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針對多源、異構農業農村數據資源難以有效相互理解和共享利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本體論的數據組織方法。從村級數據資源組織和共享的角度出發,探討構建所需本體的方法路徑。基于案例試驗,闡述了如何將本體應用于村級數據資源的組織、共享,以及將基于規則的本體推理應用于村級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最后提出了本體在農業農村數據資源管理、共享、挖掘中的應用場景展望。
關鍵詞:本體;村級數據資源;數據共享;本體推理
中圖分類號:S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795(2023)07-0029-06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3.07.005
0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推進,農業農村數據資源整合共享的重要性日益顯現。《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 年)》等文件均指出,要推進數據融合、挖掘與應用,推動農業農村基礎數據整合共享。未來越來越多的多源、異構的數據匯聚后,如何有效地理解、組織和應用,是當前面臨的一個難題。本研究應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本體論探討解決方案。
本體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確形式化規范說明,是用人和計算機都可以識別的術語及關系描述某一領域內的實體、概念、屬性,以及概念實體之間的相互關系[1]。通過本體形式化、規范化的表示,不同的數據設計者和使用者可以對數據的表達和使用方式達成共識,實現知識融合和數據融合。WACHE H 等[2] 提出了利用本體將不同異構的數據源中的數據/信息有效整合。這種方法在生物信息學和生物醫藥學領域已得到大量的實踐,在大數據整合與復用的過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3]。另外,在交通異構數據集成、政務異構數據集成等領域也有相關研究[4-5]。在農業領域,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自2001 年開始建設農業本體論服務(AOS)項目,在多語種農業敘詞表的基礎上構建農業本體。本體在農業信息分類、信息庫和知識庫構建、智能搜索引擎研發及信息協同服務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6]。已開展的研究主要應用在農業科研文獻檢索、農業生產知識服務系統、農業知識庫構建[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