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武漢設計工程學院2022年度校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以學生事務管理’為方向的質量提升及其行動研究”(2022GH05);2021年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新時代背景下服裝表演復合式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2021514)
作者簡介:吳晶(1984- ),女,湖北武漢人,武漢設計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服裝表演;梅竹(1983- ),女,湖北武漢人,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教務技術學;通訊作者李倩文(1992- ),女,黑龍江人,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創意融合設計。
摘 要: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是一項重要且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一站式”學生社區作為全面育人的綜合管理模式,旨在激發學生內生動力和培養家國情懷,黨建引領和多維共育使學生社區成為學生黨建前沿陣地、實踐園地和創新基地。然而,在實際建設中存在物理環境限制、育人效果不理想和協同管理創新不足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改善物質條件,創新社會空間,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等手段。未來需要加強學習,借鑒他校經驗,完善理論和實踐,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共同努力培養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黨建引領;“一站式”學生社區;全面育人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重視青年成長成才,立足培育時代新人戰略高度,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決策部署,為新時代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高校必須牢牢把握青年學生這個關鍵群體,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黨的創新理論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工作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適應新形勢新情況、加強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體制創新。要將學生社區建設成為學生黨建前沿陣地、“三全育人”實踐園地、智慧服務創新基地、平安校園樣板高地;要把全面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作為教育系統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2023年全國兩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作為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態的重要支撐,作為推進“時代新人鑄魂工程”的重要行動,落到實處、抓出實效。
2023年初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召開“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工作推進會,強調“一站式”學生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圍繞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堅持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著力打造建好1個學生社區服務中心、5項學生服務模塊、9棟特色宿舍驛站的“1+5+9”的社區工作格局,創建健康型、美麗型、創意型社區;同時組織校領導、各職能部門領導、各二級學院領導、教師代表、全體輔導員、班主任代表、學生代表等進行面對面交流;通過查閱文獻、實地調研走訪,對多個高校的實踐案例和學生的反饋意見進行收集和分析,對“一站式”學生社區服務模式的現狀、優勢、挑戰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
一、“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工作的意義
“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模式是以現代書院或住宿社區為載體,以黨建引領、多維共育為核心,以“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為理念,以服務學生成長為重點,以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促進全面成長成才、涵養學生家國情懷為目標構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模式。
(一)黨建引領,多維共育
“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需要集合校內外多方主體的參與,形成有效協同的組織管理體系,黨建引領是破解管理歸屬難題的關鍵,通過在實體社區設立黨委、黨支部,健全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整合資源、融入要素,形成多維共育的格局是“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模式的核心。通過建設適配學生社區模式的服務型黨支部,整合高校內外的各類育人資源,協同多方主體,打造相互作用、良性循環的社區教育生態,切實保障多維共育:協調教師隊伍與社區輔導員隊伍,形成“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整合高校教學資源與校外專業領域知識資源,打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推進部門協同與業務融合,堅持專業學習與社區育人并舉。
(二)三全育人,服務成長
學生社區在涉及構建與日常運行中,應當在專業培養外,融入德、智、體、美、勞各項育人舉措,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實施思想領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準確理解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主動規劃、開拓視野、突破自我的自覺性;要加強文化浸潤,面向學生成長,注重養成與保持和諧發展、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共同發展的學生社區家文化氛圍,用家文化熏染學生,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要以平臺搭建切實保障,聚焦重點工作,強化搭建載體,突出分類實施,以務實的長期舉措增強育人實效。
(三)立德樹人,鑄魂逐夢
“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目標是通過立德樹人、鑄魂逐夢,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促進全面成長成才、涵養學生家國情懷。這要求“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必須堅定正確辦學方向,強化師生為本的理念,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點燃學生的成長火焰,使學生將個人的理想融到祖國的事業和發展中去,努力培養適應時代需要、國家社會需要的創新型綜合型人才。
二、開展“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工作中面臨的現實問題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在“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過程中,著力打造體現思政要求、富有專業特色、貼近學生實際的社區驛站。校領導、各職能部門領導、各二級學院領導、全體輔導員、教師代表定期前往學生社區實地走訪調研社區建設情況,并在現場就社區的品牌定位、服務功能、活動開展情況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同時為更好地推進各二級學院“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學院領導及教師代表赴湖北經濟學院、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實地走訪交流調研,充分學習借鑒其他高校建設成果經驗,進一步做好整體設計、豐富建設內涵、凝練工作經驗,全面提升“一站式”學生社區的管理服務水平。
在穩步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過程中,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成龍影視傳媒學院采取了邊建設、邊實踐、邊服務的舉措,例如開展特色系列活動“紅色星光”“星光雙創會”“星光達人說”“星光電影周”“星光音樂節”“星光自由地”等;五一致敬勞動者“奔赴花間”花藝活動;5.25“善愛我”心理健康活動;“仲夏端午”艾草掛飾DIY活動等。同時組織學院961名學生參與2023年“我為同學做件事”活動,即校領導面對面問卷調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多次組織全體輔導員、部分專業教師等在社區活動室交流討論社區建設以及活動開展情況,且不定期與宿舍社區入住學生交流調研學生對社區服務功能的需求等,進一步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通過在交流、調研、實踐中,同步也發現了在開展“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工作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物理環境先天不足,影響建設積極性
