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歷史文明進程中的璀璨明珠,它蘊含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正源于此,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古老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根本原因在于五千年的歷史演進孕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由此演繹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清廉高貴的精神氣節,備受推崇。
加強傳統文化修養,蘊養共產黨人的心學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黨性教育是中國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心學”。中國共產黨人一定要修好這一“心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執著知行合一,走好第二個百年征程“趕考”路。
領導干部守清廉,關鍵要在思想上固本培元。《大學·禮記》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先決條件,是首要環節,而修身先要正心。心不正,不可妄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心是最為重要的環節。為人處世、成就自我關鍵在修心。
守清廉,先要真正明白清廉的重要性。現在很多地方圍繞清廉建設,搞了很多活動,比如,以清廉建設為主題的學習活動、以清廉建設為主題的器物文化活動、以清廉建設為主題的警示教育等,但遠沒達到理想效果。事實上,違紀違法的黨員領導干部參加廉政活動的不少,但為什么管不住自己的一雙手、戰勝不了自己的心魔?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沒有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市場經濟是至今為止人類最為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但市場經濟有其兩面性。市場經濟導致對人生價值評判出現多重標準,有的以對社會奉獻多少和創造力大小為標準,有的以財富多少為標準,有的以社會地位高低和權力大小為標準,有的則以自我完善與自我實現為標準。
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人沒有靜下心來修心。心不靜,喜歡與人攀比物質的東西,別人有的要有,別人沒有的也要有。由于心靈空虛,于是就想著用物質的東西去填充,這大概是不少貪官的心態,從而心甘情愿被“圍獵”。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開班式上講話指出,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共處分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黨員干部48萬多人,占同期全國處分總人數的18.6%,有的“黃賭毒”樣樣皆沾,有的貪腐金額巨大,情節十分嚴重,簡直令人發指。年輕干部違紀違法犯罪率高,很大程度上是缺失中華傳統文化修為。所以,黨員干部應該靜下心來,提高中華傳統文化修養,蘊養共產黨人的心學。知之逾深、行之逾篤,知到深處便是行,知而不行不是真知。
提高傳統文化修養,讓理想信念更加堅定
理想信念是最好的防腐劑。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能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自覺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只有保持對理想信念的激情和執著,才能不斷夯實筑牢黨員領導干部的政德,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對標對表加強自我修煉,正確處理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的關系。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能夠堅守自己的道德操守,他們能做到慎獨、慎欲、慎微、慎權、慎嗜好、慎言行、慎始終,根本原因在于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堅定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開班式上重要講話中舉了何功偉的例子。1941年,時任鄂西特委書記的何功偉被捕入獄。面對嚴刑拷打和勸降利誘,他毫不畏懼、不為所動,高唱《國際歌》英勇就義,年僅26歲。犧牲前夕,他給父親的信中寫道:“兒獻身真理,早具決心,除慷慨就死外,絕無他途可循,為天地存正氣,為個人全人格,成仁取義,此正其時。”何功偉的不懼犧牲,源于他具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養,從而堅定了他對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反觀顧順章等人,在被敵人逮捕之后立馬選擇投降叛變,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養,沒有樹立共產主義堅定信仰。
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可以分為幾種情形:第一種人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并把理想信念積極付諸實踐。第二種人對理想信念認識不深刻。對黨有樸素感情,但沒有達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的境界,需要加強理論學習,需要在長期實踐鍛煉和考驗中不斷堅定信念。第三種人在理想信念上搖擺不定。順風順水時心氣頗高、信心很足;遇到挫折困難則意志消沉、悲觀失望,甚至放縱自己、墮落變質。第四種人則根本沒有樹立理想信念,甚至一開始加入黨組織的動機就不純,譬如孫力軍、孫政才等人。孫力軍自參加工作以來,骨子里始終沒有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信仰,缺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腦中充斥的都是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等庸俗的政治文化。進入黨政機關后,想的仍然是當官發財兩不誤,信奉權能生錢、錢又能生權,最終到了恣意妄為、無法無天的地步。而孫政才則幻想有朝一日“黃袍加身”,在家里穿上五爪龍袍、拜佛求上位。
黨員干部必須做第一種人,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堅守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
提高傳統文化修養,不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今天違紀違法犯罪的黨員干部除了受市場經濟負面影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被社會表象所迷惑。比如,某某人靠關系提拔上去了,某某人靠走上層路線上去了,某某人只知道埋頭苦干、不知道官場潛規則,等等。其實他們看到的只是社會表層現象,而不是事物的本真。事物的本真通常隱藏在事物的“內里”。只有善于學習和思考,并具備深刻的洞察力,才能看得到、悟得出。
《心經》里講“色是空,空是色”。這里的“色”就是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的現象,是事物的表象。這些東西絕不是事物的“本真”和“內里”,而我們常常被這些表面現象蒙蔽住雙眼。
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毒樹,結出的一定是毒果。今天的我們處在一個好的時代,物質生活相對豐盈,但是,有一些人卻過多地注重物質生活,而忽視了精神追求。譬如有些人選擇讀大學,目的是謀生,文科專業愿意選擇經濟學、金融學、統計學等,不愿意選擇哲學、歷史學、文學等專業,因而哲學、歷史學、文學等專業招生分數相對低一些,即便不得已選擇了哲學、歷史學、文學專業,也只是把它們當作謀生的手段。2008年,金庸因為在劉邦廢立太子的事情上搞不明白,就向北京大學國學院老師請教,聽后豁然開朗,于是,對時任北大校長許智宏說:“我想到北大讀本科,補補國學的不足。”國學是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當代文化中的精華相融的學術精髓。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刻揭示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身之間的關系,國學透過現象看本質,直擊事物的“本真”和“內里”。所以,黨員干部要做到清廉自守,還需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養,從而不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作者系湖南省委黨校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