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吉林省養老產業市場融資問題研究”(2023C29)
作者簡介:周航(1986- ),女,吉林長春人,長春大學經濟學院講師,人體健康狀態辨識與機能增強吉林省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方向為應用經濟;韓君(1999- ),女,山東菏澤人,長春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銀行經營與管理;崔宇(1998- ),女,山東煙臺人,長春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銀行經營與管理。
摘 要:從2022年起,我國第三方交易額就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它因為使用簡便、快速便利等優勢,在中國的商業經營服務中占較大比例市場份額。對商業銀行而言, 移動支付的出現,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因此建議商業銀行應該在客戶積累、數據沉淀、網絡布局等方面進行集成與創新,在防范風險的同時,也要加強與網絡平臺的合作。
關鍵詞:移動支付;中間業務;負債業務;商業銀行
一、移動支付現狀分析
移動支付,即互聯網金融,是指用戶利用手機、互聯網或近程通訊等手段進行資金的轉賬。也就是說,它是用移動電話終端支付的一種方式,是移動終端,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和移動運營商的結合,進而將各類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以達到購物、娛樂、支付、生活等目的。
如圖1、圖2所示,中國移動支付業務量占電子支付業務總量的比例在逐年攀升,2021年中國移動支付業務量占電子支付業務總量的55.00%,較2014年的13.57%增長了41.43%。
二、商業銀行應對移動支付的優劣勢分析
(一)商業銀行應對移動支付的優勢分析
1. 廣泛優質的客戶資源
在傳統的支付模式下,商業銀行通過大量的網絡銀行用戶、銀行卡客戶和商家客戶,持續發展并增
加用戶數量,從而成為日后商業銀行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的重要來源。就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那些有實力的支付公司,都是做著支付業務的,他們有著各種不同的執照,可以說是一家綜合型的金融公司,甚至可以說是一家銀行。因此,在整個線下支付領域,移動支付企業都在尋求更大的用戶數量、更大的交易金額、更高的用戶黏性。
2. 完備的風險管理體系
由于行業特點等原因,商業銀行在風險防范機制上的能力較強,嚴格識別和管理經營中的操作風險、信用風險、技術風險。所以,無論是從硬件的安全保證,還是從信息安全的角度來看,商業銀行的安全性都要優于移動支付。
從數據的廣度來看,大多數移動支付平臺無法共享信息,大部分的數據都是個人行為,企業的商業活動和記錄不多。目前我國的信用評估體系并不完善,相比之下,通過中央銀行的信用記錄系統連接,可以讓個人和公司獲得較為全面的征信信息。這些數據是根據客戶在銀行的歷史交易記錄,真實、豐富、完善,對個人和公司的信用狀況有較好的借鑒作用。從這一點來看,移動支付平臺希望建立一個更為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3. 廣泛的線下實體網點布局
近幾年,隨著網絡和數碼金融的發展,人們的業務渠道也變得更加多樣化,更多的客戶選擇了在網絡上進行交易,理財、貸款、轉賬等業務都可以在線進行,傳統的網絡網點的作用正在逐漸減弱,而微眾銀行等新成立的網絡金融公司,也在大力發展“人臉識別”的賬戶開戶。一時之間,“銀行網點消亡”之說風靡一時。然而,銀行的實體網點在許多方面仍然具有無可取代的作用。
一是互聯網用戶不能覆蓋全部用戶,一些中老年用戶很難改變他們的使用習慣。二是因為人際交往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信息科技日新月異,但是技術的發展更多的是在處理一些簡單的商業上的人工。不管技術發展到什么程度,“人”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在線下網點中,人工服務所帶來的溫暖和情感的交融,是其他電子渠道無法替代的。
(二)商業銀行應對移動支付的劣勢分析
1. 客戶體驗有待提高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有79.6%的用戶會選擇移動支付,是因為其便于操作。與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便捷與準時性相比,商業銀行網上交易產品過分強調支付流程的安全。往往需要經過多次審核,操作過程復雜,用戶的使用感受不高。同時,由于傳統的經營特征和經營決策方式,使其難以像傳統的網絡金融企業那樣,根據顧客的需要,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有效地調整和改變,而且長期缺乏對顧客滿意的關注,使得顧客體驗的總體水準不高。
2. 適應市場變化的速度較慢
根據久已形成的商業銀行內部結構,決策權力集中在總行一級,而對客戶最熟悉,與客戶關系最密切的一級分行卻沒有決策權。所以,在提升自己的產品和優化服務的過程中,都要經歷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這也是為什么商業銀行在執行過程中會出現問題的原因。與之相比,第三方移動支付公司更注重洞察市場、洞察顧客體驗、挖掘大數據、研究顧客行為,這些都為其業務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窗口。
