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體育作為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陣地。在新時代新征程下,基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推動高校體育事業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本文梳理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高校體育發展的實踐導向、實踐基礎以及實踐要求,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前高校體育發展存在育人機制有待完善、高校學生健康水平一般、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滯后、高校體育理論體系不健全等現實問題。并提出高校體育應形成體育教育傳統,融入高校育人工作;引導和培養高校學生的鍛煉習慣;基于體教融合促進體育后備人才培養。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高校體育;現實問題;實踐進路
Realistic Problems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Gu Yao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bstrac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 crucial aspec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plays a vital role in nurturing well-rounded talent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it is imperative to align with China's modernization path, establish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odel, and advance collegiate sports for substantial progres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actice orientation, basis, and requirements of college sports development during China's modernization journey, identifying issues such as inadequate educational mechanisms, average student health levels, lagging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and an imperfect theoretical system. It proposes integrat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curricula, fostering students' exercise habits, and promoting sports talent development through education and sports integration.
Key words: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Realistic issues; practical approach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征程中,我們面臨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任務。在這一歷史性的進程中,中國式現代化成為國家發展的核心目標,也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1]。高校體育作為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陣地。在新時代新征程下,基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推動高校體育事業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2]。基于此,本研究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國高校體育發展的基本特征,梳理其中面臨的現實問題,并提出有效地解決的策略,以期為高校體育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創新。
1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國高校體育發展的內在邏輯
1.1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高校體育發展的實踐導向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的國情和發展階段,積極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堅持走符合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這一現代化道路具有五大特征,包括: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揮制度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激發發展活力;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而在新時代新征程下,我國高校體育應遵循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與要求,將其與學校體育發展理論相融合,全面豐富理論內涵與實踐經驗,助力實現體育強國建設[3]。
1.2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高校體育發展的實踐基礎
高校體育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國家體育事業的整體實力,需要基于現代化發展的指引,保持高校體育與學術教育、社會體育、職業體育、國際體育也要保持協同發展,以此助力體育強國建設的目標。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高校體育發展應:(1)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為體育事業提供有力保障。這包括加強黨對高校體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高校體育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加強高校體育教育體制改革,優化體育資源配置,提高體育教育質量;加強高校體育科研和人才培養,為體育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4,5]。(2)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為核心目標,推動體育事業全面發展。這包括加大對高校體育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體育設施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加強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豐富體育課程內容,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加強高校體育社團建設,豐富校園體育文化,提高學生體育參與度。(3)高校體育發展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激發體育事業發展活力[6]。這包括深化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推動體育教育與學科教育、素質教育的融合;深化高校體育競賽體系改革,推動校園體育競賽與社會體育競賽的融合;深化高校體育產業改革,推動體育產業與教育產業、文化產業的融合。(4)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加強法治建設,保障體育事業公平、公正、公開發展。這包括加強高校體育法律法規建設,完善體育管理體制;加強高校體育紀律建設,嚴肅查處體育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加強高校體育誠信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體育發展環境。(5)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這包括加強高校體育科技創新,提高體育科技水平;加強高校體育綠色發展,推動體育事業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合;加強高校體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體育事業的國際影響力。
1.3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高校體育發展的實踐要求
結合當前高校體育發展中的目標導向及已有的矛盾特征,高校體育需要在國家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指導下,助力實現體育強國建設。其中,高質量發展方面,在體育領域,要提高體育產業的整體水平,提升體育競技水平,增強全民健康意識,培養全民參與體育的習慣,以及推動體育科技創新。在這一過程中,高校體育發展將發揮關鍵作用,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體育人才,推動體育事業的繁榮發展。而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高校體育發展,則要結合國情和民族特點,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項目,推廣傳統體育文化,培育民族體育精神,以及加強國際體育交流與合作。高校體育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為國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民族自信的體育人才,推動中國體育事業走向世界[7]。
