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新興趨勢,這種教學模式為教學活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多樣化的學習體驗,但也給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帶來了新的挑戰。文章首先對遼寧何氏醫學院大學生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自主學習的現狀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學生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缺乏自覺主動學習的愿望和要求、學習能動性和自我監管缺失、自我檢查和自我評價缺位。然后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內外因素展開探討,提出學生自主學習規劃能力、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學生網絡優質資源甄選能力以及教師監管評價體系建設等主要影響因素。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優化學習效果,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做學習的“主人”,同時還要有學校和教師精心搭建的“支架”和支持。最后文章提出混合教學模式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路徑:構建師生雙向互動教學平臺,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推動網絡學習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優化自主學習效果;加強教師全程監管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改進考核評價體系,有效引導自主學習。文章旨在為高校提高混合教學質量提供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434;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9-0020-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2年度遼寧何氏醫學院校內教改項目“基于任務的管理課程探究型教學模式的研究”成 果;2016年度遼寧省本科教改立項“大學生創業基礎跨校修讀學分課程的資源利用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成果,項目編號:遼教發[2016]23號;2016年度遼寧省本科教改立項“行政管理學跨校修讀學分課程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成果,項目編號:遼教發[2016]23號;2016年度遼寧省本科教改 立 項“基礎會計跨校修讀學分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成果,項目編號:遼教發[2016]23號
隨著互聯網和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嶄露頭角[1]。這種教學模式將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為教學活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也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概念與特點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基于混合學習理論,以互聯網為平臺,以混合式方法和技術手段為支撐,通過構建多維教學環境,整合課前、課中、課后環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深度融合,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一種教學模式[2]。其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打破了時空限制,將線上教學與傳統線下教學相結合,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互動、優勢互補。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存在的問題
自主學習對大學生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建立核心競爭力尤為重要,學生能主動地按照既定目標獨立探求知識,對樹立終身學習目標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3]。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相當多的學生無法適應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學習過程中依賴性強,不善于主動探究和消化知識,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缺乏自覺主動學習的愿望和要求。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依賴教師,處于被動地位,甚至連學習興趣和情感也完全依賴于教師和外部環境的刺激。這些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愿望和動力,把學習看作出于社會、家庭和他人的壓力而被迫承擔的額外負擔,習慣于被動接受指導,而不是主動駕馭學習。
第二,學習能動性和自我監管缺失。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能動性缺失,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缺乏自覺意識和積極的反應,自我監控能力較差,在學習過程中易受到網絡游戲、娛樂社交媒體等的誘惑,不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和自我調節。
第三,自我檢查和自我評價缺位。大部分學生課后缺乏自我檢查和自我評價環節,無法準確了解自身的學習進度和知識掌握程度,學習評價能力不足。此外,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相互評價機制,無法通過評價他人的學習成果來促進自身的成長[4]。
(一)學生自主學習規劃能力有待提升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由于學生自主學習規劃的能力較弱,所以在學習目標的制定以及學習策略的引導和構建上,有兩個重要方面需要教師重點關注:一是應融合傳統教學與現代技術,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培養;二是應充分發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點,依據整體教學內容,定期幫助學生規劃學習進度并明確目標,規定他們限期完成[5]。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存在局限性
一方面,教師仍然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傾向于在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授課,缺乏靈活性和機動性,導致學生難以獲得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學習方式,對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形成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另一方面,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多樣性和新穎性,學生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學習資源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這種情況會直接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不利于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甚至會起到妨礙、抑制作用。
(三)學生缺乏對網絡優質學習資源的篩選能力
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雖然很多教師充分利用開放式MOOC平臺的資源共享優勢,選擇了符合課程教學需要的MOOC課程鏈接發布在教學平臺上輔助教學,但學生缺乏對網絡學習資源的篩選能力,導致無法準確識別和選擇適合自己的優質學習資源,這降低了學習資源利用率,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可能挫傷他們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6]。
(四)教師“線上+線下”監管及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雖然線上學習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主性,但教師的監督和指導也尤為重要。然而,許多教師并沒有發揮主導作用,創建師生課后互動平臺,也沒有通過語音實時交流等方式來實現對學生的在線評價和指導,這使得他們無法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重視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個體差異,并適時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并且,教師未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考核。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大部分教師會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定期發布課后作業和互動討論等內容,但他們缺乏對整個學習周期的系統性管理和考核,無法準確檢測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7]。這不僅導致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而且阻礙了學生尋求教師的有效指導,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為了更好地推動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并提升學習成效,學生需要主動培養自身自主學習能力,做學習的“主人”,同時還要有學校和教師精心搭建的“支架”和支持[8]。
