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地方高校產教融合模式創新發展研究——基于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的分析”(23CJRH0406)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學會2022年度研究課題“產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交叉學科與學位點建設研究”(2022-022);浙江農林大學2022年度“十四五”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浙江省地方高校產教融合模式研究——基于‘校企合作 雙百計劃’典型案例的分析”(ZDJG22030)
作者簡介:蔣超(1989- ),男,安徽蕪湖人,浙江農林大學學科建設辦公室主管,講師,博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學科建設;通信作者魏玲玲(1985- ),女,浙江溫州人,助理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生態文化。
摘 要:風景園林學科是一個高度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具有很強的典型性。通過對該學科不同的學科評價體系進行比較分析,探析學科評價中評價導向與學科建設實際存在的矛盾:部分指標設計不符合學科建設實際;一級指標占比不利于學科生態構建;學科評價導向易造成學科建設同質化。提出完善學科評價的建議:根據學科特點單獨設置指標,適當增加主觀評價比例;順應高教發展形勢,科學合理設置一級指標占比;避免設計“零”指標,設計符合學科發展實際和學科發展規律的各類指標。提出該學科生態建設路徑:夯實學科發展地位,促進學科之間均衡發展;凝練學科特色方向,提升學科整體建設水平;創新學科建設舉措,推進學科專業產業一體化建設。
關鍵詞:風景園林;學科建設;學科評價;學科交叉
科學的教育評價是促進大學發展的重要指揮棒,引領大學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作為教育評價的一種重要類型,學科評價是掌握學科建設成效的工具,是學科建設的風向標,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學科凝練優勢特色方向、重視學科自身發展短板、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科生態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但目前各類學科評價依然存在不合理的現象,需要扭轉不科學的評價導向。以風景園林學學科評價為研究對象,比較分析國內現行各類評價的機理與指標體系,提出存在的問題和基于風景園林學科建設特點的分類評價建議,對促進風景園林學科發展具有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風景園林學科概況及典型特征
(一)學科發展歷程
風景園林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應用型學科[1],可追溯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古典造園、風景造園基礎上通過科學革命方式建立起來的新的學科范式。1828年“Landscape Architecture”這一英文詞匯正式出現,標志著世界風景園林學科的孕育與創立[2]。1900年,美國哈佛大學在世界上第一個創立了風景園林專業(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gram),開始了風景園林學科現代的、系統性的專業教育[3]。中國風景園林文化歷史悠久,是世界三大園林發源地(西亞、希臘和中國)之一,中國傳統園林在世界園林中獨具特色,但在國內建立這一門現代學科,卻是新中國成立以后。1951年,由清華大學梁思成、吳良鏞先生和北京農業大學汪菊淵先生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造園專業[4]。2011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風景園林學”正式成為一級學科,列在工學門類,可授工學、農學學位。2022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風景園林學一級學科建制被取消,不再具有學術型博士、碩士學位授予資格,保留專碩增加專博學位授予資格。生態文明視角下,風景園林順應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生態化”“集和化”“體系化”三大發展趨勢[5],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不應隨著學科建制取消而停滯,無論從追溯歷史還是從展望未來的角度,對風景園林學科的研究都有其必要性。