2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高校體育發展的現實問題
2.1育人機制有待完善
高校體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體育作為五育并舉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身心素質、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意志品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體育鍛煉,學生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從而為學業和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體育活動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使他們在面對挑戰時更加勇敢、堅定。因此,高校體育在全面育人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在五育并舉的全面育人體系中,體育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視。在德育、智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等其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的同時,體育教育的投入和重視程度相對較低。這種現象的出現,既與社會對體育的認識不足有關,也與高校教育體系內部的一些問題密切相關。具體來說,高校體育發展受到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功利性考量。在現實中,許多高校和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術和職業發展上,而忽視了體育鍛煉對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對學術成就和職業成功的過度追求,導致體育教育在全面育人體系中的地位受到削弱。
2.2高校學生健康水平一般
目前,學生體質健康問題逐漸引起廣泛關注。尤其是高校學生這個群體,他們正處于人生的黃金時期,身體素質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發展。然而,近年來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主要體現在:其一,學校管理層對于高校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不足。在一些高校中,管理層對體育課程的投入不足,導致體育設施和器材陳舊、教學質量不高。此外,部分學校過分追求學術成果,忽視了體育鍛煉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這種現象使得學生在面臨學業壓力的情況下,更容易忽略體育鍛煉,從而導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其二,高校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是導致體質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使得高校生越來越依賴于這些設備,沉迷于網絡世界。長時間的久坐、缺乏戶外活動,使得高校生的運動量減少,新陳代謝減緩,容易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其三,鍛煉習慣的缺失是高校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另一個關鍵因素。許多高校生在進入高校后,面臨著課業、社交、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的壓力,很容易忽視鍛煉的重要性。
2.3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滯后
高校體育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方面尚未達到高質量發展要求,需突破體制、政策、制度等壁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體教融合培養體系。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涉及運動員的選拔、培訓、競賽、教育等多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高校體育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通過高校體育,可以為競技體育輸送大量優秀的后備人才,為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當前高校體育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如選拔機制不健全、培訓水平參差不齊、競賽體系不完善等,這些問題都制約了高校體育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方面的高質量發展。同時,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過程中,體教結合模式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在培養運動員的體育技能的同時,注重其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使運動員在競技體育生涯結束后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全面發展。但當前高校體育在體教結合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等,這些問題都影響了體教結合模式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中的有效實施。并且,高校體育在體教融合階段仍面臨一些挑戰,如體育與教育之間的協同機制不健全、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等,這些問題都制約了高校體育在體教融合階段的高質量發展。
2.4高校體育理論體系不健全
高校體育理論體系建設是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議題。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科技的發展,高校體育在培養人才、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但在實際運作中,高校體育面臨著學科困境、與學校體育的關系不明確、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等諸多挑戰。具體而言:(1)當前高校體育理論體系尚不完善,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導致高校體育在實際運作中存在諸多問題。(2)學科困境是高校體育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在現行的學科體系中,高校體育往往被視為邊緣學科,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投入。這導致高校體育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資源嚴重不足,影響了高校體育的整體發展。(3)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是高校體育發展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發展,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呈現出不容樂觀的態勢。
3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國高校體育發展的實踐進路
3.1形成體育教育傳統,融入高校育人工作
為了實現高校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深入挖掘文化傳統與高校體育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發揮頂層引領作用,實現從“強制性體育”到“主動性體育”的轉變,并堅定“四個自信”,構建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高校體育可持續發展道路。
首先,挖掘和利用文化資源。文化傳統與高校體育發展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其中包含了豐富的體育元素。傳統體育項目如武術、太極拳、八段錦等,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培養了意志品質和團隊精神。因此,在高校體育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文化資源,將傳統體育項目與現代體育相結合,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同時,通過弘揚民族文化,培養高校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使他們更加熱愛體育,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其次,加強頂層引領作用。政府和高校應當加強對高校體育的頂層設計,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政策,為高校體育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此外,高校應當加大對體育教育的投入,完善體育教育設施,提高體育教育質量,培養一批高水平的體育教育人才。通過頂層引領作用的發揮,可以推動高校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高校體育可持續發展道路奠定堅實基礎。