3. 跨界合作精神有待提升
在目前世界上許多新技術的帶領下,網絡公司的發展勢頭日益明朗。因此,銀行業必須積極加強跨產業協同發展的意識,利用科技的力量,尋找業務發展的突破口。傳統商業銀行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殊優勢,充分發揮客戶基礎、業務數據的長期累積、成熟地風控、規范、合規等基礎,對庫存資料進行全面的挖掘;同時,要充分利用第三方機構在場景建設、全面挖掘需求等方面的優勢,提高用戶黏性,擴大潛在顧客,達到優勢互補、雙贏的目的。
三、移動支付對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的影響分析
從資產負債表的構成來看,資產負債業務和中介業務是三個方面。債務業務包括私人存款、對公存款、同業拆借等。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向客戶辦理支付并向其提供其他服務的服務。在現有的分析基礎上,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收益,本文認為,移動支付對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的影響可以從兩個類別來看:一類是中間業務類,一類是負債業務類。
(一)移動支付對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的影響
1. 銀行資金中介角色邊緣化
當前,在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中,以收單、基金、保險、轉賬、扣款為主要業務的第三方手機支付業務逐漸發展。尤其是開發了一種基于移動支付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增多了用戶的選擇,在收費和使用方面,移動支付的用戶體驗要好很多。
(1)支付收單業務方面
關于支付和收款的業務,以往在支付行業中,信用卡的收單業務一直是最大的。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飛速發展,信用卡的使用率逐漸降低,這將給傳統的銀行卡收單業務帶來一些沖擊。第三方支付技術的興起,使銀行在資金結算、支付、收單等方面的作用逐步被替代,而在渠道、客戶關系等方面則加速了對金融中介的脫媒。無卡支付的手機支付方式,可以將多張、借記卡綁定到多個銀行,既簡化了支付過程,又增加了支付的效率,也使服務涵蓋了更多的客戶。而且,由于傳統的在線銀行業務對一般人來說并不是很好,這也是導致目前第三方支付業務發展的主要原因。
(2)基金保險代銷業務等方面
基金的銷售渠道都是以銀行為主導,占據了基金銷售總額的80%。根據各上市銀行的年度報告,各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的傭金收入在總保費中的3%~4%,而代理基金的費用則在0.4%左右,代理服務費作為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目前,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然而,隨著網上理財渠道的開通,以及移動支付平臺的出現,加上其具有利率、流動性、購買門檻低、存取方便等諸多優勢,導致銀行客戶流失,盈利困難。通過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特點,移動支付在小額支付業務中迅速發展,并逐漸滲透到了大額支付領域,如“花唄”和“白條”等消費分期產品在銀行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2. 分流銀行活期存款
由于銀行間的資金通過手機支付平臺向銀行進行貨幣資金的流動,從而使銀行的存貸利差進一步壓縮。從2013年開始,通過與貨幣基金實時轉賬,提高了貨幣流動性,提高了銀行存款利率,降低了普通民眾的短期金融準入門檻,增強了國民對金融的認識。因此,余額寶在上市一個月內就籌集了數十億,規模膨脹很快,不僅讓銀行的存款變得越來越少,而且還讓商業銀行的利率差距越來越小。從第三方手機支付對銀行資本成本的影響來看,一方面,從低成本的往來賬戶流向高利息的協議存款,是導致資金成本上漲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許多銀行為了應付儲蓄的損失,也加入了“寶寶軍團”,與貨幣基金、余額寶等機構進行了對接,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寶”。
總之,在債務經營方面,從存款規模上看,它使銀行整體的存款減少,降低了低成本的儲蓄;從資本成本角度看,這將導致銀行的資金成本上升,同時也會減少銀行的利差收益。
3. 搶奪銀行小微貸款份額
在傳統的信貸業務中,銀行更傾向于向大公司提供更多的信貸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公司的信貸情況和還款能力,從而減少信貸風險。而對中小微企業而言,由于信息不對稱性較強,銀行很難對其進行正確的評估,所以一般都會選擇高息放貸,甚至不放貸。從商業銀行取得貸款手續復雜、資金成本高、貸款門檻高,很多中小企業都不能從銀行那里得到資金。在中小微企業向商業銀行提供資金困難的時候,第三方支付彌補了這個缺口,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資金來源。
與傳統的商業銀行相比,第三方支付是基于網絡的,它可以利用大數據來獲取大量的用戶信息,從而對用戶進行更加全面地了解,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信用體系。在此基礎上,采用了云計算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在減少運行費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提高數據的處理速度。