(二)學科的典型特征
1. 交叉性。風景園林學科是一個高度交叉的學科,具有典型的交叉學科特征。從學科方向角度,風景園林包含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園林與景觀設計、地景規劃與生態修復、風景園林遺產保護、風景園林植物應用、風景園林技術科學等六個學科方向,各方向有不同的側重點,研究理論與方法需要多個學科相互交叉、相互運用。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方向偏向于理論研究,以歷史學、美學、倫理學、社會學、生態學、設計學、管理學為理論基礎,其他五個方向偏向于實際應用。從學科人才培養的角度,學科培養的學生也要求具有交叉復合的其他學科知識儲備。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8年)》中,風景園林學科是111個一級學科中可授予2個學位的19個一級學科之一,既可授予農學學位,也可授予工學學位。
2. 綜合性。風景園林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工程與人文的疊加[6]。從學科所需知識儲備角度,風景園林學科需要融合工、理、農、文和管理學等不同門類的學科知識,綜合應用科學和藝術手段,交替運用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方法[3]。以風景園林空間營造、景觀生態學和風景園林美學三大基礎理論為例,它們是以建筑學、城鄉規劃學、生態學和美學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為內核,廣泛吸收相關自然與人文學科的知識體系而形成,包含地理學、地質學、植物學、水文學、氣候學和土壤學等自然學科,歷史學、社會學、藝術學、游憩學、文化人類學和管理學等人文學科,以及環境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測繪科學與技術等工科學科。在風景園林學科上有所建樹的人其更具有統籌協調和宏觀把握的能力。
3. 應用性。風景園林學科的產生區別于其他需要基礎原始創新的一級學科,它是隨社會經濟發展應運而生的學科體系。在當今社會發展需求下的風景園林學科,是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根本使命,以保護和營造健康優美的高品質景觀環境為基本任務,綜合運用科學與藝術的手段,研究、規劃、設計和管理自然和建成環境,以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為宗旨,保護和恢復自然環境,營造健康優美人居環境的應用型學科[3]。園林與景觀設計、地景規劃與生態修復偏向于設計與規劃應用,風景園林遺產保護偏向于管理應用,風景園林植物應用偏向于農科應用,風景園林技術科學偏向于工科應用。隨著生態文明、美麗中國、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的推進和“兩山”理念的深化,風景園林相關的專業人才市場需求旺盛。
二、風景園林學科評價現狀與問題
(一)學科評價概況
在國內,學科評價均為第三方評價,主要有教育部學位中心的學科評估、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國科教評價網學科專業評價以及艾瑞深校友會學科排名等。學位中心學科評估已開展五輪;軟科、中國科教評價網學科評價已開展多年,艾瑞深校友會于2019年首次發布了一級學科排名。在國內一級學科排名中,四類評價都按照教育部公布的一級學科目錄進行。
(二)風景園林學科評價現狀
1. 參評數、入榜數情況。四種類型的學科評價計算的入榜比例不一,學位中心學科評估、艾瑞深校友會取參評學科的前70%,軟科取前50%,中國科教評價網為前20%。不同學科評價中風景園林學科參評數和入榜數見表1。
2. 前10%學科分布情況。不同學科評價中排名前10%學科具體高校分布見表2。
3. 評價指標體系比較分析。評價指標體系是學科評價的“靈魂”,也是學科建設成效量化的標準。將各類評價的一級指標歸類為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及其他六部分,在風景園林指標體系中各一級指標占比及是否單列見表3。
從指標體系單列情況看,學位中心學科評估設計了99套指標體系,將風景園林、建筑學、城鄉規劃學共用一套指標體系;軟科僅在科研成果獲獎、學術論文、高端人才等指標區分文科、藝術學科與理工農醫類學科;中國科教評價網與艾瑞深校友會全部一級學科共用一套指標體系。
