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嘉湖街道地處湖南湘江新區繁華地段,街道總面積3.12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住小區43個,常住人口1.3萬余戶、8.4萬余人,直管黨員1142名。街道黨工委時刻把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記于心、扛于肩、履于行,近年來不斷探索政治+黨建+文化“三引領”模式,把清廉家風建設融入基層黨建、基層社會治理方方面面,致力涵養優良家風,助推形成良好黨風政風社風民風。
堅持政治引領,關鍵少數帶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三十六條明確規定了黨員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方面的紀律處分標準。街道黨工委始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嚴實開展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堅持黨工委會議“第一議題”制度,始終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街道持續多年把“清廉每周一學”作為黨政聯席會議固定議題,由紀工委書記選定內容,領學黨紀黨規、以案釋紀示警、講述廉潔故事等,黨工委書記就學習內容把關并最后提出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求;把定期廉政家訪作為街道固定制度,黨工委書記、副書記對每名班子成員進行廉政家訪,班子成員對分管線和聯點社區負責人進行廉政家訪,動態掌握和監督黨員領導干部和部門、社區負責人家風建設情況,以黨員領導干部良好家風、作風,助推形成山清水秀政治生態,示范帶動全街黨員干部、居民群眾家風建設。
堅持黨建引領,教育管理推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街道各基層黨組織持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把主題黨日、“一月一片一課一實踐”活動,在職黨員服務群眾、居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等黨建工作載體,與清廉家風建設、黨紀黨規和政策法規宣講、垃圾分類、矛盾糾紛化解、小區物業服務監管等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必談必訪制度,白鶴嘴社區黨總支書記凡素瓊多年堅持“一對一、當面談”,把家風私德納入對新發展和新轉入黨員必談內容,嚴把黨員家風建設“入口關”;西大門社區黨總支書記馮志鋒同志充分發揮居民代表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優勢,帶領高信向日葵小區居民代表“腳步為親、定期走訪”,小區矛盾糾紛越來越少,正能量聲音越來越多。
堅持文化引領,街社家庭互動
致力打造“清廉咸嘉”共建體,著力推動清廉文化進機關、進社區、進家庭、進商街、進學校。街道采取校地共建模式,征集岳麓一小師生清廉、思政、美德等主題書畫作品,運用墻繪、景觀小品、“紅領巾”網紅打卡點等展示形式,將學校東側潤德路打造成“清廉咸嘉 潤德育才”特色文化街巷,過往師生和家長駐足觀看、打卡,在潤物細無聲中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每一步;邀請湖南大學文學院胡海義教授到街道機關開展“弘揚清廉文化 傳承優良家風——清廉文化進機關、進家庭”主題講座,參加聽講的街道干部職工、社區支居兩委成員、小區居民代表,無不從名人家風家訓故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端午前夕,銀谷國際、荷葉塘、白鶴嘴、潤澤園等社區紛紛開展“黨建引領幸福路 共建銀谷清廉圈”“荷康端午 粽享廉節”“清廉印我心 巧手做香包”等清廉主題群眾文化活動,通過社工老師講述毛主席、孔繁森、楊善洲等清廉故事,引導居民愛廉倡廉護廉、涵養勤儉廉潔家風,通過組織居民包粽子、做香包、剪紙等手工活動,緬懷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教師村小區曾善麗老人心態良好,養生有道,年過八十精神矍鑠,仍擔任“金喇叭”隊長和樓棟片長,奮戰在社區志愿服務第一線,她孝老愛親,精心奉養父親直到105歲。言傳勝于身教,她家風淳樸,三代同堂和睦相處、其樂融融,后輩中既有投身國防的軍人,也有默默奉獻的社區基層工作者。鄰里從最初的羨慕到效仿,她所在的樓道和小區業主相扶相助、鮮有糾紛。
古語云“民為邦本” “國之本在家”。良好家風能傳承美德、感染他人,是社會風氣的重要影響因素。通過千家萬戶優良家風的涵養,有效帶動我街道崇廉尚德社會風氣、山清水秀政治生態的形成,多年來全街道12345工單滿意率達100%,社會滿意度調查滿意率躋身全區先進行列。
(作者系湖南湘江新區咸嘉湖街道黨工委書記,四級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