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針對市場上農業用北斗終端產品多樣、作業效果差異顯著問題,參照推廣鑒定大綱,開展3 款產品的拖拉機用北斗終端直線度精度(偏差)和起壟作業直線度精度的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所選3 款樣機在不同作業速度及地塊條件下均能達到合格水平,但作業效果差異性顯著;作業速度與直線度精度呈正相關關系,直線度精度隨作業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對比試驗為鑒定大綱的修訂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農業用北斗終端;直線度精度(偏差);速度;起壟作業;對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S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795(2023)07-0025-04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3.07.004
0 引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具有信號覆蓋能力強、定位精度高等優勢,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1]。北斗導航的廣泛應用結合遙感地理信息等技術,在農機作業過程中能實現穩定定位,滿足復雜地形區域對定位連續性和有效性的需求,加速我國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發展,不僅能節本增效,極大地提升勞動生產率和收益,還能保障我國農業信息的安全性和機密性,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北斗導航系統在農機化方面主要應用在拖拉機自動導航駕駛系統、農機自主作業、無人植保飛機等方面[2-6]。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加快智慧農機發展,提升現代農機作業的自動化和精準化程度。農業農村部提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引導大中型農業機械配備導航定位、作業監測和自動駕駛等。我國大力補貼扶持北斗終端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2013 年,為促進我國精準農業技術裝備發展和北斗系統農業應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目錄中,增加“精準農業設備”小類,對農業用北斗終端(含漁船用)進行財政補貼,各省市陸續將農業用北斗終端納入補貼目錄[7-9]。2023 年中央1 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在政策助力與市場推動下,北斗終端在農機化領域的應用規模逐步擴大,促進了農機自動導航技術的發展[10]。國內導航企業在引進和學習國外產品的基礎上,基于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展自主創新,取得了快速進步[6]。目前,國產農機自動駕駛導航產品已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市場上完成農機鑒定的農業用北斗終端產品共有76 家企業170 個型號產品。國產農業用北斗終端品牌多、機型迭代快,市場上產品良莠不齊,導致作業效果存在較大差異。為了驗證市場上產品作業效果,考核產品作業精度,依據DG/T 157—2019《農業用北斗終端(含漁船用)》推廣鑒定大綱(以下簡稱鑒定大綱),開展直線度精度(偏差)測試對比試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