4. 為商業銀行經營業務帶來風險
首先,在辦理第三方付款賬戶時,需要填寫銀行卡號和密碼等關鍵信息。然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很高,由于缺乏對風險地監控和有效地控制。它的安全問題,為非法人士提供了獲取客戶信息的渠道。一旦用戶數據泄露,造成違規動用客戶的資金,不僅會造成客戶資金的損失,還會危及銀行賬戶的安全。這無疑給銀行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監控。其次,由第三方支付的款項仍然存在。如果客戶的賬戶受到威脅或者損失了客戶的賬戶,那么,他們將會對此負責。若將其追溯到商業銀行,將會極大地損害其信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因為沒有嚴格的個人資料審核,罪犯可以使用多個第三方的賬戶進行交易。由于銀行難以獲得及時的信息,對銀行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二)移動支付對商業銀行經營業務影響的案例分析
1. 移動支付對招商銀行經營業務的沖擊
近幾年,由于移動支付操作簡便、產品多樣化、手續費低廉、服務體系完善,受到了眾多消費者及商家的青睞,如支付寶、財付通等都屬于招商銀行移動支付系統中的一部分。其主要表現為。
第一,取代了銀行的支付功能。隨著支付觀念的變化,目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商戶選擇使用便捷、支付場景、費用等方面的支付模式,這極大地壓縮了招商銀行手機支付的盈利空間。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招商銀行的二維碼支付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
第二,轉移了部分顧客。移動支付平臺能夠根據不同的需求,在較短的時間內,為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制定對應的個性化服務,以便于獲得更多的用戶資源,這將使招商銀行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
移動支付市場的迅速發展,使得各大銀行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招商銀行在客戶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想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優勢,占領手機支付市場,就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銷售水平,以適應多樣化的消費需要。但是,招商銀行雖然擁有龐大的市場營銷隊伍,但是與其所擴展的業務量并不匹配,而且一線銷售人員的市場素質參差不齊,對經營活動的監督與管理不力,有效的市場營銷方法很難被推廣。
2. 招商銀行移動支付業務成效
招商銀行秉承了競爭對手的傳統,對自己的手機支付平臺進行了升級,同時,將國內最具代表性的“手機銀行”和“掌上生活”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服務平臺。招行移動銀行不僅為客戶提供基礎業務,同時提供金融查詢等業務。還提供最新的金融產品、財經新聞、折扣等信息。
截至2021年底,招商銀行總共有1.73億客戶,包括借記卡和信用卡?;邶嫶蟮牧闶塾脩艋鶖担猩蹄y行也在2021年將重點放在了理財和高端客戶服務上見圖3。在第二個版塊中,分別設置了私人銀行、全球聯網、高端權益、金葵權益等“高端服務”版塊。招商銀行把每月、日均資產超過50萬元的客戶稱作“金葵花”,它的總資產總額達10.76萬億,同比增加20.33%;其中,金葵及以上客戶的資產總額為8.84萬億,較上年同期增加20.30%,在零售客戶中所占比例為82.16%。
因此,在新的業務中,首先要明確顧客的需求,招行已制訂了“批量化,智能化”的客戶策略。首先,利用新媒體和新平臺,建立了輕量級、智能化的客戶服務模式,通過微博,微信,掌上APP,手機二維碼,客戶邀請碼等多層次的服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擁有超過五百萬的“微信銀行”用戶;而另一方面,不斷地擴大新的顧客,挖掘和喚醒沉睡的顧客,提升服務品質,留住已有客戶。
從表1可以看出,2018至2021年,招商銀行的資產回報率總體呈上升態勢,2020至2021年的總體資產回報率顯著上升,反映了在傳統的移動支付沖擊下,銀行通過不斷的革新逐步取得優勢,并逐步增強了盈利水平。招商銀行在面臨網絡金融的挑戰時,采取了轉變經營贏利的方式,并針對大環境進行個性化經營。
四、商業銀行應對移動支付發展的對策建議
由于第三方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導致了銀行的傭金收入下降。而且,如果將銀行的存款轉移到這些平臺上,那么,銀行獲得資金的成本就會大大增加,長久以來的利潤模式也就無法繼續下去了。但是,挑戰中也存在著機會,面對著網絡金融這一大潮流,為了使商業銀行在這一市場中處于有利地位,必須抓住機會,不斷地進行業務創新、拓展多種經營方式、創新經營體制、改進經營機制、提升經營效率、提升盈利能力,才能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為此,文章從四個層面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打造多元聚合支付通道