從一級指標占比看,四種學科評價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對學科發展的要素有不同觀點。學位中心學科評估各部分均有涉及且分布較合理,把人才培養放在首位且提高了比重,增加了立德樹人、師德師風、課程教學改革等評價指標。各評價中科學研究占比都較高。軟科排名將師資隊伍占比、中國科教評價網排名將學科影響力等其他指標占比排在第二位也體現了不同評價指標體系的多元化和考慮學科評價重點的差異化。
4. 二級指標、三級指標選擇頻次比較分析。一級指標選擇相當于確定了評價框架,二級指標及三級指標的選擇即是確定了評價的考察點。本文對不同學科評價中二級指標、三級指標選擇頻次進行對比,具體見表4。
從選擇頻次看,不同評價都聚焦公認的、易于量化、易于比較、易于獲取的指標。科研獲獎、高水平論文、科研項目、教學成果獎、國家級教材、高層次人才是常見的指標。
5. 評價指標一致性檢驗。不同學科評價指標體系的目標均是爭取在最大限度上滿足社會各界、用人單位、學生及家長的需求,同時使得各高校審視自身不足,繼續發揮自身特殊與優勢。基于該目標,若不同學科評估指標體系對評價對象的評價一致性越高,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不同評估指標體系均設置得較為規范、合理,反之,則表明各種指標體系設置不夠科學、完善[7]。
Kendall W相關系數(肯德爾和諧系數)是衡量評價信度的一種方法,用于表示多列等級變量相關程度。肯德爾和諧系數的取值區間為[0,1],其值越大,表示等級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越高,即評價的一致性越高。Kendall's tau-b等級相關系數是反映兩個等級變量相關程度的量。
首先利用肯德爾和諧系數檢驗四類學科評價指標體系評估結果的一致性,進一步采用Kendall's tau-b等級相關系數衡量四類指標體系兩兩之間的相關性。采用第四輪學科評估、2020年軟科學科排名、2020年中國科教評價網學科專業排名、2019年艾瑞深校友會學科排名的數據進行比較,總體數據見表5。
如表5可見,不同的學科評價指標體系入榜的高校不盡相同,例如:昆明理工大學僅在艾瑞深校友會的學科排名中入榜,這種情況將導致數據缺失。因此在對四類學科評價指標體系計算肯德爾和諧系數時,選取在四類評價中均有入榜的高校,包括清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11所高校。經計算,得到肯德爾和諧系數為0.09,處于較低水平,顯著性P值為0.397gt;0.05,表明四類學科評估的結果是不一致的。根據上述結果已知四類學科評價的一致性較低,進一步探究學科評價兩兩之間的相關性(一致性),其相關性由Kendall's tau-b等級相關系數表示,Kendall’s tau-b等級相關系數取值區間為[-1,1],其值越接近1,相關性越高(見表6)。
四類學科評價的Kendall's tau-b等級相關系數見表7。
根據表7,學位中心學科評估與艾瑞深校友會的相關系數為0.707,且結果顯著,表明這兩個學科評價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一致性較高。而對于其他幾類學科評價而言,即使結果顯著,但等級相關系數均不高,意味著他們之間存在較低的相關性。
6. 剔除前10%學科評價指標一致性檢驗。對于風景園林學科實力較強的高校而言,其在各類學科評價中均有可能更靠前,在一定程度上會抬高各類學科評價的一致性。因此剔除排前10%的高校,包括清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同濟大學等7所高校數據,重新進行計算肯德爾和諧系數以及肯德爾tau-b等級相關系數見表8。
根據表8的結果,肯德爾和諧系數為0.131,且不顯著,表明剔除部分樣本后四類學科評價的一致性很低,或者說四類學科評價不具備一致性。進一步計算Kendall's tau-b等級相關系數,評估學科評價兩兩之間的相關性見表9。
表9的結果與表7類似,學科評價指標體系之間的相關性進一步降低,軟科與中國科教評價網之間甚至出現了負相關。
通過計算肯德爾和諧系數評價四類學科評價結果的一致性,進一步計算Kendall's tau-b等級相關系數深入剖析指標體系兩兩之間的相關性,最后剔除風景園林學科前10%的高校,保證結論的穩健性。結果表明四類學科評價的一致性較低,總體上學科評價結果兩兩之間的相關性也不高。在剔除學科排名前10%高校的樣本后,結論仍保持一致,保證了結論的穩健性。此外,一致性檢驗在樣本量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為計算肯德爾和諧系數,需要保證高校在四類學科評價體系中均上榜單,否則將出現缺失值導致系數無法計算。而即使利用全部樣本,亦只采用了11所高校。
(三)學科評價存在的問題
