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崇明區堡鎮菜園村原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黃秀萍及原黨支部副書記王春元、村委會原副主任沈琴抱團‘動奶酪’侵吞公款”等問題披露后,不僅登上熱搜,也為基層干部敲響警鐘!據上海市紀委監委日前通報,黃秀萍受到開除黨籍處分,王春元和沈琴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違紀所得予以收繳。
此事一出,輿論嘩然。“公款成為村干部‘唐僧肉’”之所以迅速引發社會熱議,正在于此事本質上說明個別黨員干部思想作風不正,手中的權力就會從“為人民服務”異化為“為人民幣服務”。抱團“動奶酪”,辜負了群眾期盼和組織信任,造成的危害性不可小覷。
從通報曝光的案例看,這起“蠅貪”主要呈現三個特點。貪污金額小——侵占勞務費等費用,共計1萬余元;抱團“動奶酪”——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黃秀萍及黨支部副書記王春元、村委會副主任沈琴合伙作案;花樣類型多——有的“伸黑手” “雁過拔毛”,侵占勞務費等費用,有的漠視群眾利益合伙私分農房調查經費……他們把權力當成謀取私利的工具,跟作風紀律“躲貓貓” “耍小聰明”,這種掩耳盜鈴式的“微腐敗”,不僅迂腐可笑,更是卑劣愚蠢。
損公權害民利,玷污政治風氣。“微腐敗”與其他類型的腐敗并無二致,相對于“老虎”而言,“蒼蠅”雖小,但會直接損害人民群眾“看得見”的利益。若“蠅貪”成群,則其害勝“虎”。如果任由不良風氣長期存在,黨和政府的形象何在?“拍蠅”不止正風氣,必須大力綜合整治。
抓好“領頭雁”是關鍵所在。群雁高飛頭雁領。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強則基層強。“小巷總理”林丹、“鄉村筑夢人”傅平均,都是基層治理的“領頭雁”,群眾心中的“主心骨”。“變山變水先變人,變人先變帶頭人。”好干部既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既要村書記“打頭陣”,也要村干部“齊步走”,擦亮忠誠底色,永葆為民本色,提升履職成色,以黨建強勁動力激活村干部的“廉潔細胞”,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為各項事業注入“廉動力”。
嚴密“防控網”是核心要務。權力不受監督就會滋生腐敗。要探索細化一把手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實現權力運行有界受控,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要壓緊壓實各級經辦人責任,形成互相監督的鏈條,實現監督的閉環管理;要健全各項制度,規范小微權力運行,從源頭上防治“微腐敗”。基層紀委監委要眼光向下、延伸“探頭”,既要緊盯易發多發的腐敗風險點,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又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在民生資金、“三資”管理、征地拆遷、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監督的主動性、積極性,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
鑄牢“高壓線”是前提基礎。作風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永恒課題。中國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辦事的,沒有自己的私利。要把紀律教育作為黨的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強化經常性紀律教育,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使紀律規矩意識深入人心,不越雷池、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法規規定在實際行動中踐行,讓黨員干部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唯有如此,才能將惠民之舉落到實處。
高懸“警示榜”是方法途徑。嚴肅懲治“蠅貪” “蟻腐”,必須嚴格利用黨紀國法這把戒尺,嚴加懲處,毫不留情,始終保持整治高壓態勢。不能像“猴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不能止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有深入治理民生領域的“微腐敗”、妨礙惠民政策落實的“絆腳石”,從嚴執紀執法不手軟,公開通報曝光不護短,才能讓鋌而走險者付出代價,讓蠢蠢欲動者望而卻步,最大限度降低“蠅貪”的發生率,將一場場“拍蠅”戰役的成效連點成線,打通惠民利民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