更高級的還有屏風和字畫。對環境不講究的就是茶室了,食客坐長凳,夏天自備葵扇乘涼。不過到現在,已經沒有這么多的檔次之分,而是雅俗共賞。只有一項特殊的習慣沿襲了下來,僅為兩廣及大灣區范圍所有,那就是服務員上餐具時會上一個“洗手盆”,這時的第一杯茶水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來濾一遍碗筷的。
編輯+ 周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