1. 背離本學科特性的評價易造成本學科建設同質化。學科評價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科審視自己在學科建設中所處的方位以及存在的問題,但同時也觸動學科“缺什么補什么”。通過學科評價發現短板,在建設過程中有意識地調動資源、發揮學科能動性補齊“短板”,有利于學科發展。學科聲譽關乎學科優質生源的吸引、科研資源的獲取、優秀人才的加盟,甚至影響著學校聲譽,高校不得不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建設學科,易被學科評價牽著鼻子走,從而產生“什么都要補”“重金補短板”的現象,這與學科發展規律、學科生態運行相違背,造成學科建設同質化。就本學科而言,高層次人才、國家級科研成果獎是學科較大的短板,學科潛下心培養若干個高層次人才、培育若干個高水平科研成果也未嘗不可,但是從本學科特性來講,本學科更加偏向于應用性,相關評價工具社會服務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指標的缺失恰恰是本學科所需要的,不合理的評價導向易使學科偏離特色優勢的建設,與特色更特、優勢更優的建設初衷相背離,出現學科建設同質化和偏離性。此外,學科評價一致性較低也易造成學科評價失去公信力。在前文的分析中,除前10%學科以外,處在學科“中堅力量”的大部分高校在不同的學科評價結果差異明顯,甚至有的高校在兩類學科評價之間差14名。評價結果的差異極易造成學科評價失去公信力,讓“指揮棒”失去本來的設計初衷。
2. 部分指標設計不符合本學科建設實際。“零”指標的設計不符合學科建設實際。被選擇頻次最高的“科研獲獎”指標,除學位中心學科評估允許提供其他代表性科研獲獎外,其它評價工具都將其設定為國家“三大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獎,由于風景園林學科偏向于應用研究,近年來在這些獎項上的獲獎數幾乎為零。被選擇頻次排在第二的“高層次人才”指標,學位中心學科評估淡化高層次人才頭銜,考察代表性師資,在備注中可體現“獲得重要榮譽稱號、在重要期刊或社會組織擔任職務”等情況,其余三類評價工具都將這個指標設定為院士、長江學者、萬人計劃、國家杰青、優青等國家級人才,而縱觀本學科,院士僅有一人,長江學者、萬人計劃、國家杰青、優青等國家級人才皆為零。被選擇頻次排在第二的“高水平論文”指標,學位中心學科評估考察學術論文質量時要求從本學科發表的學術論文中凝練出5項標志性學術成果,分別簡述其原創性、前沿性、突破性創新內容和學術貢獻,并規定了中文期刊數量,更聚焦學術論文對學科方向的支撐度。個別評價工具認為本學科屬于工學門類而將其簡單歸為理工農醫類學科,指標只參照SCI、SSCI等國外期刊,偏離了本學科與人文社科、藝術、農林類學科交叉的實際。在反“四唯”破“五唯”的背景下,設置一些“零”指標,即在橫向比較下都沒有相關業績的指標,容易產生指標設計與學科建設的初衷相背離、學科評價不科學、不準確、不嚴謹等問題。
此外,指標體系高度一致忽視了學科的個性化特征。中國科教評價網和艾瑞深校友會將一套指標體系完全用于所有學科評價,軟科雖然對指標體系進行區分,但僅僅單純按照文科和理工科區分。學位中心學科評估針對不同學科設計了不同的指標體系,但使用的核心指標基本一致,各學科總體差異并不大。
3. 一級指標占比不利于本學科生態構建。高校的落腳點是人才培養,高校的科研也是為社會服務,但是重科研輕人才培養,重科研忽略社會服務的指標設計不利于學科生態構建。學科各功能之間相互關聯、缺一不可。學科師資隊伍結構合理且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教學科研團隊,可推動學科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可反哺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可推動師資隊伍建設和科學研究能力提升;各功能的良性互動可形成一個螺旋上升的學科生態。通過對學科評價中一級指標占比對比,認為評價指標設計存在不合理現象。例如軟科排名,科學研究比例達到54.6%,人才培養比例僅21.2%。學位中心學科評估社會服務占5%,對應用性強的本學科來看則顯得偏少,很難反映本學科服務社會的成效。軟科、中國科教評價網、艾瑞深校友會等學科評價未體現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指標,指標體系設計不全面,以偏概全,未能很好反映本學科建設成效,不利于學科生態構建。
三、對風景園林學學科評價的建議
在前文對風景園林學科的特征及學科評價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完善本學科評價的建議。