根據前面幾章的分析,我國商業銀行擁有龐大的存量客戶和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為了在激烈的市場中生存下去,應該利用自己的優勢,尋找不同的發展道路,打造獨一無二的核心能力?!熬酆现Ц丁笔菍⒍喾N支付理由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通過一個接口,將多種支付手段連接在一起,提供一體化的支付服務。但是,商業銀行在構建多元化的集合支付渠道上具有天然的優越性。與其他第三方和第四方支付公司不同,商業銀行的匯兌系統,則可以將資金全部匯至商家的賬戶,無需再提款,這樣既方便又快速,又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同時,通過多渠道的集成,以及標準化的支付產品,可以為商業銀行的業務系統節省運行費用,為其產品的創新和后續的上線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二)加快移動支付業務創新
一是加強支付渠道建設和場景建設。從支付渠道布局、產品支付創新、用戶體驗等幾個角度來看,第三方支付行業正在快速發展。隨著我國移動支付的法律依據和市場定位漸漸明朗,我國的商業銀行應該加快布局,發展無接觸的“云閃付”等支付方式。
二是加強和創新支付憑證技術。個人信息外泄、遇到虛假支付條形碼、賬戶資金失竊等問題,對銀行的信譽和資金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為此,應在支付確認技術方面加大力度,以促進支付系統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重視小微型客戶服務
以往的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運營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注重高凈值客戶的服務,而忽略了小型企業的服務,使得小型企業的體驗能力下降。第三方支付機構也是以此為核心,以顧客為本,以差異化的服務為宗旨,取得了目前的市場份額。由此可見,這個用戶群體的潛力很大。未來,商業銀行要注重顧客的服務,要了解顧客是銀行的生存之本,要從線上和線下的網絡渠道發掘潛在的顧客,不斷擴大自己的顧客數量。此外,還應該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對客戶的信用狀況、消費偏好等進行全面的分析,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提高客戶的體驗。
(四)加強支付安全方面的合作。
無論是第三方支付機構還是商業銀行,都必須在保證各自的利益基礎上提高支付安全性,兩者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電子支付系統的安全性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如支付信息的泄漏等問題,而第三方支付的現金存儲在銀行的賬戶中,其安全性也直接關系到銀行的資金安全,所以兩者必須共同努力,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創造更加健康的支付環境。
參考文獻:
[1] 張藝凡.第三方移動支付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盈利水平影響的實證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1.
[2] 王力,李關政,王子松.移動支付與銀行業變革[J].中國金融,2015(20):87-88.
[3] 吳曉光,劉芳.我國商業銀行移動金融發展策略探討[J].南方金融,2014(12):88-90.
[4] 饒明杰.我國商業銀行拓展移動支付業務的策略研究[J].南方金融,2017(2):64-69.
[5] 蘇東驍.第三方支付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8.
[6] 高寒,李長銀,趙婧.移動支付標準競爭:影響、策略及商業銀行對策[J].現代管理科學,2017(3):45-47.
[7] 黎映桃,劉偉.商業銀行發展移動金融若干問題[J].銀行家,2015(5):72-74.
[8] 梁燕子.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基于第三方互聯網移動支付的視角[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7(2):81-86.
[9] 王宇,闞博.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的影響[J].財經科學,2021(11):14-24.
[10] 游春,張緒新.關于商業銀行拓展移動支付業務的相關問題研究[J].武漢金融,2012(7):50-51+71.
[11] Pal Abhipsa,Herath Tejaswini,De' Rahul,Raghav Rao H..Why do people use mobile payment technologies and why would they continue? An examination and implications from India[J]. Research Policy,2021,50(6).
[12] Liu Yuewen,Luo Junlong,Zhang Long.The effects of mobile payment on consumer behavior[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20,20(3).
[13] 胡雪岑.第三方移動支付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