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消費發生了顯著變化,從之前的基本生活消費為主過渡到生活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并重的新局面。在精神文化消費領域里,居民的旅游消費越來越大,旅游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的休閑方式。隨著旅游市場的逐年“火爆”,受眾對介紹優質旅游地、展示各地美麗景色、報道各地旅游資訊等旅游類節目的需求越來越大。近年來,電視媒體也紛紛響應受眾的旅游需求,開設了一系列的旅游節目,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但是,目前部分電視旅游節目還存在著理念落后、人才短缺、質量低下、體制滯后等問題,在新媒體傳播環境中必須進行轉型創新。文章采用文獻分析法,以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為研究對象,圍繞突出文化特色和堅持文化傳播分析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如何打造定制化文化套餐。以強化和粉絲、旅行社的互動,分析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如何開展產業化聯動經營。以建設微信公眾平臺以及強化和短視頻等新媒體的合作,提出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應積極搭建新媒體傳播平臺來提升節目傳播效果。新媒體時代,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要明確發展方向,及時開展節目創新,要迅速轉變經營理念,加強形式與內容的創新,做優做強內容傳播,另外要立足實際,突出特色,尋求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互聯網+”發展之路。
關鍵詞: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創新;特色;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9-0140-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太原市社科聯項目“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的創新機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SGY023
當前,旅游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的休閑方式,旅游節目也贏得了受眾的普遍關注和喜愛,其娛樂性、知識性和審美性使受眾對此類節目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就現狀來講,國內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的發展尚處于探索階段,面臨著理念落后、人才短缺、質量低下、體制滯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其健康發展。而隨著分眾化傳播時代的到來,不管是就媒體傳播需要還是受眾實際需求來講,分眾化信息傳播模式的構建,無疑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推動與優化價值[1]。對處于分眾化頻道內的旅游節目而言,如何靈活采取分眾化手段進行創新轉型顯得尤為關鍵。可以說,在旅游新常態下,地市電視臺抓住契機,在分眾化傳播視野中探尋到新出路,挖掘定制化、產業化、多媒體化為發力點拓展自身發展空間,就能夠在激烈媒體競爭中占據優勢,贏得更多的粉絲和關注,因此需要相關主體展開深入思考與探討。
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要加強內容文化價值的挖掘,摒棄以往直接推薦的傳播模式,要在深入了解受眾個性需求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進行甄別組合,打造出文化套餐類旅游內容,通過多方位、多平臺、立體化的宣傳來加深旅游地文化內涵在受眾心中的印象,以增強旅游節目的品牌黏性[2]。
(一)突出文化特色
就旅游節目的內容而言,地市電視臺要立足本土,以挖掘地方旅游特色為根本,分別從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入手,巧妙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和特色旅游資源,有效提高節目品質[3]。可以說,國家和民族的繁榮昌盛,是以文化興盛為根本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重要立足點,對傳統道德規范,要堅持鑒別性對待和辯證性傳承。就“食”來講,地市電視臺在內容生產上一定要將其與專業美食類節目區分開來,要清楚自身是旅游節目而不是美食節目,在節目中要結合當地旅游資源,強調地方特色,將地方美食文化與地方旅游事業相掛鉤,以食物的歷史發展、制作手法、原料選用等為契機,深入挖掘地方美食的文化內涵[4]。若地方沒有特色鮮明的飲食文化,則要將側重點放在地方民風民俗或者優美的自然景色上。總之,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要抓住地緣優勢,堅持站在文化高度去呈現[5]。例如,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與長春廣播電視臺聯合打造的旅游節目——《優游行》就曾推出一期有關長春鹿肉美食的節目,全面介紹了雙陽區梅花鹿之鄉的歷史來源,并詳細闡述了地方特色鹿宴的材料選用、制作手法等內容,給受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介紹地方特色美食的同時激發了受眾的旅游欲望和消費行為,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收視效果。