一是根據學科特點單獨設置指標,適當增加主觀評價比例。風景園林學科能直接量化的指標相對其他一級學科少。應根據學科特點單獨設置指標,避免指標“同一化”。在客觀評價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可以參照第四輪學科評估引入同行專家主觀評價,“同行評同行”,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基于客觀事實、基于證據鏈的主觀評價,有助于更加科學合理地評判學科建設成效,也有利于學科內部之間橫向比較,有利于同行之間相互交流學科建設經驗。
二是避免設計“零”指標,設計符合學科發展實際和學科發展規律的各類指標。開展學科評價前應充分調研,吸納學科專家的意見與建議。針對本學科都沒有任何業績的指標不能作為唯一指標來評價,可以根據學科性質的不同個性化設計符合學科發展實際和學科發展規律的相關輔助或者替代指標,如第四輪學科評估為風景園林、建筑學、城鄉規劃學等學科將《中國園林》等學科領域公認的高水平期刊論文納入高水平論文評價范疇,將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國內、國際建筑設計獲獎納入科研獲獎評價范疇。第五輪學科評估由學科提供相關的代表性論文、代表性科研獲獎,交由業內專家評價,不直接以數量定英雄,也是評價手段的一種進步。除此之外,還可設計行業內普遍認可的指標,如評價學科師資隊伍,可將本學科的高水平學術兼職設計為一個指標,將學科的學科評議組專家、教指委專家、行業內高水平期刊編委、行業公認的學會任職等學術兼職列入指標范疇;評價學科人才培養,可設計學科生源質量作為評價指標,來比較學科的影響力與吸引力;本學科與產業聯系緊密,橫向課題、規劃設計等指標,可設計作為社會服務的二級指標。此外,雖然不同的學科評價指標都有不同的設計初衷,但應保持同一學科的評價指標相對統一,同時在采集數據的口徑和范圍也應保持相對統一,這樣有利于科學評價同一學科的建設成效。
三是順應高教發展形勢,科學合理設置一級指標占比。當前高等教育發展形勢是全面回歸人才培養,在反“四唯”破“五唯”的背景下,科技部等部門2020年發文明確要求要科學、理性看待學術論文,注重論文質量和水平,規范使用SCI論文等進行評價。在此背景下,應更加科學合理設置科學研究指標,比重占50%以上的相關評價工具可酌情調整指標占比。以本學科為代表的應用型學科,應更多關注人才培養,適當提高人才培養占比,如第五輪學科評估設置的思政教育成效、代表性畢業生、代表性在校生、國家一流課程、代表性教學成果獎等指標較為全面的評價人才培養水平。另外,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科影響力等一級指標也應設計到學科評價指標體系中去,保證學科評價體系的完整。第五輪學科評估設置的社會服務典型案例、學生出國(境)訪學經歷、學歷留學生、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的報告情況、學科聲譽調查等指標較為合理。
四、學科評價給風景園林學科生態建設路徑的啟發
學科生態是指辦學水平較高的院校所屬學科的發展狀態、相互關聯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學科資源配置的綜合體系,包含學科方向、學科團隊、學科領軍人才、學科基地、學科環境等諸要素[8]。學科生態包含學科之間的關系、學科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學科內部要素與外界環境之間的聯系。風景園林一級學科成立12年以來,學科得到快速發展,未來的學科發展方位思考不能完全依照現行學科評價的指引,但需要在反思學科評價的背景下,結合前瞻性和操作審慎性來思考學科發展。根據前文的分析,提出學科評價為風景園林學科生態建設路徑的啟發。
(一)學科之間——鞏固學科發展地位,促進學科之間協同發展
本學科被確定為“雙一流”的高校僅有4所(北京林業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其中3所是以工科見長的一流綜合大學,1所是以農林為特色的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除綜合性高校之外,本學科前10%學科主要分布在理工類高校和農林類高校,從這些高校的其他前10%學科分布來看,理工類高校分布在工學門類(如建筑學、測繪科學與工程等學科),農林類高校分布在農學門類(如林學、園藝學等學科)。風景園林學科屬于高度交叉的綜合應用學科,它在理工類高校和農林類高校的存在和發展很大程度上能帶動工學、農學類學科發展,同時與工學、農學學科共同組成學科群服務國家戰略和全產業鏈發展。另一方面,工學、農學學科為風景園林學學科的發展提供原始理論基礎。風景園林學科與工學、農學學科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為支撐的關系,是科學合理的學科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繼續夯實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地位,促進學科之間協同發展。
(二)學科內部各要素之間——凝練學科特色方向,提升學科整體建設水平
