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合理利用農業廢棄物、保護生態環境和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運用文獻法歸納果?菌?禽廢棄物循環利用模式及其效益。介紹了果?菌?禽廢棄物循環模式構成,即以食用菌培養及利用為紐帶,將果樹種植與禽飼養相串聯;闡述了果?菌?禽廢棄物循環利用流程與路徑,按照生產投入?循環利用?產品產出的循環過程實現了物質轉換與能量流轉;具體分析了利用這種方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以期對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與推廣提供借鑒。
關鍵詞:果?菌?禽;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效益;生態種養
中圖分類號:X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795(2023)07-0050-06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3.07.008
0 引言
隨著果樹種植產業化、集約化進程的加快,廢棄物大量產生,嚴重制約果樹種植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威脅,果木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
食用菌菌糠是指食用菌子實體采收后剩余的廢棄栽培基質,由木屑、菌絲體和棉籽殼等組成,含有豐富的粗纖維、多糖等成分[1]。調查顯示,每生產 1 kg的食用菌約產生菌糠3.25 kg,按此比例計算,我國2022 年產生約1.5 億t 菌糠,數量龐大的菌糠得不到科學合理地利用,不僅破壞了環境,還導致了資源的浪費[2]。科學研究證實,已廢棄的菌糠經加工后可以作為家禽的天然飼料和改良劑[3]。胡連江等[4] 將菌糠和其他雜糧飼料混合后喂養肉鵝, 經濟效益高出11.9%~22.0%。雷雪芹等[5] 用菌糠喂養奶牛,產奶量增加。程云輝等[6] 將菌糠添加在肉羊育肥的飼料中,節約了日常飼料的使用量。由此可知,將菌糠投入種植業、養殖業中,一方面可以提升經濟收益,另一方面對節約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循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作為世界果樹產業第一大國,果品貿易的發展對促進山區經濟發展、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每年果樹修剪、果園改造等產生的廢枝廢條數量巨大,但卻被作為廢棄物長期堆積在田間地頭自然腐朽或被焚燒,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7]。利用廢棄的果木枝條作基質來栽培生產食用菌,可促進果樹種植業持續發展、循環轉型升級[8]。與此同時,菌糠作為一種富含鈣、鎂等微量元素的有機肥基質,不僅可以改善果園土壤的性狀、減少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的施用及殘留量,還能提高果品的產量和品質[9-11]。劉寶勇[12]開展了菌糠在再利用土壤改良中的應用試驗,結果表明食用菌菌糠大大提高了再復墾土壤中各類細菌、真菌的數量,從而提高了田地中生物質的濃度和肥力。廖汝玉等[13] 曾使用菌糠和沼渣栽培香蕉,成果亦證明,二者混合使用極大提高了香蕉的鉀濃度,增加了香蕉的營養價值。林斌[14] 以菌糠作有機肥栽培臍橙,發現臍橙的單株產量和成果品質得到顯著提高,園區的土壤結構也得到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