再者,實現從“強制性”到“主動性”的轉變。在過去的體育教育中,高校學生往往被強制參加體育活動,這種做法容易導致學生對體育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這種教育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激發他們對體育的興趣和熱情。具體措施包括: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加強體育課程設置,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鼓勵學生參加體育競賽,培養他們的競技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這些措施,使高校學生從內心深處熱愛體育,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3.2引導和培養高校學生的鍛煉習慣
當前高校體育課程往往被視為次要課程,學生和教師對其重視程度相對較低。此外,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課程內容單一、教學手段過于傳統等。這些問題導致高校生的體育鍛煉效果不盡如人意,進而影響到他們的體質健康。因此,可以圍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1)積極倡導“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即強調教學、訓練和比賽三個方面的重要性,教學方面,教師應當具備專業的體育知識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訓練方面,學生需要養成勤奮鍛煉的習慣,以提高自身的體質水平。比賽方面,學校應當定期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提高他們的競技水平。
(2)合理銜接學校體育課程。這意味著在課程設置上,應當注重課程的多樣性和實用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同時,教學方法也應當與時俱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此外,學校還應當加強體育設施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鍛煉環境。
(3)構建高質量高校體育競賽體系。學校應當定期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如校際聯賽、校內比賽等,以提高學生的競技水平。同時,學校還應當加強與其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高校體育競賽的發展。
(4)促成“量”與“質”的轉化。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學生的運動量和運動質量。運動量方面,學校應當制定合理的鍛煉計劃,確保學生能夠進行充分的體育鍛煉。運動質量方面,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能水平,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訓練。此外,學校還應當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監測和評估,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
3.3基于體教融合促進體育后備人才培養
首先,體教融合是指體育教育與競技體育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過程。其中,體育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培養,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團隊協作能力和競技體育精神的培養。同時,競技體育也要與教育相結合,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運動員。通過體教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運動員,為國家競技體育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其次,發揮高校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加強與體育專業院校、體育科研機構、體育產業等多方的合作,形成一個完善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在這個體系中,高校要注重運動員的專業技能和學術素養的培養,同時要關注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團隊協作能力和競技體育精神的培養。
再次,加強頂層設計與實踐落地。要實現體教融合,必須從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明確各部門的權力與職能,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為體教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體教融合的指導和監督,確保政策的有效實施。此外,還要加強對體教融合實踐的研究,總結經驗,不斷優化體教融合模式,提高體教融合的實際效果。
最后,注重合理的資源分配與合作。要實現體教融合,必須合理分配體育教育和競技體育的資源,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形成一個高效的體教融合工作機制。
3.4厘清新時代高校體育的理論體系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下,高校體育的時代使命不僅僅是培養具備體育技能的人才,更是要培養具備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綜合型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校體育教育需要與時俱進,緊密結合國家發展戰略,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和綜合素質。具體來看:
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特點,以及其對高校體育發展的影響。同時,我們還需要關注國際體育教育的最新理念和實踐,借鑒先進經驗,為我國高校體育現代化提供理論支持。此外,高校體育現代化理論研究還應該關注體育教育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以促進高校體育教育的創新發展。
再者,需要充分挖掘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價值,將其與現代體育教育相結合,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體育學科。同時,我們還需要關注國際體育學科發展的新趨勢,以提高我國高校體育學科的國際競爭力。
4結語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國高校體育發展面臨育人機制、學生健康水平的提升以及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等方面的問題。應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指引,堅持以人為本,以育人為根本,以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為目標,以體教融合為手段,以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高質量發展模式為方向,不斷推動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以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我國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更為科學、更為有效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參考文獻
[1]程文廣.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程評價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3,42(2):25-32.
[2]陳叢刊,楊遠波.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全面推進體育強國建設[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49(02):37-44.DOI:10.15942/j.jcsu.2023.02.006.
[3]劉波,王松,于思遠.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我國大學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主要矛盾與實踐路徑[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3,57(2):5-11+43.
[4]李崟.中國式現代化體育發展新道路是體育強國建設的必由之路[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3,57(2):12-18+51.
[5]王琪,李經展,夏冉.中國式現代化賦予學校體育高質量治理的新價值、新理念及新路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3,46(1):67-78.
[6]趙富學.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體育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邏輯與獨特優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3,46(1):13-23.
[7]劉純獻,劉盼盼,蘇亮.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體育現代化的本質內涵、戰略路徑與價值意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3,46(1):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