(二)堅持文化傳播
分眾化傳播語境下,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一定要加強對受眾需求的研究,并做好目標受眾細分化,然后依此展開定制化的內容生產,進行精準傳播,以提高節目傳播滲透力[6]。例如,針對部分高考結束學生的旅游需求,《優游行》曾在暑假期間推出了《高考結束去哪兒玩》系列節目,為那些剛剛結束高考的學生和家長推薦一些值得一去的旅游地,充分滿足了這一特殊受眾群體的個性化旅游需求。此外,對占比最大的年輕受眾,地市電視臺要做好受眾細分,如都市精英、普通上班族、窮游愛好者等,在進行內容生產時一定要明確受眾定位,將合適的內容推送給合適的受眾群體,并定期推出針對各類受眾的定制化節目[7]。
整體而言,不管哪個層次和類型的受眾,都要注重節目文化內涵的挖掘,因為大部分受眾對旅游文化現象持有較高興趣,同時旅游文化對受眾也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因此地市電視臺在旅游節目制作過程中,對于文化的呈現與解讀一定要簡明易懂,引導受眾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更深的文化理解與升華[8]。
市場經濟體制下,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必須堅持走產業化經營與發展之路,通過資源的整合優化,以及競爭機制的完善,塑造節目的核心競爭優勢,進而全面提高節目的品牌影響力[9]。這就要求地市電視臺構建產業化聯動經營模式,全面落實直播分離理念,進一步拓展節目的發展空間。
(一)加強與受眾的聯動
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具有非常強的貼近性,所以要注重與受眾的互動,增強節目品牌親和力[10]。首先,節目要為受眾提供真實全面的旅游信息,增強節目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其次,要加強節目形式的創新,注重互動環節的設置,提高節目的關注度。最后,要組織豐富的線下福利活動,包括旅游優惠、免費體驗等線下旅游產品。例如,地市電視臺可通過微信“搖一搖”展開互動,讓受眾積極參與到節目生產與傳播中,以取得良好的跨屏聯動效果[11]。或者,直接邀請知名旅行者或普通游客做客節目,并以專題采訪的形式進行呈現,而被邀請者必須是在觀看節目相關內容后進行過親自體驗,作為曾經的線下受眾通過電視與其他受眾分享自己的旅游經歷與心得,并推薦旅游亮點,這不僅能夠增強節目實用性,而且能夠增強節目真實性[12]。此外,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還可以通過策劃評選活動展開受眾互動,如“市民最喜愛的郊區游景點”“市民最喜愛的周日游景點”等,創造節目傳播熱點,調動受眾參與積極性,為實現節目產業化發展奠定基礎。
(二)增強與旅行社的聯動
旅行社擁有豐富的旅游信息與工具資源,以往游客出行基本選擇組團旅游的方式,雖然當前自助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依然有許多人因種種原因而選擇組團旅游[13]。目前,許多旅行社為游客精心設計個人化的旅游線路,或為有著自駕游需求的游客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與旅行社的聯動,不僅能夠提高節目的關注度,而且能夠拓展旅行社的品牌空間,是一個互利雙贏的舉措。旅行社通過相關節目進行品牌宣傳,而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為受眾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指南,受眾在觀看相關節目后可選擇中意的旅行團,或直接聯系旅行社為自己設計路線[14]。當然,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一定要選擇與信譽度高、服務水平高的旅行社合作,要對受眾負責。例如,《優游行》就與長春市品牌知名度較高的旅行社建立了合作關系,欄目組定期邀請旅行社相關成員做客節目,并通過訪談的形式介紹旅行社特色產品,然后配以直觀形象的影像資料增強可看性[15]。同時,旅行社會為欄目組提供相關的拍攝設備與資源,包括安排攝制組隨同前往旅游地、爭取游客同意展開跟進式拍攝等,這無疑為節目提供了豐富的可用素材,拓展了節目的發展空間。
“互聯網+”時代,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構筑多元化傳播平臺,拓展未來發展空間,已經成為經營創新與轉型的重要策略。
(一)建設微信公眾平臺
目前,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媒體品牌營銷的一大利器,旅游節目公眾號能夠主動向受眾推送定制化信息,包括旅游信息匯總、旅游路線推薦、旅游出行指南等,可在充分滿足受眾個性需求的基礎上,增進雙方的互動。對于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而言,建立微信公眾號的最大亮點就是可進行自動回復,受眾可結合實際需要輸入關鍵詞,主動獲取常規內容,如受眾想要回看某期節目,只要輸入具體日期或關鍵詞就能夠得到相應的節目鏈接[16]。此外,若受眾對節目提出疑問,節目組可通過公眾號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解答服務。普通公眾號,能夠進行圖文、音頻等內容的群發,而經過認證的公眾號,則能夠推送更為豐富多樣的圖文信息,既可以是單條的,也可以是專題形式。因此,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要注重微信公眾號的建設,通過權威認證后凸顯自身品牌細節和官方鏈接,同時在節目播出過程中,將官方微信二維碼放出,以便受眾能夠及時添加關注。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互動傳播,能夠有效提高節目的品牌關注度,以及受眾的品牌忠誠度。
(二)加強與視頻網站的合作
