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發展,貫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風格。采用文獻研究、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挖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教育特征,洞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價值,提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認為,當前高校及教師應提高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審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頂層設計,并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營造以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大學校園文化氛圍。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意蘊;策略
Research on the Value Implications and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ulture into Civ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Zheng Lei1 "Zhou Wei2
1.Sichu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399, China
2.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1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ducational style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and educating people with literature is implemented. Us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 we excavate the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gain insight into the important value of integrating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current universities and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view the top-level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reate a cultural atmosphere of college campus with ethnic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theme.
Key words: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alue implication; strategy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強調,當前各學校要嚴格落實好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要求,持續增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1]。為此,思想政治教育應拓寬思路、拓展空間,教學內容由單一向多元、蒼白向豐富轉變,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載體。同時,《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工作作了重要強調和指示,學校對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2]。作為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理應借此契機,將我國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此,本文從新時代“立德樹人”、“體育強國”、“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視角出發,挖掘民族傳統體育的獨特價值,站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高度,為改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希冀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三全育人”提供新思路。
1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教育特征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對賡續傳承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杰出作用。它由各民族不斷創造和傳承形成的極具民族特色、蘊含精神基因和獨特精神標識以及體現時代價值的身體運動文化,是世界體育文化史上獨樹一幟的東方文化形態,承載著民族復興的夢想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夙愿[3]。透視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教育特征,主要包括以下2點:1)政治功能和育人功能相統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蘊藏的民族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對提振和激發人們民族自信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4]。此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我國各民族的精神產物,除具有育人的基礎功能外,而且還兼具獨特的政治功能,對國家制定的“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工程”同具重要角色。2)理性與感性相統一。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整合結晶,是實現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性與感性相統一的重要手段。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興趣愛好。民族傳統體育因自身特征,不僅可滿足學生強身健體的實際需要,而且因其自身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使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樂趣轉向興趣到志趣層面的轉變。因此,民族傳統體育能將知識與情感、理性與感性相融合,而這種價值正是提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所需要的充分且必要條件。大學階段是學生個性養成、思想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5]。對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只有當他們的理性和感性相結合時,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地對他們產生實效性。因此,將民族傳統體育與高校思想政治相融合,益于運用民族傳統體育教育的“寓教于樂”風格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志趣”教學效果轉變。
2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詮釋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統一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消除片面發展的重要向度,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和本質訴求。在學校教育視域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學校整體教育內容之中,二者是相互統一的關系。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注重個體的主體性,強調文化的傳承“納于言而敏于行”的實踐。思想政治教育為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提供思想保障,而民傳統體育不僅能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提供學生生命需要保障,亦能在學習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錘煉吃苦耐勞等優異品質[6],幫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踐。可以說,民族傳統體育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途徑、載體,思想政治教育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的重要結果和目標之一,二者之間的融合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2.1 普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文化的內源性動力,也是樹立文化自覺和增強人們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我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教育內容,其中華美德是民族文化最深層的核心[7]。正如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蘊藏的“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剛健有為、民族團結、矢志愛國、見義勇為、崇尚禮儀、自力更生”等中華民族美德[8]。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包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品質等也是推動大學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內在動力,亦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本質的特征。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自身的魅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不僅能夠使大學生產生積極的民族認同和內心的崇敬,還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大學生深層次的精神和現實需要,同步解決大學生身心問題,進而讓他們主動趨向于認同一種理論文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就是要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的民族美德為重點,并且貫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終,為大學生樹立中華文化自信[9]。
2.2 引導大學生樹立奉獻精神,培養愛國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永恒不變的主旋律。學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宣傳活動,可以幫助大學學生樹立奉獻精神、服務祖國、追隨于黨。以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武術為例,我國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岳飛,武藝非凡,為抵御金人入侵,精忠報國秉承大義;同樣,文天祥在面對元兵的威脅迫害時,自覺選擇“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外,在面對帝國主義侵略時,我國民間武術團體組織及個人也挺身而出,護國佑民,如義和團、精武體育會等團體組織,以及武術名師霍元甲、王子平等。從這些反抗史實來看,民族傳統體育塑造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展現了民族傳統體育所蘊藏的剛強不屈、舍身為國的勇敢精神[10]。因此,通過開展體育活動、剖析體育故事、厚值體育精神等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體育、喜愛體育、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更是對大學生精神品質、愛國情懷培育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實現“以體育人、以體育政”的目標[11]。
2.3 助推文化弘揚,增進民族團結認同
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已成為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前提,“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也已上升到國家全面深化改革任務重要內容的高度,充分表明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角色。作為展現民族特色、體現德育價值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其中充分融合了中國精神、中國品質與中國智慧。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必然孕育多種優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這種文化形成于人們社會生活本身,是民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健康行為、情感流露的集中表達。例如賽馬、射箭、打不擼、舞獅、舞龍等多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項目。在新時代亦呈現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文化的多樣化與多元價值增進了各族人們的友好交往交流,這既促進了各民族團結協作的思維向度,又增強了各民族對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共同體的高度認同,進而提高大學生對民族團結統一的一致認可,構筑大學生民族傳統文化共同體。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教育內容,強調辯證法、追求大同社會、和為貴、以人為本的教育元素,這些內容也正是高校思政課題中重要之道,二者的有序融合不僅能使民族傳統文化得到賡續發展,更能鑄牢大學生民族共同體意識。
