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新媒體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和進行社交的主要平臺。文章首先分析新媒體作為大學生的主要信息來源,其交互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特點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帶來了新的契機。接著,文章探討大數據技術在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分析海量新媒體用戶數據可以讓輔導員更準確地判斷學生的情感偏向、興趣愛好等個性化特征,實現對不同學生群體的精準把控,用數據支持科學的輔導決策。最后,文章提出新媒體環境下輔導員可以采取的一些優化策略,如加強新媒體技能培訓,提高輔導員自身運用新媒體和大數據技術的能力;主動傳播正面內容,在新媒體平臺積極引導正能量,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并通過新媒體收集學生反饋,對輔導工作進行評估,不斷加以完善和提高等。文章多角度分析了新媒體作為當代大學生主要信息源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剖析了大數據技術在提升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價值,對研究如何推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數據分析;輔導員;學生管理;用戶畫像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9-0201-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項)“基于大數據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群體畫像分析系統的構建與創新應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zsszsx131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新媒體平臺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新興媒介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進行社交互動的主要渠道。良莠不齊的網絡內容使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價值觀的影響,一些負面事件也通過新媒體快速在校園內傳播。與此同時,海量的學生網絡行為數據為輔導員科學決策提供了可能。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幫助輔導員深入了解學生在新媒體平臺的學習生活狀態,發現學生潛在需求,對癥下藥制定輔導策略。在新媒體環境下,數據分析已成為提升輔導員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1]。
(一)輔導員可以利用新媒體了解學生動態
新媒體以其交互性、參與性強的特點,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微博、微信等平臺使各類信息能夠快速地在學生群體中傳播。這為輔導員了解學生提供了便利。輔導員可以通過瀏覽學生的微博、朋友圈,加入學生常用的微信群,來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集體輿論傾向,發現學生群體中的問題和需求。新媒體為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提供了全新的平臺,輔導員應善于利用新媒體傳播的便捷性和互動性,采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主動獲取學生在新媒體端的各類數據,全面、動態地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和需求。
(二)新媒體使輔導員和學生的交流更便利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和進行社交互動的主要方式。相比傳統的面對面溝通,新媒體為輔導員與學生提供了更加開放和便捷的交流平臺,極大地拓寬了輔導工作的空間和受眾面[2]。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QQ等通信軟件建立定期聯系機制,與學生交流溝通。還可以運用微博、公眾號等新媒體工具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活動,擴大輔導工作的覆蓋面。新媒體環境也對輔導員的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輔導員必須熟悉新媒體傳播規律,善于利用新媒體工具與時俱進地強化正面引導,更好地融入學生的虛擬學習生活,與學生建立信任關系[3]。
(三)負面信息易于傳播,學生管理工作面臨挑戰
新媒體時代,網絡的開放性極大地促進了各類信息的快速傳播。這既有利于正面內容的迅速擴散,也為負面信息的肆意蔓延提供了便利。一些極端個人主義、虛無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想觀點,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都可以通過新媒體社交平臺迅速在學生群體中傳播開來[4]。校園暴力事件也容易通過新媒體產生煽動效應。這些負面內容和行為的快速傳播,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產生了不良影響。
(一)數據分析技術助力輔導決策
1.情感分析判斷學生情緒傾向