一方面學生社區遠離教學、辦公區域,使得專業教師、行政人員等育人隊伍容易因為距離而產生畏難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育人隊伍下沉社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學院學生數量多,住宿樓棟多且分散,宿舍樓棟空間限制,學院在學生社區開展活動遇場地限制,無法很好滿足學生需求,很難打造具有學科特色的樓棟精品。
(二)育人效果難以切實發揮,學生對社區認同感不強
就目前的建設情況而言,較多關注在學生社區的物理空間建設,通過改造提高物理空間使用率,但是對學生社區的社會空間探索不夠,只是把原本在學院、教學樓等教學空間開展的活動搬到學生社區。這使得學生社區的育人效果不理想,甚至使學生反感,產生副作用。
(三)協同管理機制創新不足,難以形成精準育人
互聯網時代,網絡已不只是人們學習、生活、工作的工具載體,同時也深刻形塑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當代大學生被稱為“網絡原住民”,網絡媒介依賴程度高,受互聯網影響尤其深刻。網絡媒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面對“網絡一代”群體,社區教育、管理、服務仍面臨信息化、智能化較弱,內容手段創新不足,媒介作用未充分發揮,利用大數據等探索青年學生成長成才規律不夠等問題,線上線下聯動有待進一步增強、精準育人實效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進一步開展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對策
(一)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凝聚師生力量
“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自上而下提供充分的組織和思想保障。學生社區是高校基層黨組織凝聚黨員力量、夯實群眾基礎的空間載體,將黨組織生活、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下沉到社區,可以有效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是加強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同時探索建立線上線下黨員責任區、先鋒崗等機制,積極推動學生黨員通過志愿公益、勤工助學等方式,在社區環境治理、車輛管理等社區事務中積極發揮作用,通過廣泛設立黨員責任區、先鋒崗,讓學生黨員在社區“亮身份、擔表率、作貢獻”,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二)以隊伍入駐為抓手,促進資源整合
“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所強調的隊伍入駐,是踐行“一線規則”的重要體現。第一支隊伍是學院、系部的黨員領導干部。通過定期開展座談會、班團集體活動等形式,參與社區管理,及時解決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發展等方面的實際問題,促進師生交流。第二支隊伍是學生發展支持機構。例如:常態化引入學生心理輔導、學業發展指導、職業發展指導、相關課程授課指導等專業資源,派駐專業教師進入社區提供服務,把心理咨詢、學業輔導、生涯規劃、學術微沙龍等服務送到學生身邊,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同時及時發現和化解學業困難和心理危機等問題,打造良好的社區環境。第三支隊伍是包括輔導員、學業導師等在內的各方育人資源和力量。輔導員實現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做到全員覆蓋、全時保障、全面指導,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時,推行學業導師制,選拔各學科、各院系的優秀專任教師擔任學生的學業導師,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以學生參與為重點,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
通過完善社區職能、規范運作、建強骨干隊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棟宿舍樓配備生活輔導員,通過與輔導員的密切配合,參與樓內事務管理,及時溝通解決社區內各類問題,搭建“社區”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梁,助力和諧社區建設。同時,結合學院的建設發展理念,發揮學生在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挖掘和利用好社區公共空間和資源,融入學生文明教育,積極打造各具特色的社區文化環境,為學生營造文明、安全、美麗、綠色、宜居的社區場所,實現“硬”管理向“軟”浸潤轉變,讓學生參與其中、活躍其中、受教其中。另外,積極挖掘社區內的勞動育人資源,鼓勵學生通過黨支部、班團集體活動或個人參與,通過志愿服務、勤工助學等方式參與社區建設,強化學生在社區建設中的主人翁意識。
(四)以條件保障為支撐,提高學生滿意度
社區的物理空間建設是社區發揮育人功能的現實載體,在“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同時,單純物理空間的建設,往往難以發揮“一站式”在功能整合、服務供給等方面的要求。在實踐中,要進一步融入社會空間的打造,精準對接學生需求,常態化提供便捷服務,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的高效融合。“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的最終目標,歸根結底還是培養可堪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綜合管理模式的構建必須貫徹“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讓管理機制、管理路徑、管理手段的創新緊緊圍繞著育人。
四、結語
學生社區作為一個綜合管理模式,以黨建引領和多維共育為核心,旨在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目標,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促進其全面成長成才,并涵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然而,在進一步開展學生社區建設工作中,也面臨一些現實問題。物理環境的限制、育人效果的不理想、協同管理機制的創新不足等都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我們應當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改善學生社區的物質條件,注重社會空間的探索和創新,充分發揮互聯網和新媒體的作用,以提升學生對社區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實現精準育人的目標。為了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態,我們必須不斷推進學生社區建設,將其打造成學生黨建前沿陣地、實踐園地、創新基地和樣板高地。只有通過黨建引領,多維共育的方式,立德樹人,鑄魂逐夢,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在未來的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借鑒其他高校的經驗和成功案例,不斷完善學生社區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同時,要積極推動協同管理機制的創新,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深入挖掘大數據的潛力,以更精準的方式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成長規律,為其提供有效的指導和支持。“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學校各級領導、教師、輔導員和學生共同努力。只有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和持續改進,才能實現學生社區建設的目標,培養出更多有理想、有擔當、有責任的時代新人,為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復興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亦佳.高校開展“一站式”學生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實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3(5):136-141.
[2] 李晶冰,徐登偉,尹申申.新發展理念下“一站式”學生社區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基于南京林業大學“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的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23(6):31-35.
[3] 楊敏.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管理服務模式探索[J].才智,2023(13):117-120.
[4] 蔣宏斌,戈超.新時代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的育人模式與建設路徑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3(2):103-105.
[5] 魏晶,岳孟坤.“四位一體”的“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模式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3(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