2.4 搭建知行合一平臺,強調“習禮修德”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但遺憾的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仍是以理論傳授為主,學生缺乏身臨其境的現實感知,難以形成思想行為的自覺轉化,且難以保持長期接受純理論教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思政課程的重要內容。它在“身體修煉”的同時培育“精神修行”,即不只是單純的身體訓練,更在意的是內在教化,是高效的“知行合一”式教育典型。反映了杜威認為的教育應該從活動中學,從實踐經驗中學的教學觀念。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存在于人們的外在表現和內在修養之中,體現禮教、責任、社群、團結協助等傳統價值。“習禮修德”是民族傳統體育特有的教化功能。例如,古代六藝之一的“射禮”,在競爭中強調立德正己、禮樂相和,競爭后注重自我反思,正如孟子曰:“發而不中,反求諸己”。“射”將觀德、育德、修德、行德德重要手段,是一項把德育付諸實踐的行為展示。再如,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以中華武術為代表的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以其獨特的體育項目參與到世界體育競賽之中,充分體現了我國體育文化所蘊含的海納百川的品質和天下大同的人文內涵,對構建人類民運共同體共同促進世界繁榮發展做出了中國行動表率。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以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關系,并為其“習禮修德”搭建知行合一平臺。
2.5 利于彰顯民族文化魅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當前學校在傳播民族傳統優秀體育文化中,過于注重文化外在形式的傳承,缺乏對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挖掘和內在德育價值引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教育價值被置若罔聞[12]。但是從價值蘊含上考量二者的融合,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高校教育具有思想形成的同源性和價值取向的趨同性。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承載著教育使命,利于提升大學生個人素養,對培育大學生敢拼敢搏、披荊斬棘、謙虛禮讓、吃苦耐勞、尊師重道等重要精神品質,塑造大學生綜合素養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能夠更好的在彰顯民族傳統文化和高校特色的同時,發展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補充,進一步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潛能,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力量和課程體系,進而更好的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校內部形成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凸顯民族傳統文化思政教育的優勢與魅力。
3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方式,既不利于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反而有礙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13]。將民族傳統體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激發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精力,不僅是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擔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發展方向。對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及領導要提高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識,重新審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頂層設計,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力圖營造以民族傳統體育為主題的大學校園文化氛圍。
3.1 提高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
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底色,是中華民族穩步前進的根脈所系。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要主動積極提高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識,有意識地將民族傳統體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手段并廣泛使用,并將其作為一種責任和擔當,自覺借助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開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性、吸引力、親和力[14],讓學生感受民族傳統體育活動趣味性,促使教師和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情感碰撞的動態互動。同時,不斷向大學生滲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與道德規范。
3.2 審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頂層設計
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茁壯成長、頑強不息的豐厚滋養。要把我國這種獨特的“滋養”轉化為有效的“營養”,生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獨特的文化標識。學校要堅持從“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出發,將身體素質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素養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同堅定文化自信融合在一起,在實現體育強國[15]、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上,發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應有作用。學校黨委要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立德樹人中的作用,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建立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評估機制,引導廣大師生做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和模仿踐行者,強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育人價值。
3.3 革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模式
思政課是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應借此充分用好用活這具有深厚力量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知與認同,在教學中把知識傳授、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結合起來,切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效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教學內容選擇上,依據教材內容結構,結合本土資源,有目的、有意識地選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內容,把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教學過程以及學生日常的生活之中,進行活動型的課堂教學,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入耳、入腦、入心”。通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的理論講解、典故案例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感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德”、“禮”、“仁”等的內涵和意義,并在傳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同時展現出良好修為。例如,通過太極、武術、射藝等典故講解,培養學生民族認同、文化自信,同時又能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化為自覺行動。在教學活動組織上,教師要立足大學生思想實際,制定個性化的德育目標,且從傳承、對比、實踐三個維度創設情景和實踐活動,致力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融合實踐。這既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發展的需要,也是當前高校教育不斷改革創新的需要。
3.4 積極營造以民族傳統體育為主題的大學校園文化氛圍
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各族人們共同的文明成果。深入挖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特色、凝煉其“習禮修德”的精神價值內涵,通過對其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使之成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公共精神文化產品,建設體現民族傳統體育的大學校園文化,做好學校民族傳統體育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當今互聯網已成為文化傳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要主動占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網路育人平臺新陣地,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的傳播優勢,拓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空間,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活力和魅力緩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純理性和吸引力不足的難題。例如,創建一系列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主題的教育網站和網頁,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在大學生心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4 結語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媒介,二者融合符合我國新時代學校教育的發展要求。深入挖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蘊含的精神內涵,開采梳理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充分發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元素釋放強大的教育潛力,迸發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強大的精神力量,進而對增強大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1671(24):9-15.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1-26(6):1.
崔樂泉,張紅霞.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緣起與特征[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54(07):13-20.
崔樂泉.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金依平.思想政治課的起始教學[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447(04):47-50.
曾于久,劉星亮.民族傳統體育概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11
顧明遠.教育:傳統與變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蘆平生.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內涵及其特征[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96.
宋曉楠,地里木熱提.阿不都卡的爾,等.文化自覺視域下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方向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02):123-127.
劉健,丁保玉.武術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價值詮釋與實踐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1(12):72-77.
謝瓊桓.中華體育精神是全民族的精神財富[J].求是,2000(21):11-13.
張波,崔樹林,李永華,等.德禮并蓄、藝體共進:中華傳統體育“四維育人”課程模式探索[J].體育學刊,2023,30(01):118-123.
方擁香.大學思想政治教材存在的問題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0,458(25):71-73.
姜益琳,李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生成機理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8):89-91.
新華社.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J].中國民族,2019,57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