全媒體時代,以往的視頻純媒體已經退出歷史舞臺,文化娛樂產業開始邁入以自頻道為核心的媒介生態開放化時代。以硬廣告為根本依托的純媒體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發展要求,并全面轉向以受眾為依托的融媒體。再加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與發展,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讓受眾能夠不受時空限制地進行信息獲取與發布,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內容生產者和傳播者,迎來了自媒體時代視頻創作的黃金期[17]。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盡管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經營網絡媒體頻道,但自媒體的崛起顯然為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發展提供了創新點與突破點。就類別而言,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生產的內容與自媒體內容相似,都具有非常強的原創性。欄目能夠與視頻網站進行合作,并成立自己的自頻道,實現電視媒體與網絡媒體的聯動播放,這樣就能夠解決電視無法回看的弊端,節目一旦上傳就成為固定網存資源,能夠用于不同渠道展開品牌營銷。此外,各大視頻網站都開設了旅游專欄,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的自頻道能夠吸引更多受眾關注,進而有效拓展節目的受眾范圍,增強節目品牌營銷的靈活性和實效性。
旅游產業作為新世紀的朝陽產業,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因此電視旅游節目也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盡管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尚處于發展初期,還存在許多現實弊端和問題,但依然有著許多優勢尚待挖掘和利用。對此,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要明確發展方向,及時轉變經營理念,加強形式與內容的創新,尋求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互聯網+”發展之路。一方面,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要突出文化特色,堅持文化傳播,為受眾打造定制化文化套餐;另一方面,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要加強與受眾和旅行社的雙向聯動,完善產業化聯動經營體系。同時,地市電視臺旅游節目還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與微博、微信、視頻網站等平臺合作,積極構筑新媒體傳播平臺。
參考文獻:
[1] 林嶸.豐富報道內容 注重傳播效果:泉州晚報全媒體關于黨的二十大報道實踐分析[J].中國地市報人,2023(1):47-48.
[2] 陳連錦.融媒體背景下泉州技藝類非遺文創產品的傳播與營銷[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7-11.
[3] 高棟梁.泉州廣播電視臺探索“新聞+政務服務商務”實踐淺談[J].當代電視,2021(4):110-112.
[4] 蕭君虹,盧巧妹,鄭書耘.重構泉州“海絲”英文網絡外宣平臺的思考[J].武夷學院學報,2021(5):65-70.
[5] 高穎秋,陳修勇.試談城市臺開展城市對外傳播工作的路徑:以泉州廣播電視臺為例[J].當代電視,2021(11):103-105.
[6] 武炳丞,張智鈞,王鐸潔.解析短視頻視域下旅游主播話語樣態的重構:以抖音旅游類主播房琪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2(2):71-73.
[7] 徐麗玲.主旋律互動節目能否既嚴肅又好看:《市民論談》欄目創作心得[J].視聽界,2011(3):64-66.
[8] 劉燕南,文衛華.論“三次售賣”:兼談電視互動節目中的受眾權益問題[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5(9):48-50.
[9] 杜舟.信產部嚴打SP治標難治本 電視互動節目坑蒙拐騙成眾矢之的[J]. IT時代周刊,2007(16):48-50.
[10] 趙慧麗.新媒體語境下廣播新聞類互動節目的突圍:以中國之聲《新聞縱橫》為例[J].新聞文化建設,2021(24):128-130.
[11] 滿東廣.新時代縣級融媒體突圍的本土化策略:以江蘇省新沂市融媒體中心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1(22):219-221,234.
[12] 鄭藝.電視方言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本土化策略:以恩施電視臺《新聞六口茶》為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122-125.
[13] 高震.地方電視媒體對區域文化的傳承與構建:兼論《家住西安》的本土化策略[J].聲屏世界,2004(2):15-16.
[14] 程放軍.敢于“無中生有” 善于“有”中生“妙”:淺談地方黨媒外地重大新聞事件本土化策略[J].城市黨報研究,2021(8):81-84.
[15] 孫麗璐.挖掘地域文化 打造品牌節目:淺議地方電視臺本土化策略[J].記者搖籃,2015(3):39-40.
[16] 黃孝金.方言春晚:地方電視臺提升影響力的有力抓手:以福州電視臺《十邑春晚》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5):36-37.
[17] 胡元欣.擺脫“青春飯”的尷尬:對福州電視臺采編隊伍第二晉升通道的思考[J].勞動保障世界,2013(5):158-159.
作者簡介 皇建軍,記者,研究方向:融媒體、廣播電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