(一)構建師生雙向互動網絡教學平臺,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的混合式教學改革,必須重構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的互動與配合來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課前,教師可以利用雨課堂學習平臺發布預習任務,包括導學課件、案例素材和預習題,以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發揮雨課堂平臺的優勢,教師可以將自主錄制的課程重難點小視頻提前發布在平臺上,與其他預習資料相互補充,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課中,教師可以通過預習測試題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疑難問題,在課堂上通過互動研討、成果展示等教學方式答疑解惑,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更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控制課堂節奏。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習題進行隨堂測試,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完成教學任務。
課后,教師可以通過發布任務來幫助學生內化知識。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自我評價和反思,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針對自主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讓學生樂學、知學、善學,最終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進而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9]。
(二)促進網絡學習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優化自主學習效果
有效利用網絡學習資源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只有獲取了一定量的有效信息,才能優化學習實踐的效果。因此,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教師所選擇的教學內容首先應該從學生的內在需求出發,激發其探究心理,引導其主動學習。教師所提供的教學資源不僅要多元化,而且要“精”,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篩選網絡資源并處理信息[10]。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加強學院與網絡教學平臺的溝通與協作,整合優化網絡學習資源。此外,還應不斷提升學生的資源鑒別能力,使他們能夠有效篩選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料,以更加快捷便利的方式進行學習[11]。
(三)加強教師“線上+線下”全程監管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線上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通過及時掌握學生的預習進度和情況、參與在線討論以及批閱學生上傳的作業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監管。這不僅有助于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2]。
在線下教學環節,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環境,做好課堂的引導者與監管者。上課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手機,而不是放任學生利用手機進行與課堂學習無關的活動。教師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監管機制,不僅要及時了解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還要定期進行線下的課堂檢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和復習習慣,并通過有效的課堂互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提高課堂參與度。只有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監管,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優化學習效果[13]。
(四)改進“線上+線下”考核評價體系,有效引導自主學習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學習過程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通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綜合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避免盲目追求成績,從而客觀分析自身長處和短處,主動調整學習策略[14]。
其次,在考核評價方式方面,需要適應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現狀。線上考核可以借助雨課堂后臺數據存儲與記錄功能,形成在線考核數據。這些數據能引導學生堅持定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確保在線學習的質量。
線下考核則應更加注重學生個性化能力的培養,可以設計區別于傳統考核方式的全新全過程考核方式,設置多個階段性考核節點,重點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小組討論、課堂展示等課堂實踐能力進行考核。
最后,可以引入多元評價主體參與評價的方式,如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這些評價主體可以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提供更全面、更客觀的考核結果,幫助學生充分認清自身學習現狀,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5]。
在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結合遼寧何氏醫學院學生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自主學習能力的現狀和內外關鍵影響因素,提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對策和建議,旨在為高?;旌鲜浇虒W模式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參考文獻:
[1] 王怡,楊陽.基于SPOC的PLC實驗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1(5):45-50.
[2] 石媛.“雨課堂”對提高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性研究[J].晉中學院學報,2021,38(5):99-103.
[3] 劉娜.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狀調查研究[J].文化產業,2021(15):141-144.
[4] 申群意.“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混合學習模式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11):24-25.
[5] 闕祥才,宋司琦.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9(6):57-60.
[6] 裴秀芳.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能的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7):55-57.
[7] 邱敏.翻轉課堂教學中提升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8] 肖立,孟立軍.“級聯效應”:一項基于PBL美國21世紀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質性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7(12):38-45.
[9] 李丹,王亞.大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能力評估及現狀分析: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4(5):111-117.
[10] 吳寧,房琛琛,任燕飛.大班教學環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設計與效果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6(5):32-37.
[11] 黃俊,程澤凱,秦鋒,等.基于“一平三端”的數據結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滁州學院學報,2020,22(2):128-133.
[12] 楊偉齡,陳奕涵.“互聯網+”時代混合式學習模式實施問題及對策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1(15):68-70.
[13] 沈卉卉.基于SPOC理念的數學拔尖創新人才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3):92-93,96.
[14] 劉麗梅.大學數學課程教學實效的影響因素分析: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財經院校的數學課程為例[J].智庫時代,2022(19):141-144.
[15] 葛思悅,陶佳倩,江詩雨,等.大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模式優化策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10):126-128.
作者簡介 于冰,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學改革。 李藝杰,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學質量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