學科建設包含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學科內部各要素的建設。所有學科內部要素的建設都離不開學科特色方向的凝練。學科特色方向是區別于同類型學科最明顯的特征,也是學科建設的最大優勢。就風景園林學科而言,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中列舉了本學科的六個方向,這為風景園林學科的學科建設方向凝練提供了思路,但是學科方向隨著時間和社會的發展會不斷變化,應根據自己的辦學和科研的特色與優勢來凝練學科方向,特別是思考和其他學科交叉產生新的學科方向。在學科特色方向的引領下,主動圍繞學科優勢與特色,以培育“大團隊”的思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風景園林人才加強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以培育“大項目”“大平臺”、高水平論文、高水平科研成果獎等為目標提升科學研究水平;以國家戰略和“兩山”理念為指引,提升社會服務水平。學科建設以上各個功能缺一不可,應利用現有的資源條件或創造條件整體推進學科發展。
(三)學科內部要素與外界環境之間——創新學科建設舉措,學科專業產業一體化建設
正確處理好學科與專業、學科與產業、專業與產業之間的關系,深入推進學科專業產業一體化建設。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共同為社會服務,進而實現文化的傳承創新。兩者存在天然的知識鏈聯系,其中學科是“源”、專業是“流”。學科是專業的靈魂,專業是學科的載體[9]。而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最終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服務地方產業。就風景園林學科而言,為社會培養能夠融合科學與藝術、綜合應用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創新型應用人才是其培養目標。隨著人居環境類學科專業越來越被社會關注和認可,風景園林相關本科專業、碩博點已成為報考熱門,特別是2022年風景園林專業型博士點順利進入學科專業目錄,為風景園林學科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社會需要什么樣的風景園林人才、風景園林科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等問題是風景園林學科建設中值得思考的問題。風景園林的應用性特點使其更加接近產業前沿,可充分利用產業優勢,開展產教融合本碩博人才聯合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雙一流”的背景下,積極創新學科建設舉措,破除學科專業產業之間的壁壘,加強學科專業和產業之間的聯動,為推進學科專業產業一體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支撐,從而更好地推動學科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晉石,楊銳.世界風景園林學學科發展脈絡[J].中國園林,2021,37(1):12-15.
[2] 楊銳.中國風景園林學學科簡史[J].中國園林,2021,37(1):6-11.
[3]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一級學科簡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 李嘉樂,劉家麒,王秉洛.中國風景園林學科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園林,1999,15(1):40-43.
[5] 劉濱誼.生態文明新時代中國風景園林學科的使命[J].中國園林,2023,39(1):6-13.
[6] 楊銳.風景園林學科專業發展評估、困境與突破[J].中國園林,2023,39(1):23-25.
[7] 阮冬玲. 國內大學排行榜指標體系比較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4.
[8] 張梅珍.行業特色大學綜合改革進程中的學科生態重構[J].中國高教研究,2015(12):88-91.
[9] 趙金鋒,王紅巖,何艷華.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的基本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2,33(3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