情感分析是應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自動判斷文本信息中的情感極性和傾向的技術。輔導員可以利用情感分析技術,分析抽取學生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的文本信息,判斷其中所表達的情緒,及時發現學生的負面情緒,以便進行引導[5]。例如,可以收集學生在微博、微信等平臺上的發帖內容,建立情感分析模型,使用詞庫匹配、深度學習等方式,自動判斷這些文本的正負面情緒分布。如果發現某些學生的負面情緒發帖較多,比如包含抑郁、焦慮的內容,則可以將這些學生列入重點輔導名單,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自動化情感判斷,可以讓輔導員快速定位潛在的精神問題學生,并使輔導決策更加準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對學生情緒問題的早期預警和干預。
2.內容分析發現學生關注焦點
新媒體時代,學生每天在各類社交平臺上生成的海量內容,為輔導員準確解析學生關注點和興趣愛好提供了數據支持。內容分析技術從中智能提取話題詞、圖像標簽等信息,深入挖掘學生的興趣偏好和關注重點[6]。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以啟發式地從學生發表的文本中提取高頻話題詞和詞組,并構建詞之間的聯結關系圖,以展現不同學生群體的興趣主題分布。計算機視覺技術可以自動分析學生傳播圖片的場景和物體,判斷相關興趣標簽。內容分析生成的學生興趣畫像,可以供輔導員進行個性化輔導決策。
3.統計分析學生新媒體使用習慣
新媒體時代,學生每天在各類社交、信息平臺上的操作行為都會留存大量的日志數據。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統計學、機器學習等,挖掘分析行為日志,發現學生的新媒體使用習慣和行為模式。例如,描述統計分析學生在不同新媒體平臺的使用時間分布、訪問頻率特征,識別出使用時長過長或頻率過高的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網癮問題的高危群體,針對性開展網絡使用時間管理方面的教育。還可以采用深度學習技術,自動分析學生的各類網絡操作行為,比如社交平臺的發帖量、點贊數等,判斷其網絡活躍度,發現社交障礙的潛在跡象。這些基于數據統計分析的學生新媒體使用習慣挖掘,可以使輔導員更加直觀地把握學生的網絡行為狀況。
(二)用戶畫像技術實現輔導精準化
1.多源異構數據整合學生畫像
新媒體環境下,學生的信息分散存儲在各類社交平臺、校園教學系統等多源異構數據中。輔導員可以通過構建數據倉庫,采集并整合這些學生多源跡象數據,形成學生在學習、生活、心理等多維度的全面畫像,匯總各個社交媒體平臺上學生的用戶屬性、交友關系、發帖內容等行為數據,描繪學生的網絡行為輪廓,再結合教學平臺上的成績、考勤等教學維度數據,以及家庭調查、心理測評等輔導維度信息[7],構建起學生學習態度、能力、家庭環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綜合畫像。
2.學生群體劃分實現分層輔導
在構建學生畫像的基礎上,輔導員可以運用機器學習中的聚類分析算法,基于學生的網絡行為數據、學業成績等指標,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群體,實現對不同學生的分層化精準輔導。例如,可以使用K-means等聚類算法[8],根據學生的新媒體使用時間、瀏覽內容,將其分為網絡依賴嚴重群體、網絡使用正常群體,對不同群體制定有針對性的輔導措施。基于學生數據特征的群體劃分,可以實現更加差異化和精準化的分層輔導。
(一)培養輔導員的新媒體技能,做好精準引導
新媒體時代,輔導員要主動適應網絡發展,努力培養自身的新媒體技能,以便更好地進行學生的引導工作。首先,輔導員要學習掌握使用新媒體的技術,如熟練運用新興的社交媒體平臺,提高信息采集和傳播能力,縮短與學生的“數字代溝”[9]。其次,輔導員要深入理解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和規律,針對網絡虛擬化、碎片化的特征,改進工作方式,既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也要防范其負面效應。最后,輔導員還要多接觸新媒體平臺的內容,跳出“信息繭房”,以優秀的網絡育人素養,在網絡事件中找準態度,站穩立場,明辨是非,做到以新媒體觸及學生,以數據感知輿情,才能贏得學生信任,引導學生成為網絡文明的踐行者[10]。
(二)主動引導正面信息傳播,營造健康網絡環境
面對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輔導員需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善于利用新媒體進行積極引導,營造一個清朗健康的網絡空間[11]。首先,輔導員可以創建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美德的公眾號或博客,傳播積極正面的價值理念。其次,輔導員可以舉辦網絡文明志愿者等主題活動,號召學生在網上傳播正能量,捍衛網絡環境。如發起“文明留言,從我做起”網上行動,推動理性對話;開展“點擊正能量”系列報道,聚焦身邊好人好事;設立網絡公益小組,發起關愛弱勢群體的線上志愿服務等。最后,輔導員還可以運用新媒體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教會學生如何管理負面情緒,避免產生網絡暴力行為,處理好人際關系,提高抗壓能力等,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心態,指導學生識別和反制各類錯誤信息,免受負面影響[12]。只有引導新媒體成為傳播正能量的渠道,扶持學生成長,才能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網絡空間。輔導員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引領并教育學生,善用新媒體的力量塑造文明的網絡環境。
(三)借助大數據發現學生經濟困難,提供援助渠道
部分家庭經濟條件欠佳的學生,往往會因為資助不足而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種種困難。作為學生工作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輔導員有責任發現這部分特殊學生,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輔導員可以收集、分析學生的家庭調查數據,評估家庭收入條件、父母就業狀況等信息,判斷哪些學生存在家庭經濟困難的可能[13]。還可以統計分析學生的日常消費水平、網絡購物情況等數據,判斷學生是否處于生活困窘的狀態。對于篩選出的經濟弱勢學生群體,輔導員需要主動聯系了解其實際情況,提供多方位的經濟援助。例如幫助學生申請政府助學金、學校特困資助;發起校內外公益募捐活動,發放臨時生活補貼;聯系合作企事業單位,實現對困難學生的資助掛鉤等。通過大數據手段發掘真正存在經濟困難的學生,并提供有針對性的經濟扶持,可以讓更多弱勢學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安心投入學習、順利完成學業[14]。
(四)利用新媒體渠道收集反饋,評估輔導工作質量
為了進一步提高輔導工作的質量,輔導員需要建立規范的評估機制,廣泛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發現自身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新媒體為此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輔導員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工具,廣泛發布輔導工作質量調查問卷,設計打分評價和開放式建議,收集學生對輔導工作的真實看法和意見,或建立公眾號專欄,組織學生就輔導工作的優劣勢、存在問題進行討論,提出改進建議[15]。這些基于新媒體的第一手反饋數據,可以讓輔導員更充分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收集到反饋內容后,輔導員可以用文本分析等技術處理反饋內容,提取關鍵詞和觀點要旨,分析學生最關心的問題,針對性改進輔導方式,優化工作策略。
新媒體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同時也對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輔導員作為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需要在新形勢下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與時俱進地改進工作方法。面對信息化時代學生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輔導員必須主動適應新媒體環境,努力提升自身的數據思維和分析能力,從全新的視角審視學生管理工作。只有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玲.精準思維:新時代輔導員工作發展的新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20):103-105.
[2] 王心玥,趙丹群.引文情感識別研究進展及評述[J/OL].情報理論與實踐:1-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762.G3.20230829. 0845.002.html,2023-10-07.
[3] 溫娟,何云峰.基于“時、度、效”的高校輔導員網絡文化育人工作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6):73-75.
[4] 盧永.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挑戰及創新策略研究[J].互聯網周刊,2023(16):56-58.
[5] 蘇冠賢,巫莉莉,肖華,等.基于用戶畫像技術的高校學生大數據分析模型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23(Z2):130-133.
[6] 高邦旭.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方法分析[J].山西青年,2023(14):163-165.
[7] 陳平平,劉秀峰,劉慧玲,等.基于學生畫像的個性化教學模式研究與實現[J].現代計算機,2023,29(12):104-107,112.
[8] 侯彤舟.大數據時代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思考[J].成才之路,2023(18):37-40.
[9] 蔡秋娥.大數據時代下高職輔導員數據運用能力培養機制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4):87-90.
[10] 王嘉儀,李紫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方法[J].中國新通信,2022,24(24):72-74.
[11] 于寶庫,趙瑩瑩.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政教育路徑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2(11):61-63.
[12] 楊良盼,程鴻,夏林童.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新媒體育人的價值審視與路徑選擇[J].大學,2022(31):165-168.
[13] 孫棟青.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微思政”育人模式探索[J].才智,2022(29):120-123.
[14] 戴亮亮.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網絡育人職業素養需求及工作路徑的探討[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9):115-117.
[15] 鄧倩妮.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J].才智,2022(16):165-167.
作者簡介 董國珍,助教,太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專職輔導員兼學生黨支部書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社會體育。 潘琛,講師,太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團委書記,研究方向:大數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